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伏羲与中华卦爻符号一体难分的学界共识,丽水出土了64卦,故浙江跨湖桥文化即最早伏羲族的考古对应者。《周易·说卦》则用卦象记载了浙江伏羲族于距今7 500年前后遭遇水灾而远距离迁徙西北的历史。其中,《说卦》第五章呈现出的“未济”卦象,既记载了伏羲族遭遇水灾而吃不上饭的处境,又留下了遭灾处即“丽水”的地名。而今“丽水”即跨湖桥文化所在地,这构成了浙江伏羲历史为真的证据链,难以推翻。《周易》作为周公制礼作乐的文化产品,保留《说卦》,意在总结伏羲自浙迁陇以来历代治国者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信念,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武化方 《中州学刊》2002,(3):129-133
像邵雍言其伏羲先天易图得自民间的道士陈抟一样,作者亦言其从民间渭南人陈修那里发现了一套史不见载的配数的八经卦与六十四别卦易图。据传者陈修称,此为神农图数,即是《周易》本图。该图在结构与易理上与伏羲先天易相近而有别,且多有高明之处,为伏羲易图的姊妹篇。它合理地解释了通行本《周易》六十四卦序、《说卦传》、《河图》《洛书》等易学中的重大问题。编者对易图数也无甚研究,“奇文共欣赏,异义相与析”,既然此图已被传者称为神农图数而别开生面地出现了,为宏扬易道,本刊愿公之于此,以飨读者。欢迎读者发表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3.
《易经》有云:地势坤,厚德以载物。朱宴修的新作《喜人的烦恼》,给读者最大的感受是“实”。作者用朴实的笔法,描述实在的内容,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如大地般朴实,散发着馥郁的清香。  相似文献   

4.
鲁迅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这是因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赏鉴总是受着个人思想水平、生活体验、审美趣味、知识修养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外,从艺术批评史角度而言,一部作品,能长期引起广泛、热烈的争论和探讨,是作品本身思想性丰富和深刻的一个标志。世界文学名著《红楼梦》《阿Q正传》《哈姆莱特》无不是这样。关汉卿的一些杰作也是这样,对其杂剧《玉镜台》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就有争议。王季思同志两篇全面研究关汉卿创作的论文,对《玉镜台》一剧就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在第一篇文章中指出:  相似文献   

5.
伏羲与太昊是两个人而非一人。两人出生地不同,世次关系不同,部落图腾不同,姓氏不同,在远古氏族部落中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同。在先秦史料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在可读史料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称为一体的是西汉末年刘歆的《世经》。河南淮阳的太昊伏羲氏陵墓实属太昊之墓。而根据史料查实和地下文物印证以及湖南楚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论证,湖南平江天岳幕阜山应是伏羲氏之陵,其下有“皇坛”,有四十八灯,四十八柱供奉着手捧八卦的伏羲神像.且历朝多遣官致祭。相传幕阜天岳,舜帝所封,即为《禹贡》之东陵,楚国之东祠,与《史书》记载伏羲去世“崩葬南郡”地望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6.
张玉树同志《关于免诉制度的哲学思考》(《中国检察报》1994·4·14)中,提出了保留并完善免诉制度的观点,笔者特提出商榷。 一、免诉制度是保留还是废除 作者说,免诉制度的立或废,“取决于它赖以确立的社会生活根基是否存在。”并将三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实际性解释学”具有“从生命来把握”的特点和对“实际生活经验”的关切。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在对海德格尔哲学分析与继承中致力于从理解的最源初的可能性进行解释,其对于“文本”的阐释也就包含有“从生命来把握”的特征。文本的意义流动于作者、读者、世界和“文本”之间,“文本”本身具有着间性、生成性、开放性等存在论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一、“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老张永远活在广大读者和人民心中的老舍先生,除了于一九二二年冬在天津南开中学教授国文时,为校刊写了短篇小说《金铃儿》外,他真正的处女作,是在英国写成的并于一九二六年七月在国内的《小说月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老舍先生的创作历史应由《老张的哲学》算起。《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先生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在英国写成的。他在《老牛破车》中谈到这部书的创作体会时说:“还是那句话,我只是写着玩”的。但是当我们一口气读完了这部书时才明白:作者哪里“只是为写着玩”的?分明是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把批判和揭露的矛头对准了中国“五四运动”前后的满目疮痍的旧社会,这同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称自己的作品是“满纸荒唐言”有些相似之处。读完了《红楼梦》才知道“荒唐言”不荒唐,作者的“心酸泪”没白流;读完了《老张的哲学》才知道,作者说:“我只是为写着玩”的这句话的本身,就是对中国旧社会的辛辣而幽默的讽刺。不信,请看看作者笔下的小说主人公——老张的惟妙惟肖的形象,下面是老张为了给小绅士孙八暗中买小老婆而进行的秘密谈话: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国学院大学藤野岩友教授的《巫系文学论》是一部探讨《楚辞》文学源头的著作。在这部20多万字的篇章中,作者紧紧围绕着先秦巫祝文化对于屈赋及其它《楚辞》作者的影响,力图揭示《楚辞》的特色及其焕发异彩的文化根源。作者在本书《序言》中叙述了他要探讨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探索“《楚辞》本身”的文学起源。他说:  相似文献   

10.
我既是《学术月刊》的一位忠实的“老”读者,也是《学术月刊》的一位新作者。说我是“老”读者,是因我1974年在西安工作时,因为特殊的工作关系,竟然读到了《学术月刊》“文革”前的所有经济类的文章。当时我还只是一个经济学的业余爱好者,并不可能完全读懂那些文章,但《学术月刊》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文革”后《学术月刊》一恢复,我就成了忠实的读者。后来我又成了《学术月刊》的作者。正是因为与《学术月刊》有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知音》篇体现了刘勰对于文学活动中读者这一环节的思考。一般读者在解读文学作品时会有很多局限性,原因在于“知多偏好,人莫圆该”。而理想的读者应该与作者心灵相契,发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对于客观准确的解读作品有积极意义,但要还原作者的意图又是不可能的。因此,作品的客观价值与读者欣赏的主观性之间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充分展现在《知音》篇的主旨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今人案头的“五经”(《诗经》、《尚书》、三《礼》、《周易》、《春秋》)成书情形颇为复杂,大略言之,它们是在战国间系统化,秦汉间方成定本的(以后还不断有所修改,甚或有“伪书”窜入)。然而,“五经”所包蕴的文化内容却来源于更加久远的年代。我们可以把战国之先称作五经的定本前史。本文试图清理这段“前史”的脉络。《汉书·艺文志》说,《易》的成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三圣”指画八卦的伏羲、作爻辞的。周文王、作易传的孔子;“三吉”,指上古(伏羲之时)、中古(文王之时)、下古(孔子之时)。①如果把这  相似文献   

13.
一、《周易》的編纂《汉书·艺文志》說《周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是传統的說法。孔子不作《易传》,从宋欧阳修《易童子問》提出疑問,經今人的研究,可說已成定案。至于伏羲、文王以至还有神农、夏禹和周公,过去也被认为和《易》都有关系,但异說紛纭,誰也沒有充分的証据。今人研究,則不肯定作者。郭沫若先生在写《周易的时代背境与精神生产》时說:“易經是古代卜筮底本。它的作者不必是一个人,也不必是一个时代。”聞一多也說:“卦爻两辞,本非出自一手,成于一时,全书卦爻异义之例,曷可胜数?”郭沬若先生后来作《周易的构成时代》一书根据《易》五条爻辞說“中行”,认为一定是指晋中軍将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的演进中,在距今约一万年至六千年的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存在着肇启华夏文明的伏羲时代.经过数千年的承传绵延,伏羲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具有奠基性与根源性、创造性与开拓性、包容性与象征性及民俗性等特点.弘扬伏羲文化,要有辩证眼光和大文化的宏观视野,不能拘泥于一人一事的考据,非要找出所谓的历史“依据”.根植于中华民族心灵和生活中的“人文始祖”及其精神,代有兴发,不绝如缕,就是难以改变的历史依据.在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培育中国精神,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一《茶馆》用三幕戏表现了三个时代的历史进程,而且时间跨度是半个世纪。作者所以采取这样的结构形式,其深刻的用意在于,把剧本的主题深扎在历史演变的土壤中,使之具有更加坚实的生活基础。当然,艺术创造不是在重复历史,而是着眼于对读者或观众的形象感受。接连表现三个历史时代,不仅强化了读者和观众对旧的时代的印象,而且用形象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茶馆》在空间处理上,显然是追求着史诗般的历史画面。虽然作者自己说“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当他“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  相似文献   

16.
《老学庵笔记》语言丰富、简洁、明确,富于表现力,那些叙事类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老学庵笔记》中叙事类内容的人物和事件保留了“浑然天成”的自然味道,绝没有一点匠气,十足地传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最真实的感觉、更高级、更浑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现代考古学研究发现,将我们民族的文明史由5000年上溯到6000年,是完全可能的。而传世文献中的伏羲时代,正好接近这一时期。关于伏羲记载的来源,今人多归本于《庄子》。然湖南长沙出土的子弹库楚帛书就有伏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之"氏"就是"伏羲氏"。传世文献中,《系辞传》"记载伏羲功业最著",最为具体。所谓的"伏羲作八卦"说,用现代的眼光看,是说伏羲氏时代的先民发明了易卦,发明了卦画符号。这不但包括八卦的卦画,也包括了六十四卦的卦画,甚至还当包括一定量的卦爻辞。所以,说《周易》的作者,我们离不开文王、周公父子;说《周易》的源头,我们就得追溯到伏羲氏。这是《周易·系辞传》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8.
陆林枫 《南方论刊》2006,(12):79-80
《武汉晚报》是党报集团领导下的市民都市报,既是党报也是都市报。它始终坚持“为百姓谋利益”的宗旨,与此相呼应,《武汉晚报》的副刊栏目也体现了晚报这一服务性的社会特点。同时,它的副刊编辑思想遵循了当前“报纸大副刊”的思路,在保留文艺副刊的前提下,向读者提供各种生活信息、消费信息、文化信息等等,为武汉地区市民更好地生活出谋划策,解疑答惑。1.实现品牌优势、开展大型活动《武汉晚报》的副刊栏目中,有些栏目是具有品牌优势的,晚报充分利用这些副刊品牌优势为市民生活服务,开展大型活动,实现副刊的品牌定位。如“田巧萍导医”栏目…  相似文献   

19.
一一部文学作品的涵蕴,大致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看。说某作品是某时代社会生活等的“镜子”,是从“客观”着眼观照的结论,说作品是作者某些情感、心绪、思想等的“表现”,则是对作者“主观”内面世界观照的结论。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可以说是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境界,而且是相互渗透着、密切结合着的。它在这方面达到的艺术境界,应该说比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更高。鲁迅《呐喊》写的多是“回忆”,即辛亥革命前后的题材,那时的人和事,如果说是“镜子”,则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在 《琵琶记》 研究中, 蔡伯喈一直是一个最具争议的人物。但争议之所以引起, 从作品本身的角度来看, 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作者高则诚对原有故事的人物原型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是试图透过作者与读者相互关系的角度, 从作品改造的核心部分——— “三不从” 关目入手, 来分析和开掘 《琵琶记》 中蔡伯喈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