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的“道学”诗人,往往在诗中大谈“性理”之学,通篇都是议论和说教。严羽针对这种“以议论为诗”的倾向,提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沧浪诗话》)的见解,这是切中时弊,很有见地的。列宁指出:“人类的一切活动,不能离开感情而存在。”文艺创作更是一种强烈的感情活动。优秀的作家总是怀着强烈的爱憎感情来评价生活,以自已的全部感情来孕育艺术形象的。因此,古今中外有识见的作家文艺理论家,都十分重视感情对文艺创作的作用。陆机在《文赋》中很强调“情”,刘勰明确地把“情”列为艺术形象的四因素之一,并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写道:“艺术是这  相似文献   

2.
感性与审美的关系,在当代文化和文化活动的审美化景观中,不断引发出一系列新的话题。作为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思辨性命题,“真实感性”必须从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和文化实践能力的主体性根据方面来加以领悟。它是对人在现实关系中的压抑性满足的冲破与挣脱,充分强化人的主动创造性和批判性,重新整合了人类审美文化领域中感性与理性的内在统一性。当代审美文化领域中的感性主义泛滥,其消解性危机可以在“真实感性”的命题中得到批判性阐释。  相似文献   

3.
当代审美文化是在哲学、宗教、社会心理和艺术现状的四重背景前的产物,在其每一种表现中都可以寻得这四重背景的交互作用。当代哲学正在失去以往的纯正性质而趋于世俗化、生活化和感性化,表现出崇实、尚用、拜物的倾向;宗教对于终极价值的追求从精神的探索变成了物的探索,从理性的行为变成感性的行为,从形而上的现象变成形而下的现象;社会心理最突出的变化则是一切都感性化而放逐理性;当代艺术放弃了自身的自律性、否定性和超越性,表现出对于商品化逻辑和工具逻辑的妥协和屈从。当代审美文化的每一种表现形态都能找到这四重背景的规定性。广告文化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4.
刘方喜  赵树军 《阅江学刊》2012,4(3):88-96,120
建立在马克思“财富哲学”和“关系哲学”基础上的“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从由“实体经济”而“符号经济”的财富流转过程,来批判性地反思包括艺术在内的文化符号在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影响和后果。从“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关系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资本的当代新形态,融入了艺术等文化因素的“符号经济”以及竞争性文化符号消费的无度扩张,一方面,“向内”制造人的等级差异、激化人类内部的“社会冲突”;另一方面,竞争性符号消费又导致物品的无度消耗,进而导致自然物质资源的无度消耗,“向外”激化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冲突”。当今全球社会冲突与生态冲突在相互激化中日趋尖锐。“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界关于王国维“真景物”、“真感情”的阐释历来多有分歧,其实,这是两个包蕴丰富、需要多维解读的概念。所谓“真景物”,是指诗人以自由空明的心态直观把握外在景物,经由创造性的艺术传达而写之于诗词中的自然、逼真、富于特征和审美价值的感性图景;“真感情”则指创作主体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自身对宇宙人生真诚、激动的情感反应,并通过独创的诗艺形式表现出的个性化的人类情感。王国维认为,写出“真景物”和“真感情”的诗词文本都可称之为有境界。“真景物”与“真感情”都是含有“情”、“景”两种质素的艺术存在,只是两者之中的情、景各有不同的特性和迥异的组合形态。“真景物”、“真感情”既可以指一首诗词的整体,也可以是其中的个别诗行或词句。  相似文献   

6.
张再林 《唐都学刊》1995,(2):1-3,21
本文认为,目前流行的种种“文化比较”学说其文化观大多建立在科学主义的方法论之上,而与之相反,文化学实质上服从于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即解释学的方法论。因此,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从而不是“认知理性”的不同文化间的“比较”,而是“交流理性”的人类共有的自我意识的“认同”,应成为文化学说的真正核心.  相似文献   

7.
日本新感觉派初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张国安文学创造是人类最富于感性的精神活动,“跟着感觉走”,应该说是文学艺术家们的本色和天性。感觉的破产,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说,便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终止。日本新感觉派就是以其艺术感觉之新标举于世的。一在日本新感党派同人刊...  相似文献   

8.
人类知识现象无疑是我们宇宙中最伟大的奇迹。西方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笛卡尔正是这奇迹的一位杰出贡献者,他的数学、哲学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反对经院哲学和信仰主义,倡导人类理性,用理性原则的尺度衡量一切知识的真伪,建构新哲学,影响和培育了欧洲整个近代哲学。“我思故我在”、是他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块“基石”和他所研究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出发,遵循逻辑的原则,在理性指导下展开他认识论哲学全部内容。因之,剖析这一命题的认识论意义,对于进一步研究笛卡尔哲学以及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发展过程,将是重…  相似文献   

9.
“图式”是从康德和皮亚杰的哲学著作中借用来的概念。作为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不仅是认识活动的中介,而且是一切对象活动,包括审美活动的中介。“特征图式”则是艺术作品的形象形式的特征与人类的心灵图式的契合物,是审美主客体的中介,通过“特征图式”,审美主客体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优秀艺术作品的一切复杂、神秘的现象。都隐藏在“特征图式”之中,艺术创造本质上就是特征的发现与表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研究中的儒家化倾向,明确提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是冲突式的,即主干与支干、中心与边缘、正统与异端的活生生的对立统一体,并从自觉与自由、理性与感性、群体与个体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现代蜡染绘画是指艺术家以传统蜡染的工艺手段作为媒介,将中国民间蜡染工艺与传统蜡染文化置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视野中,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了我国民间千年的蜡染香火,又超越了地域的民族工艺和民俗文化,具有大工艺的文化特征。上世纪80年代初,现代蜡染实验成功的"子龙蜡染"艺术体系基本形成,突破性地创造出一门独特的、综合性的蜡染造型艺术门类。它用全新的绘画语言诠释传统蜡染的经典文化,为现代蜡染绘画创作、艺术设计和传统蜡染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国外的艺术院校也把现代蜡染绘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广泛用于纯艺术绘画和时尚设计。1984年夏,《刘子龙蜡染绘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期间,主办方亦举办了科技成果发布和学术研讨会,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特拍摄《刘子龙的蜡染绘画》专题片,译成7国语言、文发布157个驻外使馆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引起国际上的关注。此后,大约30多个国家的蜡染艺术家、设计师、艺术院校的教授投身蜡染绘画创作,掀起了国际性的蜡染绘画热潮。从此,蜡染绘画形成了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在现代蜡染绘画领域,中国又走在了世界绘画的前列。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讲话中所提及的我国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指导下,引发了蜡染艺术家对中国现代蜡染绘画的深度思考:蜡染艺术起源于中国,曾历史性地影响过其他民族的蜡染文化,却被晚于中国1000多年的印度尼西亚蜡染取代了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今,我国的传统蜡染虽处于衰竭期,但蜡染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重构中,我国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画家、教授和艺术家致力于现代蜡染绘画的群体,他们有能力将中国现代蜡染绘画推向国际艺坛的前沿,登上世界蜡染艺术领域的高峰;有自信赢得中国蜡染的国际话语权,塑造我国蜡染文化大国形象,复兴中国蜡染艺术在世界历史的地位和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12.
人是有理性的存在者,但在人类思想史上对“理性”的内涵及其意义的解读则呈现出如下多元视角:其一,把理性理解为对宗教思维方式的扬弃,以此强调对人的主体性的彰显;其二,从超越生物本能以及控制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活动层面来解读理性,从中试图彰显理智的作用;其三,在本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把理性理解为对感性、经验、现象的超越,进而强调其“本质探求”之要义;其四,认为理性更表现为实践理性,即伦理实践领域的意志自律和意志自由,旨在为道德奠定依据;其五,在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理性则体现为在人的自由实现过程中开辟出科学路径的历史唯物主义智慧。全面呈现“理性”内涵的启示意义在于:第一,只有培育完整人性自觉进而塑造健全人格,才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与真正进步;第二,应超越唯科学主义的育人理念而代之以通识教育理念;第三,要自觉意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更体现在公民整体精神道德和制度建设层面;第四,在社会历史领域要时刻注重社会关系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张申府的儒学观并没有单纯地停留于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而是赋予其积极的现代价值取向。张申府认为,科学所关注的工具理性带给人们的是物质世界的满足,而民主所代表的则是人更深层次精神世界的需求,两者的核心精神皆在于理性。而理性是与孔子儒学的核心思想“仁”相契合的,理性是“仁”之外化,科学与民主亦是“仁”之现代性表征,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于人,即都建立在对人的关注与关怀之上,可说是对“仁者,人也”最为生动的现代诠释。而这也正是张申府所极力推动儒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王德胜一、“现代性”的启蒙话语“现代性”(Modernity)的问题,从始至终都是与启蒙、理性、主体性等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这么说,所谓“现代性”的问题,其实正是启蒙、理性、主体性等所遭遇的自身意义与价值问题。而所有这...  相似文献   

15.
“理性”概念是康德整个“批判哲学”的理论基石之一。本文拟从康德“三大批判”入手,对“理性”的含义作一粗浅分析。 1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全面展示了康德的认识论。他认为:认识指在 经验范围内主体对存在的把握;认识的区间就是经验本身,经验之外的 “物自体”不是认识机能所能把握的;认识对象是经验到的“实存”;认 识主体运用主体的“感性直观”把握“实存”,形成了具有时空形式的“现象”,“现象”是“感性认识”的结果。而对“现象”的进一步抽象把握是认识的深化,表现为运用一系列主体概念、范畴系统地对“现象”进行分解、组合、…  相似文献   

16.
唐君毅(1909—1978)乃现代新儒家之重镇。他特重文化哲学的重建。他的1 文化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德自我”即“道德理性”。他在抗战末期出版《道德自我 之建立》时即已确立这一中心观念,在50年代末出版的文化哲学著作《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中更进一步阐发了这一观念。他将人类一切文化活动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视文化活动及其成果为道德自我分殊的表现。他指出:“一切文化活动之所以能存在,皆依于一道德自我,为之支持。一切文化活动,皆不自觉的,或超自觉的,表现一道德价值。道德自我是一,是本,是涵摄一切文化理想的。…  相似文献   

17.
正如《流徙文化论》中所述,人类最初的的旅游和探险仅仅局限于功利目的,而随着人类的不断前进,审美意识,将象古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成为人类探险和旅游中最有诱惑力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审美意识与人类一切意识现象一样,“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类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也就是说,审美意识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正因为这样,人类才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8.
论艺术与城市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代表着城市文明的最高本质,是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的东西。在城市文明的更高发展目标与阶段上,可以发现作为美的直接表现形式的艺术与城市文明的本质联系。艺术是文明的象征,历史上每一个辉煌的文明,都创造出了属于自身的伟大艺术。艺术可以使我们摆脱与世界的实用的功利性关系,实用性是不自由的,功利性是不愉快的。在文明时代中,正是由于各种物质性力量的片面发展,使人类的理性需要彻底抑制了感性的需要,这是文明人生活格外沉重、不自由、不愉快的根源。要想改变或减轻文明的异化,首先需要改变轻视艺术的实用主义态度,承认艺术与审美价值,与人类创造的其他文化形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艺术与城市文明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艺术是区别城市与乡村的一个重要尺度,对审美与艺术的态度折射出大都市与普通城市在文明模式上的差别,作为城市文明更高发展成果的当代都市文明对艺术本身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艺术之城”是一种以美学为理论基础、以艺术活动为实践中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理念的城市文明建设与发展框架,对于当代城市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现实运作机制,充分发挥“艺术之城”建设对上海、“艺术之都”建设对长三角都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引导与带动作用,使上海与长三角都市群摆脱其“经济发达,文化简单”的初级文明形态,并对中国城市的全面发展起到某种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在文艺领域里,对于“方法论”的朴素的研究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而引起人们重视,却是在近代和现代,特别是在当代,是在最近几年间。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随着人类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学术研究和世界观方面的不断进步与深化,随着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人们视野的开阔,尤其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丰富与文化研究工作的进展,人们日益认识到“方法论”直接关系到各种研究(自然也就包括文艺研究)的广度、深度与速度,以及造诣的深浅与成就的高低。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传统的“亚细亚式”的研究方法难以迎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知识爆炸”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社会》1987,(3)
《文史知识》1987年第2期刊登了吴组缃先生“漫谈文化传统”一文,现摘要如下: 人类的文明,就是文化的积累。人同动物的区别在哪里?最主要的就是人类可以积累知识、传授知识,而动物没有这个本领。创新和继承不可分割。继承,必须创新;创新,必须有所继承。丢开了继承,抛开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你连米能吃都不晓得,而这个道理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苏联建国初期,“拉普派”全盘否定过去的文化,号称要创建无产阶级的文化,后来受到了批判。我们的十年动乱也有“拉普派”的势头,全盘否定过去的一切,这是完全错误的。传统是客观存在的,从各个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