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商圈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聚集现象。高铁车站建成之后,大量关联密切的商业企业在高铁车站及其周边空间上的聚集形成城市高铁商圈。对城市高铁商圈进行区位、功能、规模、客流、业态和辐射力的动态性分析和比较,判断不同城市高铁商圈的发育程度,可以调整和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指导城市高铁商圈运营,从而促进城市高铁商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筑空间的动态性是近年来经常讨论的问题.论文通过对建筑空间动态性的溯源梳理了对当代空间动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数字技术对于空间动态性设计的作用,并以“数字水展馆”为例研究了空间动态性的新表现,以揭示“数字化维度下建筑空间动态性”既是空间动态性探索的历史延续,又因数字化的发展而具备了新的技术潜能和表现特征.最后从数字技术出发,探讨了这些新表现对未来空间动态性设计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是恒一的 ,而是动态变化的。这是因为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 ,而且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必须对翻译活动产生影响 ,从而翻译活动本身的某些因素 ,包括翻译标准、方法 ,翻译过程等呈现出动态性。也就是说 ,以上因素随时间的变化和文化因子的变换而发生变化。翻译的动态性有两种表现形式 ,即共时性变化和历时性变化。世界上没有从一而终的万能的翻译理论 ,所以运动的观点应是翻译研究的根本观点 ;翻译理论应该关注翻译动态性的研究 ,并努力适应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产业集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零售产业性质及资源特征视角,分析了零售产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特征,利用赫芬达尔指数与基尼系数考察了外资进入下中国零售产业集聚的变动趋势,并把外资零售企业国际化行为放在中国零售产业集聚的二维空间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外资零售企业国际化行为是影响中国零售产业企业集聚趋高、区域集聚趋低的重要因素,影响的主要路径是店铺扩张与人力资源竞争。  相似文献   

5.
为对我国零售终端选址的群聚效应进行论证,运用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先进行严格假设,推导出零售终端选址群聚效应的必然性,而后放宽条件,再次推导出具备一定条件的零售终端选址群聚效应的必然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某个商圈中,第n个零售终端的最优选址决策是判断商圈内外消费者的分布密度,若商圈外密度不大于其内密度的1/n,则其最优选址是商圈中心;否则,该零售终端会在商圈外的某个次商圈中心选址。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发展的实践揭示,绝大多数城市的行政中心所在区域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行政中心迁移往往带来迁入地零售商业的爆发式增长,行政中心 区位和迁移与城市商圈空间分布之间有着显著关联.文章通过动态模糊算法仿真分析发现:行政中心对其空间所在区域的商圈发展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行政中心空间区位迁移与城市商圈空间结构演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耦合互动,即迁入区域的商圈发展将显著加速,特别是区域内新商圈成形将明显加速,对迁出区域商圈的影响则相对不明显;城市商圈空间分布发展显著变化.最后,以长沙市的经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商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我国商业企业组织结构得到大力调整。国营批发商业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积极发展企业集团,尝试股份制的路子,兴建现代规模综合性大型零售商场;中型零售商业企业也在走专业化、特色化的成功道路。那么国营小型零售商业企业该如何定出困境,向何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目前,一些地方正萌芽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组建连锁店。可以说它正是国营小型零售商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8.
商圈理论对于研究商业零售企业,特别是研究企业销售辐射范围是一种有效的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的购买过程也由过去的商品的单一追求,转变为对商品服务、购买环境及其他方面的多元化追求.因此,对商圈理论应有新的认识.本文从商圈原理及现实意义以及商圈理论在商业布局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期刊是一种连续性很强的出版物 ,经历了年复一年的出版、发行和实践后 ,必将产生许多变化 ,这种变化就是期刊的动态性。期刊的动态性不仅对期刊的著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同时对期刊的管理工作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本文通过分析期刊动态性的特点 ,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空间经济学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研究了集聚的动力、形态与效应问题,解释了空间因素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内空间经济学的研究从集聚的形态,包括产业集聚、城市和城市群、一体化区域等方面入手,通过研究中国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进而探讨了集聚的成因,特别是对外开放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两个在中国具有特别意义的因素对集聚形成的作用,分析了各种集聚形态所产生的效应。这些研究承认地区发展差异化在一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促进要素流动和市场一体化对区域协调发展举足轻重,从而为中国发展和改革的理论深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经济学自身的发展空间。今后,国内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将会集中在理论创新研究、集聚微观机制的拓展研究、集聚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上。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零售商业组织形式调整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在近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入世后外国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上海零售企业必须正确调整其组织形式,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休闲服务商业、社区商业中心和连锁商业企业等组织形式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连锁零售业虽然销售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外连锁零售业相比,还存在市场集中度低、规模经济不明显等问题。合理扩大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既是完善自身发展、获得协同效应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外资企业冲击的迫切需要。在分析中国连锁零售业现状和并购效应以及评论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并购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购是获取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并从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连锁零售业并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际零售业态多样化与我国零售业态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业态多样化是零售业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国际零售业经历了从单一的百货商店向多样化业态发展的历程.在此进程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尼系数和市场发育程度成为影响国际零售业态多样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零售业态的变革过程存在着业态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模式指导和尚未充分发挥各业态优势等三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政府和零售企业应共同努力,完善零售市场环境,提升我国零售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在连锁超市企业纷纷向全渠道零售转型升级的同时,一些超市企业通过生活性服务功能集成的跨界融合,实现了“千店千面”的零售模式创新。以超市发为例,利用2019年的访谈数据,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对门店资源丰富但单店空间资源有限的超市企业跨界融合并助力“千店千面”零售创新的驱动因素、实现路径、跨界服务功能模块选择、价值创造等进行了探讨。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跨界融合是超市企业实现差异性营销的重要途径,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差异性、多样性、便捷性需要;超市企业跨界融合的一般路径是“商品组合精简—商圈分析—门店主客群选择和特色定位—跨界功能模块选择—商业集聚”,其中商品组合精简为跨界融合提供了空间条件。超市企业在跨界服务功能模块选择中,不仅要坚持便利性导向,还应分析生活性服务在市场关联性和购买频率两个维度上的特征,进而围绕高频刚需型服务构建零售组合。这样有助于平衡连锁经营中“变”(差异化)与“不变”(标准化)的关系,并为连锁超市企业提升效率和树立统一形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青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意义重大。枢纽城市应该具备集散、转口、服务、信息、宜居等多种功能。青岛具有港口、外贸、政策、产业、区位等优势,应该采取建设人才聚集地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聚地、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和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等对策以实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北京市批发零售业大、中、小型企业数量变动、商品销售额比例变动、财务指标变动和布局变动均呈现如下特点:大型和小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中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且效益不理想,企业规模结构呈现哑铃状分布。哑铃状分布形成的理论解释是在交易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企业间专业化、企业内专业化程度提升使小型和大型企业得以发展;现实原因是大企业并购优质中型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剩余中型企业因缺乏规模优势而发展不力,而小企业因经营灵活反而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加强与零售企业竞争的加剧,确保商品安全是零售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零售环节商品安全问题可从零售商流过程与零售物流过程两方面展开。物流管理不仅支持零售商流活动,而且强化零售环节商品安全监管力度。基于商物分离的零售模式、物流服务功能的完善以及召回物流实践都有助于保障零售环节商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零售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探讨全渠道发展影响企业经营效率路径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测度了零售上市公司的全渠道发展水平,并采用Tobit回归对2011—2015年样本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渠道发展一方面通过扩大市场、增加消费频率、提升忠诚度和降低管理成本对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劣势和渠道劣势的原因也有可能对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负向的影响,整体而言,全渠道发展水平对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调节变量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零售商既要重视通过发展全渠道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也要在全渠道发展布局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确定全渠道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郁,中国内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和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中国加工贸易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低附加值和低生产率问题引起了学者的注意。随着外部贸易环境、国内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分析中国加工贸易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描述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加工贸易的若干特征和“低端锁定”问题,引出了融资约束对企业经营决策、出口行为以及企业全球价值链上地位的影响,并围绕以生产过程、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为主的产业内升级和以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特征的产业间升级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的路径。研究认为,着重强调人力资本积累、本土企业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以及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现实背景,实现东西双向开放,塑造以我为主的包容性的区域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等,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路径和新机遇。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国内市场饱和、国际贸易自由化、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网络信息化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商业企业开始了全球扩张的步伐。国际商业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的海外扩张战略不尽相同,二者分别采取了"滚雪球"和"采蘑菇"的市场拓展方式,并根据核心能力建立了不同的盈利渠道。借鉴沃尔玛和家乐福的经验及教训,我国商业企业进行全球扩张时应加强对核心能力的复制、东道国文化差异、竞争格局等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