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58-59
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对我国公文的研究与教学,大多流于枝末,而非本源,流于功利,而非艺术。从汉字文化学角度审视,可以发现公文蕴含的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妙趣横生的文化信息,对发掘公文的内在的恒久不废的人文精神,定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魏晓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96-197,217
汉字文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提出拓展了汉字学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研究对象应该是以汉字形体为核心的汉字文化研究。汉字文化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还没有形成完全成熟的理论体系,具体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一套有规则、有系统的记录汉语词语声音的符号。它产生之后,就为适应写词发展的需要,而在不断地改进着、变化着自己的形体。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它由甲骨文、金文到篆、隶、楷等形体的演化,到现在常见的仿宋体印刷字形,就可以较清楚地看出,汉字的发展趋于标声的表音文字。秦汉时期,隶书的出现与行世,及汉魏及其以后的楷书盛行,汉字在符号化、表音化方面,就显得更为突出;尤其是明清及其以后,直到现代,复音词大量出现,双音节的写词形式不断增加,汉字又大批简化,就使得汉字字面上的表意性极度削弱,而汉字的符号作用,越来越明显了。在古代单音节的词占绝对多数,而写词的形式也多为一字一词。在过去的历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沈锡伦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2,(4)
汉字是—种毁誉参半、争议颇多的文字。 汉字的是非功过靠什么评判呢?我们认为只能靠实践。 实践是区别科学和伪科学的标准。不能设想一种有太多缺点的文字会延续数千年而使用这种文字的人们不愿意舍弃它,人们总是会经过优劣比较淘汰落后的文字系统,接受先进的文字系统的。所谓“先进”的文字系统,大约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6.
简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简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王芳中国发明创造的汉字,自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后,经过漫长的历史,已逐渐地溶入日本固有的生活、文化中,并发展、形成为今日日本特有的汉字文化。一、汉字的传入据有关学者推论,日本人大约从6世纪末开始能够用汉字来表达日本语。汉字在民间的普及... 相似文献
7.
柳家聪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创造思维具有超常性、巧妙性和完美性诸特点。但它在致用的道途上又不避荒谬、允许借贷。比如说,初等代数假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式,就有这种情形。数学家想出方程式,不能说不是奇、巧的创造。而这种奇巧的东西,却含有借贷(借用x、y代表未知数)和荒谬(“增根”)。在科学沦著里,有“假说”一门,而假说则是尚未证实的东西。在其后的发展中,有的假说可能被修正、推翻的东西,则属于荒谬。所以说创造思维决不避荒诞、不避借贷的。 相似文献
8.
金枚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77-178
汉字笔画繁多,形体复杂,数量庞大,信息量大,使很多外国人望而生畏,汉字障碍成为外国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的颈瓶。汉语词汇积累首先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汉字。汉字无法见形知音,是导致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学习汉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写汉字意味着思维方式由一维的线性排列结构的认知改变到二维的方块结构符号的认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对汉字"以形别义"的区别方式本来就不敏感,更何况汉字的表义度也很低,很多汉字很难从字面上找到理解词义的阶梯。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有重听说、轻读写的倾向,且欧美学生听说能力优于读写能力。这些都导致汉字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 相似文献
9.
“旅游文化学”是我们正在着手研讨的一个课题。马克思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①“旅游文化学”研究课题的提出正是如此。首先,是现代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据1982年时的统计,世界旅游总人数已达三十二亿多人次,旅游业已构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产业,1990年旅游消费额高达二万亿美元。因此,旅游无疑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最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之一。其间,作为旅游主体的旅游者,不仅人数庞大,而且他们的目的取向和行为表现也愈益复杂和多样,他们所造成的社会效果及其影响更趋巨大和明显。这些都直接地影响到旅游客体(对象)和旅游中介 相似文献
10.
刘春兴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0-134
数学一直对文化学具有重要影响,但在早期多属于对文化学观点或理论在数量上进行验证的计量文化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具有生物学教育背景的欧美学者开始把数学化了的进化生物学,即进化动力学引入文化学研究领域,许多重要的文化学观点或理论得以运用逻辑清晰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解释与论证。数学工具在文化学研究中的这种本体性运用属于数理文化学,为更广泛的文化学主题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13.
文化学和文化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树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文化学和文化交往彭树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教授)面对着书案上陈放的高有盈尺、誊写工整的《文化学引论》书稿,我不禁为作者李荣善的开拓勇气、严谨学风和坚韧毅力所吸引。当我了解到这是在很艰难条件下,作者在为大学生开设《文化学与文化史》讲座的讲稿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薛公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141-145
创建中医文化学是中医文化研究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目前尚有困难。主要是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论界限、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学科意义认识不足,尚无大致成熟的设计方案,需要深入探讨和反复论争。有关学者对此应予以关注,贡献智慧,担当创建重任。 相似文献
15.
吴俊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2)
城市文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二十世纪中叶,苏联等国才开始出版《城市文化》这一类的专著,理论体系尚未完整。我国对城市文化学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只有散见在各种报刊的几篇论文,尚无专著问世。本文旨在探索城市文化学的理论体系,分别对城市文化学的结构体系、城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城市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城市文化学的意义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谢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自古以来,人类无论从事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青藏高原县有特殊的生态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文章从青藏高原的实际出发,提出“青藏高原生态文化学”这一个题,并就其内涵、作用及其意义等作了探讨,旨在推动青藏高原环境保护进程,使之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7.
钱婉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5)
钱穆,字宾四,1895年7月出生于江苏锡南延祥乡。钱家素重读书,祖父钱鞠如,是清季秀才,早逝,给后辈留下一函手抄五经和五色圈点的史记一部。父亲钱承沛,16岁参加县试得案首秀才,此后却屡试不中,遂绝意科场,在钱穆12岁时就过早去世了。钱家因此贫困,但钱母还是想办法供儿女们继续读书求学。钱穆7岁入私塾,10岁起进新式学堂读书,先后在无锡荡口镇果育学校读小学,常州府中学堂、南京钟英中学读中学,其间因成绩出色。获多次跳级,17岁就读完高中。由于生活所迫,未能升入大学继续学习,于第二年即1912年返回家乡,任小学教师。1923年到1930年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定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35-240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实践的科学概括和理论总结。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它体现了坚实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现代化所要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两大指标 ,体现了人类上世纪的三大反思与本世纪的三个适度回归。它还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实现。科学发展观包含自然—社会—人、工—农—商贸、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产—流通—分配、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既规划、保证了现代的经济社会发展 ,又惠及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9.
萧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
文化学研究的新成果──评《文化学通论》萧放文化是人类的阳光雨露,人类创造了文化又受惠于文化。文化的结果为大家所熟知,但文化的创造过程却复杂纷繁。为了满足高校文科学生理解文化现象的渴望,学习文化学基础知识,刘守华教授应高等教育出版社之约,主编了《文化学...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