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海教授姚海,198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俄国史专业,获硕士学位。1993-1994年间为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评为教授。中国苏联东欧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苏联研究中心理事,江苏省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俄国史、世界现代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学术成果有《俄罗斯文化之路》、《近代俄国立宪运动源流》、《当代俄国》等有关俄国历史文化、俄国现代化道路问题的专著,《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一卷、第二卷、第十三卷,以及有关俄国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问题的系列论…  相似文献   

2.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的盛行是俄罗斯国家历史的一个传统特点,但学术界在关注这一现象时,多将研究的焦点专注于沙皇俄国和斯大林以后的苏联时期,忽视了列宁领导下的苏俄时期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动.列宁时期苏俄对波兰的战争和对外蒙的军事行动证明,在俄罗斯民族的整个发展阶段,其大国沙文主义从来没有中断,并分析认识其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苏共超越历史阶段的倾向及其民粹主义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 ,苏联共产党内一直存在着超越历史阶段的倾向。这种倾向不是始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更不是通常所说的斯大林时期 ,而是始于十月革命前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对俄国革命性质和任务的判断。这种超越历史阶段的倾向 ,就其实质而言 ,是对国情缺乏正确的认识 ,就其思想根源来说 ,则是俄罗斯传统中存在的民粹主义  相似文献   

4.
世界革命理论作为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和理想追求,左右了苏联共产党在前苏联的实践。从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取得胜利起,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便把消灭资本主义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真诚地想推进世界革命,其集中体现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根据"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斯大林始终坚定的输出革命,世界革命理论是斯大林体制建立的理论基础。世界革命理论引发了前苏联社会严重的政治危机,是导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并最终发生危机的根源,而对世界革命理想的追求是苏联共产党最终形成一元化个人独裁体制的首要原因,这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败亡、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它进行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不是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学者及民众对20世纪俄罗斯的历史评价,在史学理论和方法方面与过去侧重于阶级斗争史和政治史不同,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加强了对社会史、经济史、文化人类学、革命与改良的关系、宗教和教会等方面的研究.在对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总体评价方面认为其成就是消除了文盲,开展了大规模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在航天航空等方面取得了成就和实行了免费医疗,但对俄罗斯其他历史时期的评价则意见不一.在关于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对十月革命、斯大林和斯大林时代、苏联解体及影响也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冷战期间美国的苏联研究可以概括为四大理论视角.极权主义是斯大林年代苏联政治的代名词,其特点是绝对集权、恐怖统治、不停的社会改造和体制凝固不变;多元主义是将苏联与西方国家比较后的产物,其特征是苏联共产党的权力要么转移到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手中,要么下放到中央各部委和地方精英手中;理性—现代化理论认为,随着苏联成为工业社会并逐渐现代化,苏联政治结构也会被注入更多理性,更为制度化,甚至转变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历史传统—政治文化视角则强调俄国传统和政治文化对当代苏联政治的塑造力量.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却具有很强的弥赛亚意识,这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影响.斯大林的弥赛亚意识形成原因很复杂,俄罗斯东正教弥赛亚传统提供了深厚的社会文化氛围;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过程中的弥赛亚化思维起到进一步的强化作用;斯大林个人的家庭和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视.弥赛亚意识在斯大林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这包括垄断马克思主义解释权、树立个人崇拜、推行苏联中心论.斯大林的弥赛亚意识给我们带来深刻反思.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宗教观念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领袖权威与个人崇拜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传统把一个国家、民族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区分开来,让一个国家、民族在世界上具有了自己的身份识别特征。历史文化传统是解开一个国家、民族特殊发展道路之谜的钥匙。俄国外交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俄国领土扩张史,也是俄国逐渐成为一个欧洲大国并开始主宰世界命运的历史。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斯大林等都因其突出的外交成就而受到俄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尊敬和爱戴。实用主义、大国外交和霸权主义曾经是俄国外交最突出的特征,俄罗斯在不同历史时期依据国家实力的强弱选择不同的外交策略,国家利益是它永恒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1950年8月27日,斯大林通过苏联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转给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哥特瓦尔德一份电报,对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没有及时返回安理会做了解释.文章不认同俄国学者根据这份电报得出的关于苏联是"有意为美国人创造武装干涉朝鲜的条件"、甚至相信"共产主义的中国有能力也愿意帮助北朝鲜军队应付美国的干涉"等结论,认为这份电报只不过是斯大林为苏联利己主义决策进行的所谓"合法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继列宁之后,在异常尖锐复杂的形势下,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把苏联的经济体制叫斯大林经济模式即斯大林经济体制。由于历史的和其他原因,斯大林的经济体制便成了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楷模。斯大林病逝后,特别是苏共廿大  相似文献   

12.
杨金华 《中华魂》2013,(19):22-23
在苏联剧变前夕,苏联理论界背离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大搞"填补历史空白点"和"重新编写历史"活动,掀起历史虚无主义的逆流。自由派借机编造各种奇谈怪论或者捏造各种谎言丑化国家领导人。有人把斯大林描绘成专制暴君,是历史上最大的"杀人犯"。他们无视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打败法西斯、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基本事实,反而污蔑斯大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在丑化完斯大林后又把攻击矛头指向列宁,自由派轮番上阵,口诛笔伐,说斯大林之所以"罪恶累累",是因为"列宁带了个坏头"。  相似文献   

13.
<正>据俄罗斯媒体披露,1938年,日本曾在苏联索契策划了一起暗杀行动,此次行动的目标正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为斯大林建疗养院斯大林患有风湿病,每年都要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1925年,一家温泉疗养中心在马采斯塔落成。从"绿色丛林"国家别墅经过一条秘密公路可以直达这里。温泉疗养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思想是斯大林同志领导苏联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体系,它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恩、列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有着错误历史观和不良政治企图,全面抹杀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对斯大林思想不能正确认识,在世界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要正确认识斯大林思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唯物史观,还应该辩证地看待“斯大林主义”这一概念,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并且必须仔细阅读分析斯大林的原著。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也给苏联哲学带来了剧变。怎样评价苏联哲学的历史发展?俄罗斯哲学界的现状如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俄罗斯的境况如何?未来将会怎样?针对我们所关心的这些问题,著名俄罗斯哲学家、俄罗斯哲学学会主席弗罗洛夫院士在1992年12月来北大外哲所访问讲学期间介绍了情况,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①历史得失。弗罗洛夫说,苏联20年代初驱逐了一批杰出哲学家和思想家,禁止了那些不同于官方意识形态的哲学流派的存在和发展;30—40年代斯大林在《联共党史》四章二节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庸俗化理解占统治地位,这些给苏联哲学和思想界造成很大损害。如果当时允许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别的存在,允许不同学派的争论和对话,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会被如此庸俗化,简单化,而会更丰富,更有意义。从50  相似文献   

16.
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政策初探张祥云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时间虽短,但这一时期苏联的外交政策却相当复杂,它曾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本文拟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以东西方关系为主线,从苏联对西方、对东欧、对...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以后,如何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是社会主义者尤其是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了斯大林模式从形成到消失的历史必然性,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侯艾君 《南都学坛》2003,23(4):30-33
1905年到1917年国家杜马的设立和实践,是俄国实现政治民主和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改革步骤,杜马的设立虽然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政治进步意义,对于俄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1905-1917年俄国国家杜马的政治实践是介于两种制度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的政治体制,它不仅冲破了沙皇绝对君主专制的统治,同时,也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建立国家杜马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不久,苏联史学家瓦纳格就曾提出沙俄是半殖民地的问题。后来,斯大林多次证论这个问题,肯定革命前的俄国处于半殖民地依附地位,认为十月革命具有民族解放性质。这种看法曾长期影响着苏联史学界。五十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史学家,经济学家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重新讨论这个问题。至今这个问题仍在深入研究中。斯大林的看法是否来源于列宁有关论述,是否符合沙俄的经济、政治实际,很值得研究。本文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以地缘政治、村社传统制度为土壤的东正教伦理(救世主观念、王权至上、在逆境中的忍耐精神和群体意识、博爱和人道主义)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双重效应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精神上的二律背反。这种矛盾性格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大胆尝试,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世界。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可借鉴性、不成熟性使俄罗斯现代化进程步履艰难,俄罗斯民族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这是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上对苏联解体的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