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 个 实 例 盐津县的广大农村,最近一、二年来,在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特别是实行了包干到户这种生产责任制之后,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有社队与国营单位的联合,有社队与社队之间的联合,有集体与个人之间的联合,有城镇居民与社员之间的联合,还有几户社员联合起来承包社队的某项工副业,等等。但为数较多的则是社员与社员之间的联合。据粗略的统计,参加各种经济联合的农户有9,061户,约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9.9%。联合的形式也较多样化,有在某个生产环节或要素上的联合,也有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中,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在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较早的地方出现了新的协作和各种经济联合。这种户与户之间、户与社队、国营单位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展示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发展趋向。它是我国农村新的劳动组合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一、联合体的经营方式 各地不少承包户在真正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各种形式的协作联合,如果说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责任制是农村经济改革的起点,那么,新的经济联合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开创了农村经济的新局面,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但是,有些同志由于对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对包干到户责任制的性质认识不清,以为这样做改变了公有制的性质。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后,集体的土地已经转给个人使用,有的生产工具和耕牛也部分或全部转归个人所有了,因而集体所有制已经“名存实亡”。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当然,土地归谁使用也是  相似文献   

4.
现在广大农村的集体农业大部分单位都在实行一种新的经济管理形式——经济包干责任制,即包干到户或大包干的责任制。实践证明,凡是采用这种管理形式的单位,效果都良好,生产有较大发展,社员收入有较大提高,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但是,由于它是一种新的经济管理形式,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很不一致,特别是对大田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在实行包干到户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和社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始出现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如:社员联户催芽、育苗、搞植保,联户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联户挖渠、打井、搞水利,联合经营农副产品加工、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等。有的甚至突破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组成跨行业、跨地区的经济联合组织。农民在大包干的基础上,为什么发展如此多样的纵向和横向的经济联合?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包干责任制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具体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充裕的资金。实行包干到户较早和发展较快的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一般地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包干户的经济收入,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社员手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大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特别是比较普遍地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以下简称“双包到户”)以后,农民群众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新经济联合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新的经济联合体是怎样产生的,有些什么特点,其性质如何,等等,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安徽农村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作一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从几年来的发展情况看,经济联合体已由农业生产某些环节的互助协作式的松散联合,发展到非农产业紧密型的联合,其规模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跨地区的范围越来越广,联合的项目和参加农户越来越多,联合体内部的经营管理越来越完善,并开始出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分工。这种趋势,预示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动向,为我们展现出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村实行大包干到户的农户已占全省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在理论上认清大包干到户的性质、地位、适应性和局限性,以及它对于农村集体所有制产生什么影响,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一、大包干到户的适应性及其效果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各地农村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普遍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使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生产管理和计酬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从去年春季开始,甘肃农村除包产到户、定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目前实行的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使农民享受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权、责、利直接挂勾,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经济效果显著,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要不要和能不能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的争论,已经由实践作出了肯定的结论。但是,由于实行生产责任制是一场深刻而复杂的变革,而且时间不长,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做法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在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农商联营经理部(有的叫农商联营公司)就是适应农村中日益发展的经济联合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经济联合体。这种经济联合体,出现的时间还不长,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等各个方面,都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农商联营经理部的产生 农商联营经理部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经济联合体的出现,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遍推行农商合同。农商合同是供销社为了收购农副产品,与农民签订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实行农商合同,是供销社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行农商联营,建立农商联营经理部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建设中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农村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不少限制。作为国家与农民联系的纽带—一农村供销社,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农民收购农副产品,农商双方成为单纯的买卖关系,农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兼顾,农村中“买难卖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农商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中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普遍建立和推广,农村商业体制与生产发展不适应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鲁西北地区,在广泛实行“双包”责任制后,出现了联户经营的经济形式。数量不等的农户组成一个联合体,联合起来从事农副业生产。在这种经济形式中,农民把人力、物力、资金、技术联合起来,实行民主管理,能者为头,组织生产。劳动成果按劳动、资金、技术进行分配。联户经营具有自愿结合、民主管理、进退自由、形式灵活、规模不限等特点,因此经济效益显著,对农民有很大的吸引力。联户经营农业、经营农田基本建设,经营油坊、粉坊、鸡坊等各种副业生产,这对于发展农村大好形势起了显著作用。联户经营不是自上而下组织起来的,它的出现带有自发性。加之联户经营的组织管理、分配形式都和原来的生产队建制有所不同,因此人们对联户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包干到户在甘肃省武都地区的普遍实行,一批经济联合体正在一些农村地区破土而出。建立在专业分工和市场机制之上的经济联合体,从它们问世之日起,就突破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大而全”的经济体制,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广阔领域内展开着。联营体现阶段主要有属于养殖业和种植业的畜牧场、养蜂场、孵鸡场、育苗场、果园、木耳生产、生漆生产;属于工、副业的砖瓦厂、陶瓷厂、粮油加工厂、药品加工厂、石灰厂、铸铧厂、造纸厂、粉坊、酿酒坊、基建队;属于商业、服务业的商店、贸易货栈、饭馆、旅店等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联产承包制中包干到户成为主要形式后,在分配方式上有了新变化。怎样认识这种新变化?包干到户责任制在分配上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决定承包户收入的因素有哪些?包干分配怎样计量劳动?从理沦上阐明这些问题,对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认为,由决算分配制转变到包干分配制是当前农村分配方式新变化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决算分配制是农村集体经济长期以来实行的“全年规划、年中预分、年末决算”的分配制度。包干分配制就是通常讲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分配制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包干到户”作为一种深受贫困地区农民欢迎的生产责任制形式,不仅激发起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且在生产关系方面引起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变革着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这种巨大的变革,必然会影响到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包干到户”究竟对上层建筑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我认为在比较普遍地实行“包干到户”的鲁西北地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层建筑进行相应的变革: 第一,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模  相似文献   

15.
<正>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因地制宜地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包干到户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开始,只在一些贫困的“三靠队”实行它,经过一段实践,随着生产的发展,有些经济条件中等水平和比较富裕的社队也有的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对包干到户的显著经济效果,人们都是承认的。但对它的性质认识并不一致。大多数同志认为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一种责任制形式;但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倒退”、“分田单干”。对包干到户的性质如何认识,是个原则问题,这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1980年以来,兰州市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先后在贫困的边远山区、川水地区和近郊蔬菜区实行了包干到户责任制。这种家庭经营承包制,实现了物质利益原则,解放了人和物的雄厚潜力,农民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可以真正当家作主了。这样近几年来,农业生产按商品经济的要求,进行着最佳状态的组合,产业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广大农民迅速从自然经济的狭隘天地里解脱出来,正在价值规律的海洋里学习游泳。这种家庭经营已非过去那种完全自给的封闭的家庭经营,而是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家庭经营。尽管目前我国农村、尤其是甘肃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发展也极不平衡,农村生产的商品率还不高,但毋庸置疑,农村经济已走上了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企业是一种经济联合体。它应当办成什么样的经济联合体,具有哪些特点;企业必须有哪些职能;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建立和健全经营机制等等,应当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才有可能逐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特征 社会主义企业,是生产资料同联合劳动者在一定范围内(社会、地区或集体)直接相结合(当然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从事生产或经营的、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单位或经济组织。在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下,它又是独立的商品生产或经营单位。  相似文献   

18.
“包干到户”,是生产责任制的一种形式,它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显著的成效。可是,“包干到户”是否适宜畜牧业生产,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志说法不一,有的同志认为,牧区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不适合畜牧业生产的特点,不利于草牧场保护和建设,不利于牲畜品种的改良和科学管理,即使一些牧区实行了包干到户,也不应该象农区那样超什么奖什么,超多少奖多少,所谓“交够国家的,留下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口号,也值得研究。为了进一步完善牧业生产责任制,我想就这些问题谈点个人的意见,与同志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在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总结、完善、稳定过程中,有必要把包干到户这种形式的健全完善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全省农村的责任制形式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实行“双包”的单位已经达到基本核算单位总数的63%,其中53.7%是包干到户,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所具有的影响力,日益超过其它形式。包干到户的健全完善,主要应当抓什么?如何引导?我的看法是,应当根据条件,逐步地增加集体统一经营的因素。过去,曾经有过忌讳“包”字的情况,今天,也不必怕说“统”字,统一经营不能和大呼隆、大锅饭划等号,统一经营和统得过死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经营方式上的基本特点是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对于纠正过去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的弊病,效果十分显著。但是,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责  相似文献   

20.
滁州市黄泥乡位于该市东北部,有九个大队,一个林场,九十九个生产队,2,684户,13,041人,5,257个劳力,25,576亩耕地。人均耕地1.96亩,劳均耕地4.9亩。这个乡离城较远,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上土质瘠薄的遍地黄砂、黄土,在极左路线时期,集体的生产一直上不去,社员生活也十分贫困,是全市三个最有名的穷乡之一。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实行包干到户以后,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也有了显著提高。一九八三年粮食总产达2,844万斤,比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