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西方的科学是建立在视觉中心主义意义上的科学,像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种感觉参数的数学化只能间接地数学化,这种间接的数学化只有在找到它们与视觉参数的某种联系的时候才能得以进行。这种纯粹形状的量度在科学中的成功不断使得视觉参数成为科学中单向度的参数,而且在科学中以触觉概念“力”的视觉转化为核心,开始一个全面的转化。中医的科学性是一种身体现象学意义上的科学性,而不是符号表征意义上的科学性,它不是建立在视觉中心主义意义上的科学,但正因为这样它在感觉和诊断上却更为严格。可以说,中医是一门非常严格的科学,但是它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如果以中医中的望闻问切为模式探索其本身的“数学化”模式,那么中医会为未来的科学做出莫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然的数学化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在胡塞尔谓之为"欧洲科学的危机"中,数学扮演了一个突出的角色。在胡塞尔看来,与自然的数学化相伴随的是生活意义的丧失。自然数学化的意义有待澄清,为此,需要采用现象学悬置和还原的方法加以识别。胡塞尔提出把整个数学看作是一种对象的先验理论,进而实现对自然数学化的诠释。在广幅的科学史和哲学视阈下,对知识数学化的意义追问构成了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一个异质但却共有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绘画在艺术形式等方面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从中国画的审美角度看后印象主义艺术,如对自然物象的透视与绘画时空的意识,“气韵生动”与生命精神的体现,物象的象征寓意与综合象征主义的内涵,它们的作品与理念体现了艺术的共同规律与法则。可以发现,后印象主义与中国画的艺术有着随心而“游”或象征、意向的类同,有着异体同构之特质,都是超越自然、超越空间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生发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危机业已跃升为当代全球性的“人类困境”。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态环境纳入到伦理关系之中,生态政治哲学由此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焦点。本文通过对当代西方生态政治哲学“原野”转向的考察、梳理,主要介绍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三个流派的观点,并对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彼此之间的承接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指出“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政治哲学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走出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首先应当厘清“人类中心主义”概念的特定含义,关键是从人类的长远发展中去把握和理解“人”本身,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人类中心主义.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出发,论证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环境伦理学应包括两大问题 ,即“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与“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本文据此对现代环境伦理学中主要流派的观念恰当性进行评论。首先基于对“内在价值”概念的剖析 ,比较了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 ,并指出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意义以及它在发达国家中的实践意义。接着从对“人与人关系”的处理着眼 ,比较了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与生态中心主义 ,指出生态中心主义的局限性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广泛可接受性 ,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理性生态经济人”行为模式。本文最后讨论了中国经济制度转型期中环境伦理观的选择 ,指出其优先需要的是环境意识启蒙以及有利于提高与落实环境意识的一系列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不能简单归因于从人自身出发的人类中心主义.但这并不意味从人自身出发的人类中心主义没有任何问题。人类中心主义的要害不在它以人为中心、从人出发,而在近代以来。技术理性在存在论意义上彻底改变了人类中心主义所建基的人与自然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校的财政仍然存在着困难.另外学校的债务不能化解,教师的福利补助没有保障.本文从学校角度出发,以学校的财政情况来评价"新机制",以期"新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9.
华夏各族的“部落中心主义”使“中国”一词倍受青睐,而且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中国人形成了自高自大的心理,轻视乃至忽视周边各族。这种现象在现实的一个体现即是历代王朝选择首都地址是都在寻找“天下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不了解视觉隐喻,就不能更好地研究视觉文化。视觉隐喻是诸种感官隐喻里最重要、使用最多的隐喻形式,它在西方思想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视觉中心主义(ocularcentric)传统确立。随着后现代思想对感性和身体的重新发现,视觉隐喻不仅获得新的理论内涵,更泛化到日常生活领域,与当代视觉文化结合,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逻辑。现代西方思想中的视觉隐喻从两方面决定当前视觉图像的性质和特征。视觉文化是视觉隐喻在当代西方思想中的现实表现形态,视觉隐喻在西方思想中地位和性质的变化决定了当代图像形象和视觉文化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所创立的现象学在西方影响很大,甚至曾经引起了一场现象学运动,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家,也涉及符号、语言等多个领域。文章分析了在现象学考察过程中自然自我与纯粹自我随着考察的不断深化将自己的主体性突显出来的方式和过程,指出主体在现象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用现象学"看"诗化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流派中最重要的一支,其重要性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面向事物本身的"看".现象学式的"看"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在中国却古已有之.本文试图借用现象学的"看"来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批诗化小说,分析诗化小说的诗性正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看"的思维方式.同时试图以泰戈尔的诗化小说为例,初步探讨"看"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校的广泛扩招,本科生就业形势严竣,许多大学生把考研考博作为今后就业的筹码。在这种目的驱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也逐渐演变为一种职业教育,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出现了明显的整体性下滑。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间呈现出明显的剪刀差,研究生培养体制正遭受着严重的扭曲与"异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内经》、道家、海德格尔生存现象学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融合海德格尔生存现象学理论与本土现象学资源对《内经》“情-志”予以分析阐发。《内经》、道家的“情”“志”分别对等于海德格尔“遮蔽”“去蔽”状态的情绪。就情、志为一而言,情志是生命真实活动内隐与外显状态的统一;就情、志为二而言,《内经》、道家之“情”处于本原性地位,是“志”的上位概念;“志”源于“情”、属于“情”,是“情”的下位概念。那种将“情”置于“志”范畴之下,而以“志”作为中医心理学重要概念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中医的"取象比类"与比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其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即“取象比类”,把抽象的医理寓于具体的物象之中,而比喻修辞则使“取象比类”成为一种可能。生理病理抑或诊治法则,一经比喻就不再是艰涩难懂的学术概念,而成为可眼观手触的身边物,凸现出辨证论治的丰富哲理和祖国医学的文化深蕴。  相似文献   

16.
应用历史学的角度,将"中国模式"放在特定时代、世界的背景下进行理解,我们可以将近代以来划分为"前中国模式"与"当代中国模式"时期,后者是前者发展与延续的产物,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铺垫与经验基础,两者的联系有内在的历史必然,也有统治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对"前中国模式"的历史考察,有利于我们进行"当代中国模式"的评判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现有研究对于律师讯问在场权的比较法考察缺乏规范层面的具体细致分析,更忽视了该权利运行的实际状况.律师在场权与其他讯问程序中嫌疑人权利保障手段的关系、律师在场权是否可以放弃以及实际实现的程度在各国都有较大的差异.影响律师讯问在场权构建与实现的主要因素包括:司法传统、口供依、赖以及程序环境.深入的比较法考察对于我国制度建构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我国尤需考虑两大问题:当前能否以律师在场权治理刑讯逼供以及确立该制度时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指存在差别的不同成分相互协调地配合在一起的一种状态。中医的"整体观念"可谓中医"和谐"观的高度概括,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本身内部脏器之间保持"和谐",这才是健康状态。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强调了人体内部各脏器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从而处于一种协调和谐的状态,如打破这种"和谐",则百病乃生。中医的治疗大法如调和阴阳、协调脏腑、调和气血就是以恢复人体"和谐"为目的。可见,中医理论中无不渗透着"和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与世界以及技术与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和多样。现象学的分析试图揭示不同技术在人与世界关系中呈现出的不同面貌,这既有助于避免技术工具论和本质主义的错误,也有助于发现技术哲学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回归”作为现象学的一个基本立场 ,为克服各种遮蔽 ,指出了一条通过悬置和追溯 ,“回归”到“事物本身”或“生活世界”的道路。回归使人在生活世界中存在的历史性或时间性进入我们的视域。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都为此做过努力。马克思的人类学历史现象学则提示了一个人类从古代田园到流离田园再回归田园的历史线索。“回归田园”赖以支撑的现象学自然主义乃是马克思历史现象学的归宿和顶点。回归田园也即回归自然 ,它不仅建立了人同自然和解的“田园主义”关系 ,而且也实现着人自身的“人的自然主义” ,也即向他的肉身自然、社会自然、心灵自然和文化自然的回归 ,这将是更高意义上的“自然界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