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善明 《东南学术》2003,(2):122-125
“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是一个和“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联系紧密的概念 ,它的复杂程度决不亚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一词在20世纪30、40年代开始使用 ,当代意义上的后现代术语产生于50、60年代 ,并在70、80年代得到深入阐释 ,后现代主义研究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后现代性”正是在70年代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之后逐渐被提出来的。利奥塔早在1979年《后现代状况》一书中就提出了“后现代”概念。该书还在很多地方用“后现代主义”指涉“后现代性”。他认为后现代性是终结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思想趋向 ,它通过解合…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有关文献中,"后现代"及与其相关的"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化"等词都是一些内涵模糊、歧义颇多的概念.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将它们加以区分,即将"后现代"看成一个比"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化"更为一般的概念或术语,而将"后现代性"界定为一种社会历史状况,将"后现代主义"界定为一种社会思潮或文化运动,将"后现代化"界定为实现"后现代性"的一种过程.即使作了上述清楚区分,"后现代"词族中的每一个概念也都至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含义或用法.  相似文献   

3.
佩里·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一书中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追溯,向读者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通过观念史与文化史的结合,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中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社会基础.安德森是在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他对詹姆逊的研究是高度推崇的.  相似文献   

4.
福柯后现代主义管窥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莫伟民后现代主义哲学这个称谓的含义颇为含糊,许多人认为“后现代”这个词表示的是一个特定时期或阶段。笔者以为“后现代”应该是一种可以表示具有几个方面思想特征的理论态度。这是因为同一个人在此方面可能是前现代...  相似文献   

5.
霍布斯鲍姆笔下的后现代思潮--读《极端的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芃 《学术研究》2001,(8):85-92
本文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历史学家,不能回避时代提出的问题.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这部反映20世纪世界历史的著作中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在科学、思维方式、艺术以及人们社会观念上的表现.尽管他对泛后现代主义的作法持否定态度,但他认同世界进入了与现代社会不同的后现代社会,他本人也具有后现代主义情绪.文章认为,他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写作的理论前提经历了从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赞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二分法,到现代和后现代划分这样几个时期,这实际上是后现代思潮在他历史观念上的反映.但他始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是与<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致的,二者都是后现代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佩里.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一书中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追溯,向读者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通过观念史与文化史的结合,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中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社会基础。安德森是在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他对詹姆逊的研究是高度推崇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后新时期批评话语中,受鲍德里亚超美学关键词"仿真"术语影响而产生的"仿真叙事"概念影响甚广.与"仿真"在西方语境中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功能不同,汉语批评语境中"仿真叙事"术语的基本目标与功能在于"去现实主义化",即解构"现实"、"本质"和"真实"等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论基本观念.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话语个案,"仿真叙事"这个术语呈现了中国当代语境与西方后现代文论在文化交往和诗学对话过程中流传、模仿、挪用与重构等复杂的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8.
透过后现代主义的喧嚣,伊格尔顿洞察到它"早熟"的缺陷,此缺陷促使它拒绝宏大叙事而提倡微观叙事,使后现代艺术堕落为商品的奴仆,并培养了大量浮躁的人,即后现代主义所宣称的"现代性终结"仅是它一相情愿,而非现实的客观写照.他认为坚持现代性的必要性在于:许多重大政治问题召唤着宏大叙事,人们怀念着现代主义的原创性态度,人们需要理论思考来分析社会问题.为此,伊格尔顿强调:把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在继承现代主义原创性态度的基础上合理地使用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创作方法,要使批判激情和理论思维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文化研究”继后现代主义之后于 2 0世纪晚期在理论界异军突起 ,它将后现代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本文认为 ,后现代理论主要包括福柯的知识和权力理论、德勒兹等的欲望的微观政治学、德里达的语言学 (或称解构理论 )和鲍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利奥塔的公正与差异理论等。后现代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是关于差异的理论。正是因为主张差异和多元、反对同一性所构成的权力话语 ,使得后现代理论成为“文化研究”的思想法宝。“文化研究”在将后现代理论作为理论基石的同时 ,又有所超越和建树 ,从而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源起于差异,也修持于差异.但其差异论并非别于他者之论点,而在于拒绝同一性品位与对异质性持极大宽容度的非线性书写方式.需要辩驳的是,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才具有后现代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根本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轨迹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多维自变量的曲线,它们在反对资本主义这个共同点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相交.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激荡的起伏中,只有辨清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二重性特征的具体内涵,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品格和时代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