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思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4,(4)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鄄地人(今山东省鄄城县,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详考),是我国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后世之孙。孙膑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主要功绩都在齐国,并且“以此明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孙膑兵法》也和春秋时期《孙武兵法》一样,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视,但是这一兵书在长期流传中不幸遗失,故埋没多 相似文献
2.
3.
5.
6.
7.
田照军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4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他深刻总结了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理论体系,其中不乏独到见解。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他认为兵乃国家大事,要重视战争和慎重对待战争,既反对穷兵黩武又不主张偃兵;他认为用兵目的是要为民除害、吊民伐罪、代天行事,这种战争必然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要在足食足兵的基础上教兵备战,让没有经过教战训练的民众去作战,等于是让他们白白送死,如果教战如同儿戏,则不如不教。 相似文献
8.
9.
10.
陈晓利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1):88-91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自觉存在的理论形式,是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属于哲学形而上,人性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性善恶问题则是先秦哲学讨论的一个焦点。中国古代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论的观点,如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杨雄的性善恶混论。通过对孟、苟人性论的剖析,认识中国古代人性学上所达到的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11.
萧红和迟子建虽属于不同的时代,但她们拥有相同的生命意识,即自然与人平等。这种普泛的生命意识,使得她们的作品打通了人与植物、人与动物的界限,她们笔下的生命境界呈现出丰满多姿的样态。同时,她们在作品中表达了不同的死亡意识,萧红专注于不可言喻的人生命运之苦,她笔下的生命,都是在命运的拨弄下完成的一个悲惨阴暗的过程:任何生命一旦诞生,就不可避免地开始生生死死、生死轮回的悲剧过程。迟子建面对死亡,则有着超然、达观的态度。她把死亡写得诗意而美丽:死似乎只是别一类生的开始,生命在死亡之后还可以得到延伸。她笔下的生与死是相互渗透,相互伴随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邓小平是我党第一代与第二代领导核心,他们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根植于他们的忧患意识。毛泽东、邓小平忧患意识的内容虽有差异,但都是对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的继承和发展,都俱有社会性、科学性、实践性特征,而且他们始终把忧患意识与乐观主义相结合。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对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墨子、韩非分别属于不同的思想派别,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但深入研究会发现二者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性,某些方面还可以称为传承性.通过对墨子、韩非思想的研究,把墨子、韩非相通的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墨子的"尚同"思想与韩非的君主专制主义;墨子"尚贤"与韩非的"因任而授官"的用人之术;墨子的"法仪"与韩非的"法治". 相似文献
14.
(一) 《孙膑兵法》大致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 《孙膑兵法》早已失传,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这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问题。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汾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发掘时,内中出现大批竹简,除《孙膑兵法》外,还有《孙子兵法》,现两书均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近年来一大贡献,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内一大喜讯。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早已说明: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吴王阖庐用他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武著有兵法十三篇。孙膑是战国中年齐国人。齐威王曾向他“问兵法,遂以为师。”孙膑两次协助齐将田忌攻魏,他们采用“围魏救赵”和“减灶”等策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因此“显名天下,世传其兵法”。同时《史记》还提到:孙膑是生在孙武“后百余岁”,“膑亦孙武 相似文献
15.
刘可静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我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施行)、专利法(1992年9月,1日修正)、商标法(1932年8月23通过,其《实施细则》已于1988年1月13日实施)是我国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知识产权,加强法制建设,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意志体现。作为知识产权法规体系中的主要部分,这三个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类型的智力成果权及其利用提供了Ji律保护。分析和认识这三个法之间的异同,有助于透彻坚解和正确掌握我国目前这三个沙的实质内容和基本特点,以促进我回知识产权立法、普… 相似文献
16.
17.
人们把战争分为正义的或非正义的 ,这是从战争的伦理立场来表达的 ,用以鼓动群众的参战或反战热情。如果把战争作为科学的对象、认识的对象来看 ,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的定义所包含的内容可能是自相矛盾的 ,因此这一对范畴不适于确定战争的客观性质。正义与非正义概念本身只能表达利益而不适于为事物定性 ,正义与非正义观念的背后潜藏着人们的利益分歧 ,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分歧。当然 ,正义观以人们的利益为转移 ,这并不意味着不会产生某种普遍的、全人类共有的正义观 ,有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也就有全人类的普遍正义观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战争的根源、战争的可避免和推迟 ,以及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内涵。邓小平新时期的战争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科技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科技思想.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他们所阐发的理论侧重点又有所差别.因此,分析和比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科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