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鄄地人(今山东省鄄城县,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详考),是我国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世之孙。孙膑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主要功绩都在齐国,并且“以此明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膑兵法》也和春秋时期《孙武兵法》一样,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视,但是这一兵书在长期流传中不幸遗失,故埋没多  相似文献   

2.
孙武     
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后到吴国做将军。孙武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很善于用兵,不断总结作战经验,著有兵书十三篇,后称为《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论述给予很高的评价。毛主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  相似文献   

3.
孙武演阵     
李丹 《快乐青春》2011,(7):110-111
春秋末期,吴王阖阊渎了孙武写的兵法十三篇,立即派人请孙武进宫。吴王为试探孙武的才能,便问孙武:“你能用兵法操练宫中的女子吗?”孙武说:“可以。”吴王便集合了一百八十名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相似文献   

4.
李东坡 《理论界》2007,(6):190-192
战前,要非常重视战争,积极备战;决策战争,要慎重,权衡利弊;一旦开战,要善战,务必胜,力争全胜。  相似文献   

5.
孙膑是战国时代伟大的军事家。其所著《孙膑兵法》,古代文献中早有著录,惜中古以后渐不流传,前几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文物中有该书竹简,虽有残缺,但全书体制及主要内容基本保存下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如果说孙武是我国古代的武圣的话,那么孙膑可以说是武亚圣了。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故里作一考辨是有意义的。关于孙膑的故里,司马迁《史记》仅有“膑生阿、鄄之间”的简单记载。“阿”是古阿泽,在山东郓城东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孙膑的故里,现有郓城、鄄城、阳谷三说。笔者在翻检了《春秋》、《左传》、《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汉书》等文献材料后,对郓城①、鄄城、阳谷②三说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在这三说当中,以郓城说的根据最为充分,最接近历史的真实。兹予以申论。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子武者,齐人也。”“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这是我们研究孙膑故里的基本文献依据和基本出发点。《史记》这段文字谈清楚了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他深刻总结了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理论体系,其中不乏独到见解。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他认为兵乃国家大事,要重视战争和慎重对待战争,既反对穷兵黩武又不主张偃兵;他认为用兵目的是要为民除害、吊民伐罪、代天行事,这种战争必然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要在足食足兵的基础上教兵备战,让没有经过教战训练的民众去作战,等于是让他们白白送死,如果教战如同儿戏,则不如不教。  相似文献   

8.
孙武故里考析宋书其杨祥林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其《孙子兵法》不仅仍是当今世界的兵学圣典,而且在工商业诸多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孙子热”的出现,对孙武里籍身世问题的探讨也愈益受到了世人的关注。本来,在官修正史中对此事有明确记载的是成书于宋代的...  相似文献   

9.
墨子战争观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卓彩 《学术论坛》2004,(2):142-145
历代治墨学者都认为墨子“非攻而不非战” ,理由是墨子“非‘攻’而颂‘诛’”。然而“春秋无义战” ,所谓“诛”只是古代“圣王”之事 ,因此 ,文章认为墨子反对当时的一切战争。至于墨子主张并实行的对“攻战”的防御和抗击 ,只是他反战思想的具体实践和表现形式。无论从他的思想理论体系分析 ,还是从他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 ,他都是反战的。他拒绝暴力、力主和平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当代更显现出灼人的活力 ,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自觉存在的理论形式,是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属于哲学形而上,人性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性善恶问题则是先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古代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论的观点,如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杨雄的性善恶混论。通过对孟、苟人性论的剖析,认识中国古代人性学上所达到的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11.
萧红和迟子建虽属于不同的时代,但她们拥有相同的生命意识,即自然与人平等。这种普泛的生命意识,使得她们的作品打通了人与植物、人与动物的界限,她们笔下的生命境界呈现出丰满多姿的样态。同时,她们在作品中表达了不同的死亡意识,萧红专注于不可言喻的人生命运之苦,她笔下的生命,都是在命运的拨弄下完成的一个悲惨阴暗的过程:任何生命一旦诞生,就不可避免地开始生生死死、生死轮回的悲剧过程。迟子建面对死亡,则有着超然、达观的态度。她把死亡写得诗意而美丽:死似乎只是别一类生的开始,生命在死亡之后还可以得到延伸。她笔下的生与死是相互渗透,相互伴随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邓小平是我党第一代与第二代领导核心,他们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根植于他们的忧患意识。毛泽东、邓小平忧患意识的内容虽有差异,但都是对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的继承和发展,都俱有社会性、科学性、实践性特征,而且他们始终把忧患意识与乐观主义相结合。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对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墨子、韩非分别属于不同的思想派别,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但深入研究会发现二者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性,某些方面还可以称为传承性.通过对墨子、韩非思想的研究,把墨子、韩非相通的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墨子的"尚同"思想与韩非的君主专制主义;墨子"尚贤"与韩非的"因任而授官"的用人之术;墨子的"法仪"与韩非的"法治".  相似文献   

14.
(一) 《孙膑兵法》大致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 《孙膑兵法》早已失传,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这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问题。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汾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发掘时,内中出现大批竹简,除《孙膑兵法》外,还有《孙子兵法》,现两书均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近年来一大贡献,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内一大喜讯。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早已说明: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吴王阖庐用他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武著有兵法十三篇。孙膑是战国中年齐国人。齐威王曾向他“问兵法,遂以为师。”孙膑两次协助齐将田忌攻魏,他们采用“围魏救赵”和“减灶”等策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因此“显名天下,世传其兵法”。同时《史记》还提到:孙膑是生在孙武“后百余岁”,“膑亦孙武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施行)、专利法(1992年9月,1日修正)、商标法(1932年8月23通过,其《实施细则》已于1988年1月13日实施)是我国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知识产权,加强法制建设,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意志体现。作为知识产权法规体系中的主要部分,这三个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类型的智力成果权及其利用提供了Ji律保护。分析和认识这三个法之间的异同,有助于透彻坚解和正确掌握我国目前这三个沙的实质内容和基本特点,以促进我回知识产权立法、普…  相似文献   

16.
<正> 由山东省社联、山东省史学会、临沂地区社联和郯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9日至21日在山东临沂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169人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33篇,对《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马陵山古战场及出土文物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参观。会议讨论问题主要如下:一、《孙膑兵法》与马陵之战有无的讨论历史上有无齐魏孙膑擒杀庞涓的马陵之战,自汉代以后便有人怀疑。因为《孙膑兵法》失传,疑古派便  相似文献   

17.
人们把战争分为正义的或非正义的 ,这是从战争的伦理立场来表达的 ,用以鼓动群众的参战或反战热情。如果把战争作为科学的对象、认识的对象来看 ,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的定义所包含的内容可能是自相矛盾的 ,因此这一对范畴不适于确定战争的客观性质。正义与非正义概念本身只能表达利益而不适于为事物定性 ,正义与非正义观念的背后潜藏着人们的利益分歧 ,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分歧。当然 ,正义观以人们的利益为转移 ,这并不意味着不会产生某种普遍的、全人类共有的正义观 ,有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也就有全人类的普遍正义观  相似文献   

18.
<正> 南宋大哲学家叶适是以其"事功之学"独树一帜而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立的,其学术特点就决定了他对军事问题的重视.他不但熟读并批注了当时几乎所有最为重要的兵书,而且还研究了南宋宁宗以前几乎所有重要战役.朱熹曾就这一点嘲笑说:水心(叶适别号)①"只会看人相打(指战争),相打有甚好看处."叶适则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自古立国,德义为难,而以武胜者多矣,若夫德义不足而又羞武事,十世沦胥,坐视天下为左衽,学者当讳而不当法也."②清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战争的根源、战争的可避免和推迟 ,以及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内涵。邓小平新时期的战争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科技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科技思想.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他们所阐发的理论侧重点又有所差别.因此,分析和比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科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