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西均》是方以智的哲学代表作,形成了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并具有完整性、集大成倾向和鲜明的经世色彩。《东西均》代表着方以智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度总结,对中国近代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哲学研究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一直被认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后来,随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和发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哲学研究史上一度被认为比《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更为重要。所有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把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征兆"意义的东西视为"具有充分意义"的东西了。在这方面,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这一时期的工作最终以马克思自己对自己哲学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系统概括而结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的阶段性完成。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极富创发性的思想家。他笔耕一生,著述殷富,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到《人心与人生》,平章华梵,会通东西,探文化之源,开未来之流,从而建立了一个融西方生命哲学与印度唯识论于一体的哲学思想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实当以一九二一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标志并奠定其基型。因此,本文拟以此著为主,试着对梁氏这一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作一初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人生问题的探讨和中国问题的解决。《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这两本书是梁漱溟先生论述其文化观以及如何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著作。他分别从哲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论述了三种不同文化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文中笔者尝试通过分析《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两本书中论述中西印文化之间区别的不同方式,从而对其文化观的形成和展开加以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讲现实性的辩证法一般都得涉及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 “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这一命题最初写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序言里(《法哲学原理》)中译本2页)。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四卷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文化哲学和比较文化研究园地的开拓者。人们可以对他的有关论著提出种种批评,但人们不能不肯定他的筚路蓝缕之功。八十年代重开文化大讨论以来,时贤追溯、反思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的历史,时常论及梁先生关于文化比较的若干结论,而鲜有进一步发掘、评估梁先生文化比较研究之方法论者。笔者的兴趣,在于通过研读梁先生早年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中年成熟作(《中国文化要义》,1949)和晚年定论(《人心与人生》,1984),摸清其文化比较模式,剖判它的得失,作为当今之文化哲学和文化比较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去年仙逝的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毕生致力社会改造运动和东西文化研究,无论在社会活动中还是在学术领域内他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遗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年),《中国文化要义》(1949年),《人心与人生》(1984年)是代表他一生心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这三本书以它独特的立论,细密的分析,入情入理的思考赢得了不少学人的喜欢,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本文想对梁先生的成名之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关于中西印三系文化比较研究的三个基本观点作一论析,以奠先生英灵.  相似文献   

8.
受盎格鲁—萨克森和德国两种哲学传统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借助语言分析的途径 ,力图为“神秘之域”求得避难之所 ,但是却造成了可说的世界与不可说的“神秘之域”的分离。其后期哲学一改前期哲学的立场 ,不再对语言进行形而上的玄思 ,而是注重考察语言的日常用法。维特根斯坦正是通过“语言游戏”说与“生活形式”论 ,抹平了可说的东西与不可说的东西的界限 ,“神秘之域”也因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而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相关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关于辩证法问题一系列论述的整体出发,论述了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的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实际上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文化哲学和比较文化研究园地的开拓者.人们可以对他的有关论著提出种种批评,但人们不能不肯定他的筚路蓝缕之功.八十年代重开文化大讨论以来,时贤追溯、反思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的历史,时常论及梁先生关于文化比较的若干结论,而鲜有进一步发掘、评估梁先生文化比较研究之方法论者.笔者的兴趣,在于通过研读梁先生早年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中年成熟作(《中国文化要义》,1949)和晚年定论(《人心与人生》,1984),摸清其文化比较模式,剖判它的得失,作为当今之文化哲学和文化比较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方以智《东西均》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矛盾思想。他的“尽天地古今皆二”、“合二而一”、“交、轮、几”等光辉命题,充满了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从一定侧面反映了明清之际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古代朴素辩证法向近代实证辩证法转型的过渡形态,在中国辩证法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东西方文明发展历史过程中,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西方在文化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反映在诗歌创作上.本文对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与我国<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在语言表达方式、诗歌意象营造以及所宣扬的爱情观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比较,呈示出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中华法律文化传统的基本理念,对东亚一些国家的法律体系产生过深远影响。当代和谐法律理念是东亚法律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内生动力,是对西方传统法治进行反思与超越的结晶,具有对东亚法治甚至人类法治产生一定效用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环境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从环境意识正在形成为新的独立意识形式到作为哲学范畴的思考,从人类与环境关系认识的历史演变到当代环境意识的觉醒、升华,通过谈今论古、中西比较,说明需要我国独树一帜的“天人合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从我国古代历史的纵横,论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为内核的“天人合一”文化模式,及它所构成环境意识的四个基本内容与特征。由此可见,它是构建、发展环境意识形式,创建对世纪绿色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必需的历史养分。  相似文献   

15.
东方儒学成为东、西方共同瞩目的研究对象是在当代的事 ,然而东方儒学作为东方学的一个概念的成立 ,却是有着深厚的全球文化背景和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无论从东、西文化的差别 ,东方文化的不同类型 ,以及东方文化的中国文化圈内各国所受到儒学的影响来讲 ,儒学都应该成为东方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今日的儒学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古老的学术文化层面 ,它经历了近代以后东西文化的碰撞、冲突、融和 ,经历了东亚一些民族国家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 ,以及文化的觉醒而得到新生 ;在内容上 ,它包容了东方以及东方学在地理、政治、经济 ,乃至民族、文化、文明、社会发展、经济活动等多方面的内涵。当代东方儒学的复兴 ,给我们作为儒学原发地的中国 ,对于儒学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及儒学研究的发展 ,都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公羊学是研究阐述《春秋》大义的一个学术流派。经汉代董仲舒的发扬光大而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文化转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公羊学在两汉时期的兴盛多少带有依托政治的意味,因此公羊学常常会在政治实践中被视作理论依据,从而形成两汉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东汉时期,公羊学的官学地位受到冲击。但经李育、何休等人对公羊学理论体系的发挥和总结,最终构建成完整的公羊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建国的东晋王朝上下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历史反省思潮。在此环境中,东晋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核心人物虽然皆出身于门阀士族,但却形成了有别于前代名士政治的两大特征,即对事功的重新重视和个人才能的文武合一。随着名士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中又逐渐产生出另一重文化人生,同时对名士政治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进行消蚀。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与包容     
中华和谐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中国古代哲学提倡"和与同异"、"尚和去同",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传统,东方与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最大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对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很多的解释,但主要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这种文化以二者的和平共处作为最终目的。和谐的核心是包容的精神,包容的精神是对人类智慧的充分展现,是高尚的觉悟与情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包容性的,《易经》是包容性的思考,而不是批判性的思考。包容之心需要用智慧来开启,特别需要用易经的智慧来滋润。  相似文献   

19.
在古希腊的神话系统中,第一代天神鸟剌诺斯是位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东方古国腓尼基也并行不悖地流传着有关乌剌诺斯神族的故事。谱系和情节的相似导引出了在该二者间必然存在相互交流、彼此影响的论题。考古学研究证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亚述一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一埃立什》和小亚细亚一带古代赫梯人中流传的库玛尔比神话同古希腊的鸟剌诺斯神话存在着极其相似的对应关系。同时,希腊的宙斯、腓尼基的气象神、巴比伦的玛尔杜克作为乌刺诺斯神族的后续天神,在位格和神话形象上也都存在诸多相似、相近之处。上述种种,无不明证着在希腊神话和古代东方神话存在着交流互渗、彼此影响的互动关系,乌剌诺斯神族故事即为这种文化交流提供了明证。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下半叶的山东教案 ,多发生在鲁西而不在鲁东。从民教纠纷的主导责任看 ,由教士教民肇事者 8起 ,占 18% ;官绅民众肇事者 36起 ,占 82 %。从甲午到庚子年间发生的大量教案 ,也多由刀会拳社组织所发动 ,并最终使鲁西成了义和团的发源地。这说明仅靠简单重复某些传统观点 ,是解释不了这些现象的。这与帝国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关系 ,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东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以及天主教传教士的思想作风和传教方针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