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并检验了留守经历对个体社会信任影响的长期效应、内部异质性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留守经历对个体成年后的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均有长期负向影响,对一般信任的负面影响随时间流逝有所消减,但对特殊信任的负面影响则不能被时间疗愈;其次,留守对个体社会信任的影响存在“阈限效应”,即对个体社会信任的负向影响主要来自于“留守”而非留守持续时长;再次,留守对个体社会信任的影响存在“早晚”和“监护”效应,有小学和初中阶段留守经历者以及留守时由祖辈监护者,其特殊和一般信任均更低;此外,因果中介分析表明,留守经历会通过降低留守者主观阶层地位而对其成年后社会信任产生负面影响。上述发现说明童年留守经历所导致的“信任危机”,主要体现为留守者对基于血缘、地缘、学缘等身边人信任的内在负面冲击且难以被时间疗愈,而对一般社会成员的外部信任危机则相对较小且可能随时间修复。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27-234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基于个体主动性原则表现出的不被组织正式考核体系直接承认的非工作角色内的一类行为。伴随着离职率增加、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家庭冲突、公民压力、公民疲劳、不道德行为以及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阴暗面逐渐显现,组织公民行为阴暗面效应具体表现在个体生理方面的公民疲劳、心理上的公民压力、个体工作绩效和职业生涯结果以及工作、家庭两者的冲突等方面。角色压力冲突、道德心理许可以及资源保存和配置等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和组织的消极结果方面,而忽视了造成这些负面效应的影响因素。加深和拓展对组织公民行为阴暗面的消极前因的相关研究,有助于管理者了解这类行为产生阴暗面的原因,并采用合适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组织公民行为造成的阴暗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深刻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市场取向的改革意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捕捉社会变革中蕴藏的时代精神,用以改造社会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还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效应,要善于抵制和克服将要或可能产生的消极现象。  相似文献   

4.
村落精英在推动农村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村落精英积极作用的背景下,也应该关注村落精英在促进村庄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村落精英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消极效应主要有:1、村落派系之间的零和博弈,表现为对村政参与以及行政性执行力所带来的消极效应。2、存在精英掠权现象,表现为村落精英掌控更多的集体资源与权力;非精英群众被边缘化;民意的低效表达。3、在村落发展中的错位与不足,表现为工作重心的错位与发展动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育政策的变化将影响家庭子女数量,进而影响个体教育获得。系统研究同胞数量与个体教育获得的关系可以为优化公共教育投入结构、全面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居民收入调查(CHIP)和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工具变量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等模型验证了同胞数量会对个体教育获得产生挤占效应,且当个体为女、具有农业户口、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来自中西部地区时,受到的挤占效应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体教育层次越高受到的挤占效应越明显,且会影响教育质量和未来工作收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教育投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缓解挤占效应,且高等教育投入的调节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将文化内容引入思想工作,已成为未来思想工作的发展趋势。未来思想工作文化的形态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一条轴线、三维制衡、多重兼容。所谓一条轴线是指主体意识高扬下人的全面发展;三维制衡指的是动态政治的“允许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给定的文明度,认同效应与风格流派多样化的密度。而多重兼容则是指价值选择的并存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工作劳动力在无工作期间的生活保障既包括来自家庭外部的社会保险及政府救济等,也包括来自家庭内部的储蓄及资产收入等.由于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的存在,外部保障可能引发"福利依赖"效应而降低无工作劳动力的就业意愿,也可能通过补贴工作搜寻成本而提高其就业意愿;而内部保障则会对无工作劳动力产生直接的就业压力,进而提高其就业意愿,...  相似文献   

8.
以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为背景,对延迟退休的养老财政稳定作用、就业挤出效应和动态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表明:受个体人力资本异质性和行业职业发展差异影响,为缓解养老金亏空压力和局部用工荒所推行的延迟退休改革其政策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劳动力在健康、教育、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上的分化以及同行业职业的匹配性,决定了个体社会地位、工作成就感和薪酬水平的差异化演变,延迟退休的财政稳定作用和就业挤出效应都会受此影响。以三期OLG模型为基础、包含个体人力资本异质性和行业职业发展差异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非常适合于评价延迟退休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得到新的理论发现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感知及缓解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适度的工作压力,利于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从而达到优异的工作绩效.反之,过高的工作压力,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至引发员工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其工作绩效将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而快速衰减.依据案例企业研究,给出对工作压力感知测度的基本变量,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案例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感知结果.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缓解策略:强化企业员工胜任评价,适当配置员工工作岗位;强化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和工作秩序;注重团队内部学习和外部交流,改善员工心智模式;强化员工工作压力感知调控,消解情绪化感知理念;改善归因方式,学会自我减压;建立企业与社会合作网络,内外合作减轻员工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是工作中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职业倦怠的危害表现为对个体生理、心理形成负性影响,对工作则表现为削减个体的积极性和投入。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工作、生活、个体和社会因素。对民警职业倦怠的干预主要是引导其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他们的压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警察这一职业持合理期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组织认同对工作卷入产生关键作用,不同的教师群体,组织认同对工作卷入的影响不尽相同。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运用逐步回归分析,考察了高校教师组织认同对工作卷入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运用分组回归分析了教师身份属性对组织认同——工作卷入关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前言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职业倦怠。"职业倦怠"这个术语由英语中的"Jobburnout"翻译而来,有时也译为"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它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主要指人们因不能适应长期的工作压力、紧张情绪、人际关系压力等而产生的一系列情绪衰竭症状和身心疲倦状态。  相似文献   

13.
工作作为个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最具社会意义的个体活动以及确立、标识个体社会地位的要素,具有个体认同价值;工作作为在本体意义上把个人变成个体的方式、以货币为回报的有酬劳动和构建个体生存结构的力量,是个体认同的最重要形式;工作认同使个体深入到社会结构中确证和发展其主体性,建构个体自我的社会性内容,对个体的生活规划、生命样式和生活意义的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以工作实现个体认同,个体要面对工作价值的不确定性、工作的悖论性关系以及工作的机会成本等带来的挑战,如何在工作中"做命运的主人"成为个体认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侠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远而复杂的背景:中华远祖勇武强悍的民族特质及由此生成的国民性的侠性心态,是武侠现象的生长点;小农经济社会是滋生武侠的温床,作为小农经济必然产物的社会游民是武侠的前身;以游民为主体的江湖社会的运行机制筛选出了游民中的精英部分———武侠,而专制社会平民百姓对平等正义的强烈渴望则成为武侠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大流行显示全球化背景下流行病毒传播与控制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经贸网络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解铃”效应与“系铃”效应共存,二者方向相反、大小相近。“解铃”效应来源于沿着经贸网络流动的疫情信息与抗疫物资,“系铃”效应则产生于经贸网络中的人员流动与商品流通。经贸网络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发挥作用,第一个渠道与距离有关,距离越近的地区之间抑制效应与促进效应均更加明显;第二个渠道是与距离无关的“超距效应”,主要通过影响防疫政策发挥作用。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对外开放和公共卫生风险关系,以及改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田林楠 《天府新论》2020,(3):127-133
社会团结既是社会学经典议题也是个体化时代的紧迫问题。在人类日益移居赛博空间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社交媒体对社会团结的可能作用机制。就技术架构而言,社交媒体恰好构成了导致社会性终结的大众媒体的反题,带来了相互孤立的个体间的连接和互动,而个体间的交相互动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感激和信义等社会情感有助于社会团结的建立。但社交媒体中的过量刺激、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对暴力情感和话语的限制的降低则可能弱化社会团结,同时,作为一种“通过仪式”的社交媒体还可能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17.
黄雅祺 《中文信息》2013,(8):134-135
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仍是一个新的课题。领导干部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本文就领导干部的心理现状,常见问题及成因作出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所谓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压力机制,是指给市场主体造成一定外部压力,并能刺激市场主体产生奋发力的经济制约机制。在传统体制下,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面临的压力机制主要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行政干预,不存在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和风险压力;供给和销售全由计划调节,企业也感觉不到供求关系的压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的外部压力将主要来自市场而不是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市场经济制衡系统中的压力机制,主要包括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供求机制。一、竞争机制竞争机制表现为由竞争而产生的商品价值变化,与市场活动…  相似文献   

19.
周琳 《家庭科技》2023,(5):21-23
<正>心理安全感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维持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要素,也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心理安全感定义如下:一种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给人自由和自信感的心理状态。在当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着来自主观和客观环境的多方压力,当他们无法有效地疏导这些压力时,心理安全感就会降低,安全感的缺失不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青少年“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从众心理及其产生原因在传播学中,从众是指个体在传播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一个群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而在知觉、行为或观点上所发生的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的心理上的复杂反应,就叫做从众心理。从众可以表现为思想上从众,大家怎么说我也怎么说;也可以表现为行动上从众,大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那么,“人为什么会有从众”这一行为呢?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作了以下解释:门)对信息和信任的缺失。一名口渴的旅行家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一个绿洲上,看到阿拉伯人从这口井里打水喝而避免喝另一口井的水,他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