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深刻地阐述了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一是"有我有茶"之境,是"我"寄情于茶的和美意境,二是"茶我同一"之境,是"我"与茶融合为一整体的和美意境;三是"无我无茶"之境,"我"与茶都已融入了天地之间,世界一片空灵,"万物与我同一",亦即"天人合一"的最高和美意境.  相似文献   

2.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有很多使用"我"、"吾"的情况,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发现陶渊明作品中的"我"、"吾"有三种指代意义,一是相对于第二人称"你"而言的"我";二是相对于第二人称"你"之外而言的"我",包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三是相对于命运和时间等自然运行情况而言的"我"。把握这些差别,对深刻领会陶诗的含义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的包里没有秘密,秘密全都在我的心里。"这是我和陈勇的谈话中他诙谐而机智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三十而立的陈勇是一名理财师,而我的惯常印象是一直认为男人不过是自己的女友或者夫人的"忠诚提包者",但当我"突袭"一位男士的包时,他非常爽快地配合了我这次的"行动",倒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4.
方方在其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中运用了大量的诗歌和各种应用文体,这与特定年代中的主体认知世界密切相关诗歌是主体的"真我"世界的体现,应用文体则是主流意识形态强迫主体建构"非我"的体现.主体在话语霸权中产生了"真我"、"非我"两个世界的分裂,并逐渐由"真我"走向"非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一句分"我"、"万物"、"备"三个要素进行解析."我"非静态之"我",而是在与"万物"的对应中不断超越自身,由无意识的自在状态向有意识的自为状态升华的动态之"我"."万物"是万事.事由人观察、评判和做.人正而事正."备"是一种境界,表示"万物"皆被"我"悟察、顺化,成为"我"认识自身升华自身的资藉.  相似文献   

6.
《诗经.黍离》是为人类千古之问——"我是谁"而作,其中诗人"心忧"的原因是因为"我是谁"的问题找不到答案,而其中的"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之问,正是"我是谁"这一问题的特殊形式,是诗人发现了自己的本体之我而对本体之我又无法彻底地加以理解,觉得自己很陌生,从而才把自己作为对象而发问的。  相似文献   

7.
①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②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这两个句子中的"报答、酬谢"都是动词,都含有"感谢"的意思,主要区别是:"报答"是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常常和"恩情、关怀"等名词搭配,如:"我将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的辛勤培育。"酬谢"是指"用金钱、礼物等  相似文献   

8.
"吾""我"在庄子"吾丧我"这一创造性的表述中有语意上的严格区分,"我"是现象的、特殊的、形而下的存在,它展示的是人作为生物性的"物"和社会性的"角色"的存在状态;"吾"则是本质的、普遍的、形而上的实在.虽然庄子未指明"吾"是什么,但他以"天籁"作比,用否定的方式告诉人们"吾"是对现实中"我"的超越.可以说庄子的"吾丧我"具有深刻的意义疗法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9.
很早我就和妈妈约定要过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妈妈也神秘地告诉我,她已经准备给我一份绿色的感动,但却不告诉我是什么。妈妈的神秘挑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今天终于是"六一"了,我特别兴奋。放学回家后,妈妈已经等着我了。我急忙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怎么过‘六一’?"妈妈拉着我的手说:"你跟我来就知道了。"说  相似文献   

10.
詹华 《新天地》2015,(2):34-35
正是因为有了我任劳任怨的衬托,她才能淋漓尽致地"萌萌哒"。用时髦的话说,我老伴长得有点"萌",圆滚滚的身材配着一张娃娃脸。我俩过日子就像说相声,我是捧哏,她是逗哏的。我是直言快语,她是冷幽默。"十刀头"剃须刀这些年,老伴也学会玩浪漫,偶尔也会为我买礼物。我过生日,她花了300多元,为我买了一把三刀头的电动剃须刀。虽然我很喜欢  相似文献   

11.
我家养了一只小狗,长得又胖又可爱。平时我喜欢跟它玩,逗它开心,还给它起了个很洋气的名字——"杰克"。一次,我抱起小狗问爸爸:"杰克那么胖,它有多重呢?"爸爸说:"大约5只杰克的重量就是你的重量。"我奇怪地问:"那我有多重?"爸爸说:"你大约是25公斤。"我想":我的体重是25公斤,5只杰克的重量,也就是求25里  相似文献   

12.
社会始终是由"我"与"你"组成,重建当代社会道德的基本任务,是重建"我"与"你"共同公正的道德理想和实践方向."我"与"你"对公正道德的实践追求,只有在"我→你"和"我→它"之双重结构关系中展开,并必须以世界的普遍利益权利为最高法则,以完全平等为内在价值尺度、标准和原则,以生存自由为价值(追求)目标,以利益权利分配等同为实践规范,以"我"对道德作为为行动指向.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3,(2)
——"我是在车上生的。你看,我的头上都有疤。"——"我小时候有病,身体很不好,还吐过血……我没想到我还能活这么大岁数。"——"我小孩子的时候,就戴红翎子了,要不是清朝亡了,那我阔气大了。"我降生的地名叫八角台,我实际上不是在地上降生的,我是在车上生的。你看,我的头上都有疤,我  相似文献   

14.
郝冒新 《社区》2012,(10):50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拿出手机玩起微信,登陆后发现一个名叫"小妮子"的在向我打招呼。虽然我没有进行好友验证设置,但一般不认识的人也不会加我。我查看了"小妮子"的联系资料,所属地区竟然是我老家。正要回复文字信息过去试探一下是何方神圣呢,那边发来了对讲语音信息,点击一听,您猜怎么着?竟然是我老妈。  相似文献   

15.
对道德本心能够"自觉",这种"自觉"就是康德所不承认的智性直观,这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一思想包含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因为如果我们不再像康德那样将"自我"规定为"我思"之"我",而是视为一种"真我",那么对于这种"真我"的"自觉"就是无法否认的.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2008,(7):47-48
"我的,我的,我的,我的……"如果加薪能像"海底总动员"里的海鸥那样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也许我们就不用再为和老板谈判而烦恼,可事实是——老板是老鹰,我们是小鸡,加薪问题对员工是"理想主义",对老板是"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1 时常问自己,我究竟是谁?其实我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用两条腿走路的人而已. 我努力在改变"此在",而追寻着"彼在"的自我,可是"彼在"的我又在哪里呢,又会是什么模样呢.追寻的旅途中,我黯然伤怀.那是对父母的感激,对帮助过我的人的感恩.  相似文献   

18.
宋雨晴  宋玉坤 《新少年》2012,(10):22-23
我童年时的故事都是爷爷您讲给我听的,至今我记忆犹新。小故事迷我三岁的时候,吃饭是个老大难,一口饭在我嘴里能嚼上五分钟也不往下咽。奶奶是个急性子,喂我两口饭就把筷子一放,叹了口气:"不喂啦,烦死人!"爷爷您说:"我是饲养员,我来喂小马驹。"  相似文献   

19.
万巍 《社区》2012,(15):22
我是一名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很幸运,我能够在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行业工作。在工作中,我渐渐感觉到,社会工作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手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好的指导工具。社会工作讲究"助人自助",我认为"助人自助"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助  相似文献   

20.
一份辞职信     
敬爱的父亲:您好!作为您的女儿,在您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提出辞去我在家中的两个职务:"美食家"和"数学研究生"。说道"美食家",我很惭愧。每次品尝您做的菜时,我总是评头论足,而且提出的几乎全是批评。记得有一次,您把一盘热腾腾的醋溜白菜放到我面前,我一边吃,一边说":这白菜好是好,只是汤稠了些。"现在回想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