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是故乡美     
故乡是信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多山,多水。老屋依山而建,伴水而居,有一种自然的灵秀。爷爷,奶奶都是很勤劳、很纯朴的老人。种菜、钓鱼、包饺子,样样出色。爷爷知道我爱吃鱼,总会带我去钓鱼。出门往北  相似文献   

2.
故乡的毛竹     
张香庭 《老友》2008,(5):20-20
我的故乡地处赣南革命老区兴国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山峦起伏,峰回路转。漫山遍野的毛竹,把小小的山村点缀得一片翠绿。去年暮春时节,我回了一趟多年未回的故乡。一进村,映入眼帘的就是山间幽谷中那一片片、一丛丛青翠欲滴的毛竹林。一到老家,我便被屋后那片浓密的老竹林吸引住了。于是,迫不及待地来到这片老竹林里。这里,浓阴蔽日,竹林沙沙作响。竹林时不时飘来阵阵野  相似文献   

3.
故乡拾音     
许是离乡太久,抑或划了心生乡恋的年纪,先前司空见惯、充耳不闻的故乡之音,如今拾起,却分外美妙、直通心底,搅动了思乡的情愫,牵引着回乡的脚步村里一度孩子甚多,每逢假日或晚饭前后,从四面聚拢来的追逐嬉闹声,足可掀翻全村。那叽叽喳喳哼哈哇呀的喧器,极富青春活力和生命张力,欢腾跳跃,似鼓点紧  相似文献   

4.
豆形灯是中国最早的定型化灯具,也是使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灯具形式.豆形灯简单实用廉价的特点使之在民间长期流传.同时它在历史的延续中适应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主要是随应了灯具实用功能的改变;顺应了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产生了传统文化发展与艺术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精神的故乡     
尤今 《社区》2009,(5):9-9
每回在报上读及某某或某某“衣锦还乡”,心里总有无限感动。照片里,村民夹道欢迎,“衣锦还乡”的那个人,灿烂的笑意由心坎深处一直泛滥到眉眼鼻唇处,一张脸,亮得像阳光。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竹林     
我家的老屋后面是一片竹林子,林子旁有条小河。那里是我童年的乐园。那时,邻居家的几个小伙伴常常相约着一同到林子堪去玩“过家家”游戏。绕着几棵竹子画个圈,就算自己的家困。每人扮演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有时,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做饭煮菜、走亲访友、治家训子等,买东西就用竹叶儿当钱。  相似文献   

7.
故乡的秋     
还来不及让我有察觉的机会,秋天就这样静静地去了,带着一丝丝说不出名堂的忧郁,只怪秋天来得太早、去得也太早。  相似文献   

8.
故乡的秋晨     
章中林 《中华魂》2013,(18):48-49
故乡的秋晨没有"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的惆怅,没有"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的萧疏,她有的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昂扬,有的是"秋风秋雨秋意浓,此情此景此味长"的丰富,可以说故乡的秋晨是一本历久弥新的画册,一首永不老去的歌谣。  相似文献   

9.
廖原 《老友》2008,(10):14-1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在我总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情结。故乡在江西省定南县,它从明朝走来,建县的历史只不过400多年。县城原设在老城镇,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阳明)曾驻守于此。他觉得老城像一条航行的帆船,于是决定在县城南边的南山之巅建造一座巽塔,象征河桩栓住帆船,故名"定南"。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一生充满矛盾,于故乡矛盾的态度即其一例.该文从知识分子精神追求存在永相矛盾的两面,即回归自我、实现精神自由无拘的向往与投身社会、参与现实变革的渴望这一理论观点出发,认为周作人笔下的故乡其实存在着两个具有不同思想内涵与不同审美结构的故乡,即梦幻故乡与现实故乡.它们分别反映着周作人作为知识分子精神追求的一个方面.由此深入分析,该文的结论是周作人于故乡的态度并无矛盾.这一观点也有助于我们去认识周作人身上的其他矛盾.  相似文献   

11.
想起故乡的土戏班,就如同打开一坛陈年好酒,那迷醉的感觉让我激动不已。记忆里,故乡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也是充满活力的一方热土。村里的姑娘、小伙儿特别多,一年四季,歌声笑声伴随着云雾、炊烟飘荡在深谷里。  相似文献   

12.
回故乡的踣     
张吉明 《中华魂》2014,(10):52-53
我的故乡河北阜平县,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地无半里平,出门就爬山,自古偏僻贫穷,道路难行。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它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方我都陌生。  相似文献   

14.
傅柏林 《老友》2012,(9):18-19
儿时我最喜欢的事便是跟着父亲泡茶馆。我们到茶馆不为喝茶而是为听说书人讲评书。在烟气缭绕、茶香袅袅的茶馆里,说书人端坐在最前面,“啪”的一声,手中的醒木重重地拍下,这古老的茶馆便开始了新的一天。  相似文献   

15.
故乡的情怀     
独倚栏杆,闻着秋风凉爽的气息,望着空中飘零的黄叶,我的心已飞到了故乡。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面我只觉得我的家乡最美。它就是诗人的诗,画家的泼墨丹青,文人的华美辞藻。  相似文献   

16.
杨善清 《老友》2011,(12):18-19
我的故乡在湘赣边界的萍乡市西部小山村。那是一个平凡而美丽的地方。我退休后,在悠然自得的岁月里,有时回老家看看,平日里关注着故乡改革和发展的新闻报道,也总爱打听故乡的建设情况。故乡山水的变迁,让我魂牵梦绕。  相似文献   

17.
甫跃辉 《社区》2013,(23):47-47
记得那是个炎热的夏日。穿过高大的悬铃木,拐出巨鹿路,见到一位摆摊的老奶奶,面前有一只小篮子,篮子上面是根横条木,摆着一排白色的花。一看,竟然是云南老家特别常见的缅桂!这些花像是微型玉兰,我见过的有两种,白的和黄的,白的香,黄的不香。离开云南,来到上海,已经九年了,可我仍然对老家的许多物事念念不忘。缅桂花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侯灵俊 《社区》2009,(29):50-51
蜿蜒曲折的黄土路.纵横交错的庄稼地,紧密相连的土窑洞.垂涎欲滴的枣树林……多少次我梦里回故乡,多少次我含泪忆乡亲。故乡啊!故乡!你为什么让我如此牵肠挂肚?为什么让我如此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9.
以探寻鲁迅短篇小说《故乡》艺术价值形成机制为目的,通过文本分析后认为:第一,在小说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中,实际产生了回忆主体和体验主体两个第一人称,并形成了两个时空的宽阔对话空间。第二,这个对话空间是在“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中展开的,在“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中,鲁迅开掘出对于生命轮回的感受与悲剧性的幻灭感,以及对于希望的思考等等形而上的意味。进而认为,《故乡》艺术价值的顶点是在这种形而上意味中所呈现的“自我辩驳性质”。这正是鲁迅深刻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我怎能不怀念呢?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楞楞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矗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四合院,衔去一束绻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