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亮 《日本研究》2020,(1):88-96
发生于1873年的征兵制改革,是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实现“富国强兵”并完成军事近代化转型的重要环节,也是近代日本“国民皆兵”体制形成的原点。明治维新初期,山县有朋作为日本军制改革的实际领导者,主导了从中央军队到国家军队的建设与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山县有朋始终秉承“国民皆兵”主义的建军理念,效仿西方军事制度并结合日本的现实国情,制定了实施征兵制的具体方案,在建立征兵制与构建近代日本的“国民皆兵”体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日本的征兵制度打破了封建武士集团对国家军事的垄断,契合了“四民平等”的近代精神,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征兵制的成立是以强化中央集权和对外侵略扩张为出发点,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是中国国内对日认识的一种重要观点,其发展过程 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内学术界和媒体中关于“日 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研究和宣传明显增多,这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日两国国内发展 状况有密切关系。中国国内针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观点,还存在着大量不同的 看法,主要集中在军国主义国家的具体条件、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制约因素的强调、 对日本国内多元化与右倾化关系的看法等方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反映了中国国 民中存在的一种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对日本未来发展的警觉和忧虑,这已经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关于上述观点争论的由来、争论焦点及其对中日关系的 影响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西欧中世纪中期(11~14世纪)和日本12~16世纪时期,就封建制类型而言,同属封建领主制。本文就二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 国体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在国体方面的共同点有三个。 一是封建领主阶级管理国家。11世纪在西欧范围内已完成了封建化,封建领主制最终确立,以国王为总代表的封建领主阶级成为封建国家的领导者。在日本, 11 85年最大的武士集团关东源氏,消灭了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镇仓设立将军幕府,开始了武士贵族即封建领主阶级专政的新时期。 二…  相似文献   

4.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学潮—动乱—反革命暴乱令人深思,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这次事件“促使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民主建设,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作为上层建筑、国家制度的“民主”就是“民主制”。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就是说“民主制”是一种国家形式,是一种政体。政体和国体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种国家形式,民主是和一定阶级的专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掌握着国家政权的那个阶级决定了民主的本质。因此,我们必须用阶级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勿庸讳言,资本主义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之一,资本主义民主作为封建专制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5.
“扶翼”亦即日本近现代学校教育的军国主义化 ,通过系统地向学生灌输封建军国主义思想 ,把学生训练成服务于军国主义的忠实工具。“扶翼”二字在明治维新后日本诸法律规章中被反复使用。在推翻德川幕府统治以后 ,以西南藩伐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 ,进行了一场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并确立近代日本天皇制 ,在此体制之下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天皇统治之”,近代日本学校教育变成“扶翼”天皇之工具。 1 890年的《教育敕语》把天皇规定为最完美的道德化身 ,把“扶翼皇运之无穷 ,继承皇祖之遗训”规定为教育内容。实际上 ,日本军国主义正是…  相似文献   

6.
高洪 《日本学刊》2005,(4):96-107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近代天皇制政府为了增强其统治的“正统性”和“有效性”,拾起复兴中的神道教义,鼓吹“天照大神”庇护下的“皇国神运”。伴随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对外侵略扩张,神道与明治政府结合得愈加紧密,逐步成为君临天下的“国家神道”,进而国家神道终于超越了所有宗教信仰,成为国教。“德意日法西斯军事同盟”形成后,天皇制政府为了将日本国民牢牢地捆绑在军国主义战车上,在实行严酷的政治专制的同时,以国家神道统摄民众的精神世界,使近代日本国家发展走向歧途。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进行广义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任务。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发展成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后来甚至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要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压迫下求解放;日本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压迫其他民族的国家,但日本民族自身也处在其他帝国主义和本国军国主义政权的重压之下。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其自身也是不自由的,日本民族需要通过反对军国主义的压迫求得自由和解  相似文献   

8.
崔世广 《日本学刊》2005,7(4):71-82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日本近代家族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家族制度为军国主义体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军国主义在膨胀和扩张的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家族制度的特性与功能。本文从日本近代家族制度的变迁入手,通过家族与军国主义国家理论的关联、家族主义在军队的实践、战时家庭动员和统制等若干方面的探讨,揭示日本近代家族制度的性格与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性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近代史,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军国主义的形成史。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政治、文化发展的结果,使日本逐渐实现了现代化;而军国主义发展的结果,却使日本走上了一条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祸国殃民的道路。这条战争之路,是日本国家和民族濒临绝境而不可自拔之路。而今天的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原因固然很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战后的日本,始终有一个和平环境。历史事实表明,战争,特别是对外侵略战争,是罪恶的渊薮;民众当群起而攻之。在战前的日本近代史上,日本人民曾以多种形式发动反战斗争。文化界的有识之士以文笔为武器,进行反战宣传。这种采取多种形式的舆论宣传,人们统称为反战文化。在这支从事反战文化活动的队伍中,石桥湛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确立云南大学历史系徐康明日本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欧北美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刚刚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都远较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  相似文献   

11.
十二至十三世纪是日本历史上重大变革时期,新兴的武士阶层凌驾于往昔的天皇、贵族之上掌握了军政实权,建立起以武士占支配地位的封建领主制度及其与之相应的镰仓武家文化。反映到当时宗教领域居于统治地位的佛教中,一大批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佛教新宗派脱颖而出,它们逐渐被武士阶层所接受,成为抗衡密切结合于宫廷贵族的奈良、平安佛教势力,祈祷武家政权长治久安的新的宗教意识形态。其中由日莲创立的日莲宗以其独特的教义与政治理念,迥然有别于其他镰仓佛教宗派,在日本民族佛教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日莲代表作之一的《立正安国论》,谈一点对日莲思想体系及日莲宗形成发展历史过程的认识,恳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日本庄园制主要是指寄进地系庄园而言,11世纪后期到12世纪寄进地系庄园制普及并占了统治地位,成为国家的基本土地所有制。日本庄园制与西欧庄园制相比较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日本庄园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层层寄进和自上而下的层层分封而形成。其次,日本庄园虽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但具有不纳租、国家行政机关不干预庄园事务的“不输不入”特权。但它一进入13世纪就开始动摇,渐次向武士封建领主一元领有的土地所有制转变。经南北朝内乱,除拥有强大僧兵或神人等一部分有实力的寺社庄园外,支持国家统一秩序的庄园体制基本衰落,在应仁文明之乱后,则完全消失。在长期的矛盾斗争中形成的日本封建庄园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尚没有取得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就衰落下去了。笔者从分析庄园制度衰落的社会历史条件着手,试图揭示庄园制衰落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胡澎 《日本学刊》2005,(4):58-70
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活跃着爱国妇女会、大日本联合妇女会、大日本国防妇女会以及大日本妇女会等军国主义妇女团体。这些军国主义妇女团体组织动员了几乎全日本的成年妇女,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后援和后方奉献活动,在维持战时经济、生活以及鼓舞前线日本军人“士气”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日本妇女直接支持了日本国内的战时体制,因此,她们不仅仅是战争的牺牲者和受害者,同时,也是战争的间接参与者、支持者和加害者,对这场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战前日本右翼是军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1920年为界,之前是日本传统右翼活跃的时期,之后是所谓“革新”右翼活跃的时期。传统右翼以“大亚细亚主义”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表现出强烈的侵略主义特征;“革新”右翼以“国家改造”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以在日本建立法西斯主义体制为目标。传统右翼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尖兵和别动队为侵略扩张服务,“革新”右翼则通过军事政变在客观上促成了日本法西斯体制的建立。右翼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城下町是日本封建城市中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类型。从战国后期到江户时代,它遍布日本,垄断大部分的工商业活动,排挤其它类型的城市,形成了日本城市发展史上的城下町时代。一、城下町的形成和发展城下町是以领主城馆为中心,主要包括武士集居区域和工商业区域的封建城市。它起源于地方领主对基层市场的控制。在濑户内海地区,集中了家臣的领主居馆与周围市场的结合,大致是在十四十五世纪。但当时它们还未形成为一个整体,是一种具有松散联系的城下  相似文献   

16.
书讯     
《日本军国主义论》蒋立峰、汤重南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的最终研究成果“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研究丛书”的第一部。全书由导论、源流要素篇、体制政策篇、侵略扩张篇等部分组成,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与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论述,并介绍了中日朝韩等国近年研究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的概况,堪称我国学者运用日本最新资料分析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一部力作。《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1931—1945)》胡澎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研究日本近代史、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金才 《日本学刊》2001,(4):96-11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发生的倒幕维新运动 ,一般被认为是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变革”。然而 ,关于士农工商各阶层在这场变革运动中的作用问题 ,却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例如 ,有强调“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是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者 1 ,有强调“草莽”——下级武士是“倒幕斗争中一支积极的、主体的力量”者 2 ,有强调武士阶级通过自我变革调整完成“政权交替”者3等等 ,而较少重视幕末士农工商诸阶级中惟一可代表日本资产阶级前身的町人阶级的作用 4。本文将对幕末町人的政治态度和反幕斗争及其在“尊王攘夷”…  相似文献   

18.
日本法西斯主义作为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内实行暴力统治、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等基本点上,同其他国家的法西斯主义是一致的。但基于独特的国情,与德、意等国先在基层形成势力,然后夺取政权的"自下而上"的法西斯化过程相反,日本法西斯主义是通过与天皇制统治体制的结合,即"自上而下"的途径形成的。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与天皇制统治体制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与军部势力的结合,因此也可称为军事法西斯主义。在日本法西斯化的过程中,军部是如何与法西斯主义结合的?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是研究日本近现代史十分重要的课题,木文拟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军国主义的内外政策彻底破产。日本军国主义给邻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向邻国人民表示反省的诚意,为警示日本今后的发展道路,日本理应对军国主义进行严肃、认真、深刻的研究和批判。日本战败投降已阅一甲子,但令人遗憾的是,在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国内除少数进步学者提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外,从总体上看对军国主义的研究与批判十分缺乏。近年在日本虽出版了极少量关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研究著作,但多是欧美学者的译作。对日本学者而言,甚至已发展到连“军国主义”、“法西斯”、“侵略”一类词语的使用都成为禁区的地…  相似文献   

20.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及对国民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以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制度为样板的西方民主教育体制。随着天皇制国家体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路线的逐步形成及《教育敕语》公布,日本最终选择了在利用西方教育体制的同时推行军国主义教育的教育体制。在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下,日本国民意识中的“效忠天皇的意识”极为浓厚,迷信天皇、尊崇天皇成为日本国民居主导地位的精神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