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冗余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中,英语也不例外。冗余信息是制约翻译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了交际效率。本文详细阐述并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冗余信息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着重探讨了语义性冗余信息的各种表现形式,说明如何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对冗余信息进行翻译。同时,不同文体冗余信息需要不同的翻译手段来进行合理的处理,以提高交际效率,达到语言流畅。  相似文献   

2.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的干扰,而调整冗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冗余信息,以确保信息传递通畅,语言交际顺利进行。本文以《孙子兵法》的英译为例,考察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对冗余成分进行调整和处理的。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汉英翻译教学中如何把英语衔接理论与汉英对比语言学结合起来的问题。指出,既然翻译牵涉到两种语言,那么汉英翻译教学必然牵涉到英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通过教学案例说明,在汉英翻译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不是共同点上。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是从认知的角度对交际的新的阐释,它为汉英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关联理论这一语用学理论的核心是最佳关联,对汉英旅游翻译有很好的阐释力。在把汉语旅游文本翻译成英语时,译者要考虑英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使他们只要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使他们以最小的代价尽可能多地获取最佳语境效果。该研究视角是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性构建出的,其旨在研究汉英旅游翻译过程中译者大脑思维运作的动态过程,描述了译者如何与原文作者和英语读者在汉英旅游翻译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这一尝试性研究涉及译者的思维能力,试图通过关联理论给汉英旅游翻译提供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由于汉英语用规则作用于交际活动,导致语用语言趋异现象产生,同时在言语行为实施策略的选择方面出现差异.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经常使用汉文化的社会语言规则,来理解、解释和评价英语本族语者的言语行为,将汉语语言表达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使自己的语用用意被误解或不可理解,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不仅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比较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红色、黑色、白色、绿色、黄色、蓝色六种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可以在汉英颜色词之间进行更有效的翻译和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言受到某些规范与限制并形成了一定的言语风格.英语交际、写作、翻译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语言的风格是不容忽视的,英语语言的言语风格能使语言更具独特的风貌和格调,使语言更具艺术魅力.研究了英语的语义重叠、语体色彩及选词规范,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幽默言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能从独特角度、生动地反映特定的文化内涵。为了集中反映汉英幽默言语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把汉英幽默语料限定在校园这一语境背景之下,选取文化概念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三个方面——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和思维方式,结合生动的例子来着重剖析文化预设如何对汉英幽默言语的生成和解读产生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英幽默言语的语用功能和文化特点,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某种言语行为的实施往往要受到特定语言、特定文化模式的制约,从而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表现为特定的语言策略。本研究围绕拒绝言语行为在汉英语言文化中的实现展开,采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收集语料。在对语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汉语和英语本族语者为达到交际目的各侧重使用什么样的拒绝策略,着重探讨拒绝策略对汉英文化模式的映射。  相似文献   

11.
厚翻译述评     
分析了厚翻译的成因,作者认为:语言文化差异、文化取向不同和译者主体性有别是导致厚翻译的主要因素。翻译实践中的厚翻译现象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译文的信息量不应大于原文的信息量;过度过滤源语文化的异质成分是译者主体性的过度表现,是一种文化自恋倾向,往往会导致厚翻译的信息量超额,从而使译文的关联度大于原文的关联度,降低译文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原语语言信息 ,尽可能再现原语文化。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译者都会面对从原语到译语的文化介入问题 ,并采用各自认为是最佳的处理方法。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 ,都是一个文化交流过程 ,只不过是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介入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3.
从原语言翻译到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往往会影响信息的获得,会产生信息的误导和交际的障碍,产生偏差。文学翻译究竟能不能做到等效,本文试着从语言、文化、读者接受三者的各自特点和互动关系加以考察,最终得出结论,从各个方面看,“等效”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尽量达到“等效”和“神似”。  相似文献   

14.
思维层是翻译的基础层次,翻译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译者进行思维的过程。翻译如无译者的思维活动,两种语言间的语际信息转换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顺应论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境和语言结构客体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原语和目的语作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翻译目标。因此,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原著中有大量的典故,有些出现在对话中,有些出现在叙述中,还有些出现在诗词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英译本中,对典故的处理独具匠心,分别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直译、意译等方法。比较三种方法,以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在保证理解无困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直译无注释只适用于一部分典故的翻译,而意译则相对损失了较多一些信息,不能充分体现原作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7.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语翻译中,要达到”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译者必须对原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相应的转换,以便让目的语读者最大限度地领略到原文作者的本意,为此,首先须在语际翻译中融入语内翻译这一过程,实现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从语法隐喻视角来分析英汉法律互译,认为语法隐喻在法律语体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法律汉语英译过程中,对隐喻式的选择代表着一种语义选择,经过语法隐喻化后的译文与一致式译文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更为客观、精确、简洁地传递法律信息,有效实现目的语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在法律英语汉译过程中,译者则需要将隐喻式表达"拆卸"为一致表达式以便充分理解原文中语法隐喻的深层意义,使译文不仅准确表达出原文语义而且也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9.
以高度信息化和科技化为特征的新世纪对传统翻译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探讨翻译学科的时代走向和特征,并着力探索应对这些变化的翻译教学的新思路和途径,对实现新世纪里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把顺应论用于旅游手册的英译,探讨其在旅游手册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及翻译过程中顺应性翻译的一些要求。旨在说明旅游手册翻译应该是以实现宣传为最终目的的动态的顺应性翻译,应该注意在译文中对预设信息、词语选择和语言结构等方面做相应的顺应性调整,以吸引潜在游客,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