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又是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个性的女作家。在30年代初到40年代初的10年间,饱尝 人生苦楚的她,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辛勤笔耕,为世人留下了《生死场》、《小城三月 》、《马伯乐》、《呼兰河传》、《牛车上》等一系列风格独特的作品,成为引人注目的一 枝独秀。而对肖红的艺术成就历来众说纷纭,就如同对她的婚姻爱情一样,似乎谁也说不清 楚 。本文谨拟就肖红小说的艺术特色,作粗疏的论述。命运对肖红来说,似乎是不公正的 ,童年的不幸,浪迹天涯的痛苦,感情的欺骗,故乡沦亡,爱情曲折,英年…  相似文献   

2.
肖红的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一向被肖红研究者们公认为她的“处女作”,这篇作品的创作时间至今存在着两种看法:据陈隄同志的《肖红评传》[《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二辑]中的说法,《王阿嫂的死》是在肖军的鼓舞和帮助下,肖红创作的,发表在一九三三年《国际协报》的新年征文特刊上;  相似文献   

3.
肖红以《生死场》蜚声于中国文坛,并以《生死场》奠定了她明丽,清新中蕴含着粗犷的风格,使她的创作,别具一格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园地里。对肖红《生死场》的成就,文艺界评论基本是一致的,但对《马伯乐》等小说的评论,说法并不一致。在有些文学史的课本里,认为肖红“继《生死场》之后写出的《马伯乐》和《呼兰河传》等似乎是在走下坡路了”。或者是说她在困居香港时期的作品,没有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气息,看不到“火热的希望”,“充满了怀旧的情绪,失去了她早期创作的光彩。”众说纷云。我们认为,肖红困居香港期间完稿的《马伯乐》等作品,有着她内心的苦闷之情,但并没有离开那个时代,仍可听到时代的声音,使我们仍然看到她关注着祖国人民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获得 1 991年诺贝尔文学大奖的纳丁·戈迪默 ,是一位南非白人女作家。这位女作家著作丰富 ,曾多次获得欧美文学大奖。她的作品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浸透了反种族隔离的政治批判精神 ,而且艺术技巧纯熟 ,尤其长于细腻而深入的心理分析。由于成就卓著 ,她被人誉为“南非的良心”。  相似文献   

5.
<正> 欧阳子是颇负盛名的台湾女作家。她的小说具有中国小说传统少有的两种特质:一种是成熟精微的人类心理分析;另一种是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揉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前者决定她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表现,后者是她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邓玉萍 《理论界》2007,(4):186-187
女作家池莉将鲜活的时代生活之流十分自然地注入到她的作品中,并在有意无意之间调整了以往的叙事方式,不经意中便触到了主人公隐秘的内心深处、精神层面。女性意识及艺术个性渐趋成熟、明朗。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是当下较特出的女作家,与其他女作家和晚生代小说家迥然不同.迟子建于传统审美惯性中找到生长点,传统成就了她但也迅速开始淹没了她.为了抵抗无奈而必然的淹没,她选择诗意作为特出于传统的舢板和普渡莲花,在呓语叙述与记忆的当下怀想中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但似乎仍旧无法避免自我包裹、掩耳盗铃式的归宿.迟子建的困境,是单凭记忆和想象力进行创作之途径的困境.这也是当前大量作家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极度匮乏,导致想象力处于无根浮游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是当下较特出的女作家,与其他女作家和晚生代小说家迥然不同.迟子建于传统审美惯性中找到生长点,传统成就了她但也迅速开始淹没了她.为了抵抗无奈而必然的淹没,她选择诗意作为特出于传统的舢板和普渡莲花,在呓语叙述与记忆的当下怀想中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但似乎仍旧无法避免自我包裹、掩耳盗铃式的归宿.迟子建的困境,是单凭记忆和想象力进行创作之途径的困境.这也是当前大量作家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极度匮乏,导致想象力处于无根浮游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台湾当代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散文风格独特,在普通的题材中表现了独特的美,既清新淡雅,又活泼有趣,同时还不乏哲思妙语,非常和谐地统一在一个艺术体之中,尤其是她的那些怀旧作品,似淡实醇、似简实繁,韵味无穷。这都与她独特的叙述方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艺术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她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是如此的独特和成功,她的代表作《金锁记》,完全可以和鲁迅、茅盾、老舍等人的代表作比并,遗憾的是在我们内地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书中,对这样一位有艺术成就的女作家,却从未论及,以致今天大多数读者,甚至大学中文系的本科学生,对张爱玲和她的作品都很陌生,这无论是从研究还是审美的角度来说,都是一个损失。  相似文献   

11.
袁昌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女作家,她青年时期留学国外,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并吸收其精髓。在戏剧创作中,她成功地运用和融合西方现代派艺术方法,选择与接受西方文化观念,借鉴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体现了独特的现代意识,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2 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 ,在历史上几乎被彻底遗忘 ,但在今天的美国社会又获得了“再生”与推崇。她的被遗忘与再生 ,同样具有深刻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审美根源。在今天 ,探究赫斯顿被遗忘的原因 ,可以更好地为了解赫斯顿本人和她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正>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女作家。她的诗、文、词都有很高成就,而尤以词著称。她不仅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学理论,而且写出了不少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名篇,脍炙人口,流传后世。历代评论家多以李后主与她并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中三李。”说明她在词史上的崇高地位。下面仅就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於可训 《江汉论坛》2003,(12):58-61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也是在革命队伍中遭受磨难最多的女作家.这位个性独特、才华出众的女作家的创作,从她初涉文坛的20年代到她复出后的80年代,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在这个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她经历了从早期的以表现知识青年的苦闷和追求为主,到逐渐转向以反映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为主的创作发展过程.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便是她从1946年开始创作,后来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丁玲作为一个作家,也是丁玲的人生道路的辉煌的顶点.这部作品同时也记录了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最新收获,是毛泽东的"延座讲话"以后中国新文学再度发生历史性转换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开端与起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艾雯是一位活跃在50年代台湾文坛上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艾雯善于汲取各种文学艺术样式的养分,这就使她的散文兼备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味美,小说的故事趣味美,蒙太奇技法的洗炼、含蓄美以及音乐般的语言节奏美.由此,艾雯的散文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审美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冰心是位知名的作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她已负有盛名,当时对她的评论已很多。比如,黄英在《现代中国女作家》(1930年)中称她为“新文艺运动中的一位最初的、最有力的、最典型的女性的诗人、作者。”沈从文在《十年来的中国文坛》中说:“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为无人不知的名字了。”梁实秋则称她为“现今知名的唯一的女作家”(《创造周报·繁星与春水》)。虽然大家公认她为名作家,但对她的作品,看法有分  相似文献   

17.
<正> 谌容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有才华的女作家之一。她以中篇小说创作见长。两年多来,她就先后发表了《永远是春天》、《人到中年》、《白雪》、《赞歌》、《真真假假》等五部中篇。本文拟就谌容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谈些看法。一凝聚着人物的血、肉、情——个性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整个感性世界里,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美学论文选》41—42页)谌容的中篇小说之所以具有撼人的艺术力量,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作品总是着眼于写人的命运,人的复杂感情,人的独特鲜明的性格,人的丰富优美的内心世界——一句话,由于她的作品凝聚着人物的血、肉、情,充溢着鲜明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18.
石世明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03-106
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是我国真正意义上女性写作的先驱和开创者.萧红崛起于中西文学艺术交融荟萃的时节,她所直接感受到的是"五四"以来近现代文学的新气息,适应文学艺术发展的需要,她以其独特的回忆诗学的叙事模式,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百花园里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纵观肖红的散文创作,可以说,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这段时间的创作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成就,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肖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形成了其散文创作的独特个性和风格。 第一、注重细节描写。肖红散文描写以观察——捕捉——描绘三个环节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论苏青散文的艺术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特殊经历而又颇多争议的女作家 ;曾经红极一时 ,也曾沉默多年。今天 ,苏青以她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再次受到人们的欢迎与重视 ,时间的流水并没有冲淡她作品所恒有的内在艺术魅力与光辉。本文试从苏青散文入手 ,分析其作品所具有的都市女性主义文学特征及其所拥有的深厚内涵与价值 ,进而以文为凭 ,肯定她对现代中国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