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青 《人才开发》2009,(4):51-52
国画大师张大干传奇的人生中,有一段去敦煌临摹壁画的经历。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影响到他后半生艺术风格的转变,也成为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华彩篇章。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张大千敦煌之行的成功和他所临得的大量临摹作品,是在青海热贡艺术之乡的僧人喇嘛不可缺少的帮助下完成的.他因之与4位喇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写下一段美丽的人间佳话。  相似文献   

2.
顾炳枢 《人才开发》2005,(10):50-52
被公认为中国近500年来最伟大的国画大师和巨匠张大千,作品之多、步履之远和交往之广,是令人惊叹和敬服的。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浪漫和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在张大千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向往敦煌,梦圆敦煌,最是重要且极具色彩的一个华彩篇章——朋友相聚激起敦煌缘定梦上世纪三十年代,已经成名的张大千蛰居在北京頣和园听鹂馆。不料,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人占领了北京。因为日本人想请他出来担任故宫博物馆馆长和日本艺术画院的名誉职务,大千素重人格和民族气节,耻于这样的委任,便与当时也在北京从医的四哥张文修想出个金蝉…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人的眼里,龚羽飞的“塞纳河”(法文LaSeine)多少有些莫名其妙:开发经营的文化艺术品很东方、很中国,且以“敦煌”冠名,而展销厅却取了一个很西方、很法国的名字。LASEINE,本是法国的一条风情之河,它是法兰西甚至欧洲文化的象征,本与东方文化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龚羽飞将其与“敦煌”联系在一起自有她的道理:塞纳河流淌的是诗意、浪漫、艺术和文化,敦煌抒写的也是诗意、浪漫、艺术和文化,尽管两者内在涵义不同;塞纳河是欧洲文化开放、新思想、新艺术不断碰撞诞生的象征,而敦煌则是东西方文化、思想。艺术的交汇点,两…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晚清时期的湘军首领和洋务派代表性人物,左宗棠在他的青年时代,就开始钻研“经世致用”之学,注重研究实际问题,这与当时大多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时代发展以及个人思想的与时俱进,左宗棠又逐步萌生了“面对现实、研究西方、寻求御敌”的自强之道。这些探索和领悟对左宗棠出仕后从事洋务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龙山 《人才开发》2010,(6):33-36
敦煌艺术宝库,以辉煌壮丽的无数壁画、雕塑和珍贵的文书经卷著称于世。而近代献身于敦煌艺术研究和保护的人,也无疑是敦煌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他或致力于考证训诂,或沉醉于壁画临摹复制,  相似文献   

6.
正澳大利亚专家马克林(Colin Patrick Mackerras)是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他是西方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澳中关系、当代中国政治、西方的中国形象、中国戏剧、中国少数民族,他撰写的《西方的中国形象》是中国形象研究的权威著作。马克林自1964年起长期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开设《澳中关系》等课程。他专注于当代中国研究,在1966年回国后建立了澳洲大学第一个中国研究中心。他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今年75岁高龄仍然教授三门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7.
知宽严     
老愚 《人才开发》2000,(1):45-45
凡去过成都武侯词的人,都会看到这样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测自消从古用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其中下联包含了这样一段故事:诸葛亮入蜀后,在立法宽严问题上曾和法政进行过一场辩论。法政认为,汉高祖刘邦入关后对下实行宽的政策,“秦民知德”,从而取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因此,希望诸葛亮也象汉高祖那样,治国要实行宽。诸葛亮不同意,他认为,实行宽还是实行严,应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不能墨守前人成功的经验。秦朝败亡,政失之于严,所以汉高祖才济之以宽;现在的情况和那时不同了,“德政不举,威刑不  相似文献   

8.
1996年3月19日.对于中国数学界来说,是一个令人扼腕痛惜的日子一代数学已平陈景润在距离他63岁诞辰还有两个月的时候静静地走了。他走了,带着对“1-2”的满意微笑。他的这一辉煌证明使得哥德巴赫猜想这道各国数学家为之前仆后继奋斗了250年的古典数学难题、在本世纪60年代中叶达到了接近顶峰的最后一步。他走了.带着对“1+1”的无限向往。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他一刻不曾停止过向这一顶峰攀登。他走了,他透支了太多太多。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智都献给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生命早已与他毕生努力的数学合为一体一个内向、敏感、坚韧的生命来到…  相似文献   

9.
一、出版管理之基础 夏瑞芳(1871~1914)出生的年代.正是鸦片战争等近代危机后.洋务运动大兴时期:他的出生地江苏青浦(今属上海),是较早接受西方经济和文化影响的地区之一。可以说.夏瑞芳很早有接受西方新思潮的诸多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提起敦煌莫高窟,你或许会想到飞天女神,丝路雨花,悠悠驼铃,漫漫黄沙……啊,那是大漠深处专供佛事和修炼的净地吧。不过,朋友,我想告诉你:她还是一个波澜激荡的国际舞台,她的兴起,她的惨遭劫掠,她的保护,一切的一切,都是超越国界的。 古代的敦煌,历来被看成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都会”。多少年来,西方国家的商人、使节、僧侣,就是沿着沙漠古道,经敦煌而出入中原腹地。敦煌莫高窟就坐落在距这个“国际都会”东南50里地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在这里,我国古代先民开凿了一千多个神秘的洞窟…  相似文献   

11.
正清人的学术研究是以识字读经为中心的考据学。与之相比,近代学者治学方法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西方的种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本国学术进行研究,王国维正是开启这种近代研究方法的学者之一,他的治学途径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并加以探讨的。本文试着从其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了敦煌文化与职业本科思政理论课的融合。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而思政课应当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通过融合敦煌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思政理论课的内容,还可以提高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本文探讨了实现融合的路径,即校企合作、案例教学法、组织讲座、参观展览、课程实践和开设选修课等方式。研究表明,敦煌文化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可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他来自英国,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马西门,他还与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有着一段不解之缘:他前前后后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了近20年,娶了一位上海女子做太太,是货真价实的“上海女婿”:由于他对上海作出了贡献,上海市政府给他颁过不少奖,还授予了他“上海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相似文献   

14.
考据之学在清代最盛,在民国时期依旧发挥着潜在的影响。胡适作为新文学和新学术的提倡者,在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之后回国大力倡导西方的“科学方法”与考据之学的结合,这一潮流在当时引导着年轻学者的治学路径。他在佛学,小说等方面都做了考证。其中他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古典小说的考证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也提高了古典小说的地位。其考据方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牛津情缘     
对于有些人来说,身处异国他乡就如一叶独自漂泊在大海的小舟,装满了恐惧与失落,沮丧与自卑;而对于另一种人来说,身在异国,犹如一艘远洋货轮,穿过重重海洋,战胜惊涛骇浪,装载着在西方学习、生活、工作的特殊经历,不断地比较东西方的差异,使自己真正在这个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中,经风雨、见世面、学知识、长才干,丰富着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追求寻觅着实现自己的梦想……唐戈便属于后者。 和许多同龄人相比,22岁的唐戈显得更成熟,干练和豁达。8年英国留学的经历让他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很强的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他有了强烈的自信心和事业心,这一切都缘于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对牛津有份特殊的感受,从而结下了一段不解的情缘。  相似文献   

16.
高胡 《人才开发》2008,(3):55-56
纵观世界文化发展史,古代中西方的科学技术有两峰对峙的局面。中国和希腊都曾达到古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高峰。5世纪后,西方在基督教神权统治下,科学技术的发展缓慢了,中国超过了西方。从14世纪后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19世纪近400年期间,西方科学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西方超过中国。从中西两峰对峙到中国超过西方,再到西方超过中国,其原因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1975年到1978年,这是一段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大起大落、大落大起的历史,也是邓小平本人大起大落、大落大起的历史,国务院政研室从1975年到1979年并入中央办公厅研究室,大体与这一段波澜起伏的历程相始终。由来 1975年6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胡乔木的电话,约我见面。他告诉我,现在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需要有一个研究室为他服务,做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的工作。他说,这个工作很有意义;邓小平已经找过他,他也已经决定参加这个工作,希望我也同他一起参加。 胡乔木还告诉我,邓小平考虑为了工作方便,把这个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笔者有幸随团访问了加拿大维多利亚市的“中华学院”院长陈慰中。我们怀着对陈院长的仰慕心情,同他一起追寻了他50载的天涯浪迹。由于采访很短,所得资料有限,只愿这微不足道的介绍能让国人多少了解一点这个海外游子的赤诚心。陈慰中研究过自然科学,后转移到研究人文科学。他学过神学,研究过哲学,但最后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1974年,陈慰中接受维多利亚市的加拿大皮尔逊国际学院的正式聘任,担任该院生物系的主任。此间,他总觉得这个学院缺少东方文化的内容,并多次向院长提出增加东方文化色彩的想法,但…  相似文献   

19.
在来北京演出的七位旅居海外的中国音乐家中,叶聪最年长,他已过了不惑之年。人生的阅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对当指挥的叶聪来说,他的感受尤深。尽管他已去国离乡12载。但每当他举起那支银棒时,他都会感到在祖国土地上渡过的3O个寒暑,还有自己血液中融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会激发起他的一种灵感,使他对一首首西方交响乐注进了新的诠释。他说:“我对作品理解的深度,是和我在中国的经历分不开的。”叶聪从5岁学钢琴,为什么他后来改学指挥呢?也和他的人生阅历有关系。他属于文革长大的那一茬青年人,亲眼目睹过民族的苦难,文化…  相似文献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西方有句谚语:"要了解一个人,只需看看他所交的朋友。"英国丘而契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比交友不慎危害更深的东西了,因为他种下的是疯狂,收获的是死亡。"中国古人则云:"审其好恶,则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孔子也说过,与那些正直的人、能体谅人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是会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