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楚式镇墓兽鹿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式镇墓兽作为先秦楚墓中的典型随葬品,是楚文化丧葬用器的一大特色.本文根据目前可见的考古发掘资料,考察了江陵九店所出土的65件楚武镇墓兽的形制变化情况:着重指明了镇墓兽鹿角为麋鹿角,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从文献资料和地下实物考证出鹿角的功能为镇墓辟邪.本文认为楚墓随葬镇墓兽是用来镇墓辟邪,它就是楚人崇拜的能够驱蛇辟邪的镇墓之神.  相似文献   

2.
熊家冢楚墓墓主身份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墓葬规模和规格来看,熊家冢墓应是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一座楚王墓。在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的楚王中,可以排除一部分楚王为熊家冢楚墓墓主的可能性。从人殉制度在先秦时期发展的历史来看,熊家冢墓主为春秋晚期楚昭王与楚惠王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从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材料与文献记载的内容所发生的诸多的关联性和耦合的现象来推测,熊家冢楚墓的墓主应是春秋晚期的楚昭王。  相似文献   

3.
郭店楚墓考辩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的公布 ,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极大震动。郭店楚墓系因被盗而得以发现 ,于 1993年 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进行发掘、整理的。此处曾为楚国贵族陵墓区。荆门市博物馆在《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发掘报告中指出 :郭店M1墓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 ,其下葬年代当在公元前 4世纪中期至前 3世纪初。报告还指出 :“郭店M1因被盗 ,随葬品不全 ,虽出有大批竹简 ,但缺乏可供断代的确切纪年资料 ,故只能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两方面作大致推断。”关于郭店一号墓葬年代、墓主的姓名和身份 ,因无文字记载 ,目…  相似文献   

4.
《长沙楚墓发掘报告》是湖南省博物馆高至喜研究员主持承担的“八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课题。其最终研究成果《长沙楚墓》一书收入了从1952年至1993年在长沙市近郊发掘的楚墓(2048座)及出土随葬物品(14752件),资料非常丰富。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着重解决了长沙楚墓的分期与年代,建立了比较可靠的分期断代标尺,着重分析了长沙地区楚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与此同时周边地区文化的关系与影响,对研究我国古代南方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一、长沙楚墓的墓葬形制分类有新的突破。长沙楚墓的墓葬形制都是土坑竖穴,分为无葬具墓和有…  相似文献   

5.
1978年,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墓,从葬制及出土文物考查,其时代当为战国初期,曾国已沦为楚之附庸。因而从出土文物来看,其文化特征,皆与楚国相同。故此墓之发现,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据《发掘报告》谓:其主棺的棺画,有“持双戈同杺或双戈戟的神兽像,当是用来表示  相似文献   

6.
料器与先秦的楚滇关系和中印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料器都是饰物,虽则有莹润的光泽和鲜丽的色彩,毕竟比不上宝石和美玉,因而在文献上几乎不见踪迹.但从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一些多彩料器,却给我们带来了楚滇关系和中印交通的宝贵信息,是中国境内已知年代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物证.战国时代的多彩料器,在湖南的楚墓中出土最多,在湖北的曾墓和楚墓中出土次多,在此外各地就寥若晨星了.总之,它集中在南楚.湖南出有多彩料器的墓,大半在长沙一带.湖北出有多彩料器的墓,主要是随州的曾侯乙墓,由此可知,长沙和随州可能是战国时代多彩料器的两个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2016,(3)
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轪侯夫人的四重棺,应按由内向外的顺序理解,最外层黑漆素棺乃表示"包天裹地"、"玄之又玄"的"道"。整个套棺从内向外依次表达了汉初"道者"坚信的从死后为鬼到尸解变仙到升天成神到混溟合道的完整程序,四重棺分别代表:冥界、昆仑、九天、大道。T形帛画和四重套棺是"象征"和"现实"的混合物,实物与图像配合,仙化程序被现实化,墓主人亦于死后世界借之成为得道升天的"真人"。四重棺与内棺上T形帛画一起表达着死后转变成仙"与道为一"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八年夏发掘的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墓内一百多件青铜礼器上都有“曾侯乙乍(作)(?)(持)用终”,六十多件青铜编钟上有“曾侯乙乍(?)”的铭文,特别是兵器上除有“曾侯乙之行戟”外,更有“曾侯乙寝戈”。“寝戈”(亲近兵杖)置于主棺旁边。放置主棺的椁室,应相当宫室的寝。执寝戈者一定是其亲信侍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庆舍之臣卢蒲癸和王何,“二人皆嬖,使执寝戈,而先后之”。因此,很多同志认为,墓主应是曾国的国君,名字叫乙。在发掘工地上,有人提出此墓应为楚  相似文献   

9.
此系战国中期的家具,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出士。该墓主为楚国左尹,约当今天副总理职务,故而此床恐怕属高档家具。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郭店竹简《老子》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 年10 月,湖北省荆门市四方乡郭店村一号战国楚墓中,出土了八百多枚竹简。这批竹简可分为道家著作和儒家著作两部分。属于道家著作的共两种四篇:《老子》甲、乙、丙三组和《太一生水》一篇;属于儒家著作的十一种十四篇:《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唐虞之道》、《忠信之道》和《语丛》四篇。经过专家们的整理和识别,楚简图版及释文已于1998 年5 月由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简》之名出版发行。郭店一号楚墓是楚国贵族的墓地,考古专家们根据从一号墓随葬品中的漆耳杯“东宫之师”铭文推断,该墓主可能是楚国太子的老师。一号墓的年代,属于战国中期后段。其具体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00年,也就是说是公元前4 世纪末的墓葬,而墓中竹简的书写时间,应当更早一些。郭店竹简的出土,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有关郭店竹简《老子》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楚史研究会1985年年会,于10月14日至17日在曾侯乙基编钟出土所在地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代表80余人,收到论文50篇。河南、湖南、安徽、贵州等兄弟省市的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围绕曾、随、楚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1978年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及其大型编钟发掘出土后,名震中外,这一座大型战国墓究竟是楚墓还是其他诸侯墓,许多学者曾撰文进行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称“曾国之谜”。这次会议对地处古代楚国腹地的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再次进行了深入讨论。有的同志从曾侯乙基出土的文物数量  相似文献   

12.
刘煦 《殷都学刊》2013,34(1):45-48
北方长城地带汉墓中的这些特殊葬俗,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丧葬习俗的影响与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草木灰与芦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除湿防尘,这与墓中潮湿的环境与所用葬具为木质有关。撒金箔、谷物、盐与双棺颠倒置放则反映了人们的丧葬观念。金箔、谷物、盐作为一种随葬品或镇物在生者的想像里可以确保死者在地下世界的安宁。双棺颠倒置放除反映了保证死者安宁的观念外,还被赋予了保护生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魏时期,夭折儿童瓮棺葬的习俗依然广泛存在.其原因包括人伦亲情、礼仪规范以及人们对凶祟殇魂的排斥与恐惧.许阿瞿画像石墓是汉代殇葬的特例,其建造目的在于用画像石墓厚葬的规格与隔离生死两界的功能完成对“儿鬼”的驱祟仪式.为使仪式符合汉代丧葬的礼仪,建造者又赋予墓室画像新的内涵,即以一种象征的形式为成为“儿鬼”的许阿瞿举行“成年礼”.  相似文献   

14.
上表是包山二号楚墓墓主昭佗的家谱。昭佗是楚怀王的左尹,主管司法,他死于楚怀王十三年,即公元前316年。这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第一份楚王族支庶的家谱,从楚昭王熊珍到墓主昭佗,父子相承凡六代,前后绵延二百余年,从春秋的后期直到战国的后期。昭氏家谱是笔者根据《包山楚简》及其它历史资料,综合考证而得出的。  相似文献   

15.
从楚人尚钟看钟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每每将钟鼎并称对举。在周朝,钟是音乐的表率,鼎是王权的象征。在楚国,钟既是音乐的表率,又同鼎一样是王权的象征,尚钟之风,于楚为烈。其证甚多,择举如次。(一)从出土文物看。楚之王公贵族,以随葬钟乐来显示自己的显赫声势和文化素养。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传世和零星出土之楚钟主要有楚公钟(吴大徵《(?)斋集古录》卷二),楚王媵邛仲(?)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65页),楚公逆钟(同上),楚王领钟(同上),楚惠王钟(《七国考》卷七引赵明诚《金石录》)等。出土成套编钟的墓,主要有楚令尹子庚墓、信阳长台关大墓、临澧一号墓、楚幽王墓等。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  相似文献   

16.
邹芙都 《天府新论》2004,(4):105-107
~~楚国兵器铭辞综析@邹芙都$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13〕古湘湘潭县出土战国鸟篆铭文铜剑〔A〕湖南考古辑刊(第4集)〔C〕长沙:岳麓书社,1987183 〔14〕湖北省宜昌地区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当阳宜昌湖楚墓〔R〕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133—134 〔15〕湖南省博物馆,益阳县文化馆湖南益阳战国两汉墓〔J〕考古学报,1981,(4):519—549 〔16〕湖南省博物馆长沙浏城桥一号墓〔J〕考古学报,1972,(1):59—72 〔17〕曹锦炎浙江出土商周青铜器初论〔J〕东南文化,1989,(6):104—112 〔18〕郭德维江陵楚墓论述〔J〕考古学…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唐人互佃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不少租佃田、园契券,据粗略统计不下百件。这些租佃契券形式不一,内容多样,有纪年可按者,自高昌延昌廿四年(公元584年),迄唐大历三年(768年)。本文介绍的互佃契,即其中两件。这两件互佃契同出于阿斯塔那506号墓。该墓以出土迄今仅见的葬具——纸棺而知名于世,所出文书之多,为吐鲁番已发掘古墓之最。此两契同拆自墓主人张无价所著纸制长靴。该墓系1973年秋所发掘的32座古墓之一,发掘简报已见《文  相似文献   

18.
关于楚灭越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考古研究有两个问题牵涉到楚灭越的年代,使战国史上这一争论已久的课题重新受到学术界的注意。一个问题是楚国范围内越王剑的屡次发现。早在三十年代末,湖南长沙就出过越王剑,后来在湖北江陵,河南淮阳等地又陆续发现多柄。特别是江陵望山一号墓所出越王勾践剑,珍贵逾常。不少学者认为这么多越王兵器在楚墓中出现,应为越国被楚吞灭的结果。因此,楚灭越的年代可作为估计这些墓葬时代的上限。另一个问题是河北平山的中山王墓。其一号墓出土中山王鼎,铭文间一段,释者多读为:“昔者吴人并粤(越),粤人修教备  相似文献   

19.
江陵楚墓出土龙凤纹铜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件铜尊(见底封),一九六六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二号楚墓。与出土彩绘木雕座屏的望山一号楚墓一样,此墓也是一座楚国王室贵族墓葬,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这是其中的一件精品。铜尊直腹、有盖,盖顶部凸起呈园饼形,盖周有鸟形钮四个。器腹呈园筒形,两侧有铺首衔环,便于提携;平底,有三个兽面矮蹄形足,口径24.4厘米,通高17.1厘米。这是一种盛物的器皿。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容器中,还很少见到。引人注目的是,此器表面那些繁缛华丽的纹饰,是在器表錾刻的凹槽里嵌银加以磨  相似文献   

20.
荆门包山楚墓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在其二号墓中,发现了278支带字的竹简,大多记有月、日而没有年份;年月日俱全的共有39支,七个年份,都是以事纪年,以专名纪月。在《包山楚墓》一书的“附录”部分,刊载了两篇探讨这些简历的论文,作者都认为,这些纪年都是史事发生的翌年,论断这七个年份是公元前322年至316年。这些专名的月序,参照云梦秦简《日出》的“秦楚月名对照表”,也安排得不错。至于把简历的年始说成“冬夕建丑”,把简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