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的城市贫困现象不容忽视,其形势与趋势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包括贫困人群构成多样化、城市贫困代际传递明显、贫困群体"马态效应"突出、城市"新"贫困现象出现等等。在分析中国传统的城市反贫困治理政策和行动的基础上,提出在社会保护视阈下优化城市反贫困治理效果的对策,包括:拓宽传统反贫困策略的视野,对传统的反贫困政策体系进行新的调整与安排,促进反贫困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参与,把减少"权利贫困"作为新时期反贫困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反贫困实践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人类共同的"超级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我国对世界反贫困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我国仍然是世界上贫困人口第二多的国家,需要继续积极实施反贫困战略。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主要特征、反贫困的典型实践,探讨各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反贫困的成功措施,提炼和总结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反贫困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反思原来的反贫困政策。目前的反贫困,仍没有脱离传统的救济式反贫困理念的羁绊。克服反贫困政策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是修正与弥合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弊端、提升贫困群体"自助"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全面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的必要性以及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中的作用,希望引起人们对社会工作在反贫困行动中的功能的认识,在反贫困政策设计和具体实践中注意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功能,以期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角度发现反贫困行动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李敏 《学术交流》2008,78(3):131-134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在我国出现了"贫困的城市化".与反贫困政策研究相呼应,西方学者先后形成了贫困文化论、冲突学派贫困论、功能学派贫困论等有代表性的社会学理论.虽然每一种理论各有其不足,但为我们理解中国的贫困问题提供了借鉴,尤其是关于制度和文化的讨论.目前,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域市反贫困社会政策的核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制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借鉴美国和世界各地以资产建设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践经验,设计并实施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劳资关系、剩余价值等方面入手,揭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形成根源、破解途径和目标指向.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通过梳理我国扶贫历程的阶段特征和政策演变,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更加注重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对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及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为我国后脱贫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可行思路:发挥制度优势,建立长效机制;多维发掘生产力,推动"造血"式扶贫;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精神脱贫.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11):47-48
减少和消除贫困是甘肃省各级政府关注和重视的重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贫困问题呈现多元化,新形势下应把"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全面小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目前甘肃贫困问题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瞄准扶贫对象,理清贫困现状、致贫因素,分析存在问题,有的放矢的精准扶贫,是当前反贫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成林 《探求》2023,(1):44-52+6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贫困、实现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作为孜孜以求的理想。彼时,整个中国社会的情况是农村广大,农业人口众多,且受到多重压迫,极端贫困。因此,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反贫困治理也重点在农村展开。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思想,弘扬和吸收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立足国情,从乡村实际出发,以解决土地问题为切入点,维护农民利益,唤起农民觉醒,动员农民广泛参与革命,提出并践行了一系列贫困治理的重要思想,逐步改变了农民的贫困状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之路。  相似文献   

8.
姚霞 《社会工作》2009,(14):24-27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反思原来的反贫困政策。目前的反贫困,仍没有脱离传统的救济式反贫困理念的羁绊。克服反贫困政策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是修正与弥合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弊端、提升贫困群体“自助”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全面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的必要性以及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中的作用,希望引起人们对社会工作在反贫困行动中的功能的认识,在反贫困政策设计和具体实践中注意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功能,以期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角度发现反贫困行动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成元君 《学术交流》2007,(9):132-135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检讨原来的城市反贫困政策。目前的城市扶贫,仍没有脱离依赖政府的救济式扶贫理念的羁绊,将会造成福利的惰性,导致城市贫困的固化。而依赖市场的基础作用,是不会自动消除城市贫困的。若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克服城市反贫困政策的局限,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在政府自上而下保障制度设计中添加自下而上的行动设计,建立以"关怀为本"的城市社会工作行动体系;通过评估优势资源,关注优势潜能,培育优势能力,把外生性帮助转化为城市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使有限的扶贫资源高效运作,提高城市扶贫的绩效,进而促进社会整和,增强社会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21,(1):21-28
减少贫困是世界难题,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发展都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减贫方案",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新时代"中国减贫方案"所蕴含的基本经验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展现了大国责任担当、推动了全球贫困治理体系变革、体现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加强"中国减贫方案"的国际交流合作是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吴海江  许雨婷 《创新》2021,15(2):1-10
对发展逻辑的全面把握是本质性、合规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反贫困事业的必要环节,也是科学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贡献和世界意义的应有之义。从价值层面来看,从人的生存需要的满足、发展环境的维护、个体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着力,体现中国反贫困事业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从理论层面来看,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贫困批判理论和制度分析方法的同时,批判性借鉴涓滴效应、赋权、人力资本等国外反贫困理论成果,表明中国反贫困事业以形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基本遵循;从实践层面来看,以国家力量为主导不断调整和完善治理方式,突显中国反贫困事业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发展为根本依托。2020年以后,随着后小康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反贫困事业进入到巩固脱贫成果与相对贫困治理的新阶段,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将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在法经济学看来,当前中国贫困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体现为反贫困法律制度供给不均衡和法律程序制定的垄断收益。基于此,中国反贫困法律制度的有效供给应以宪法中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为依据,以物权法为基础,以经济法、社会保障法、劳动法以及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社会法为主要内容,由专门性反贫困立法和相关性制度建设共生形成的制度系统。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贫困及反贫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了2148万人,按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线,农村贫困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不足3%。尽管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中国农村贫困状况仍较为突出,今后的反贫困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4.
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严重、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低下、耕地占有量少、医疗费用上升、教育支出增加、观念陈旧、城乡二元的管理制度等条件共同造成了农村贫困问题.综合起来,这些问题可以分为四类:(1)自然条件;(2)物质资本条件;(3)制度条件;(4)人力资本条件.在农村贫困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索是人力资本条件.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工作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生态减灾: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飞 《唐都学刊》2004,20(1):115-117
一1 .消除贫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实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 ,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我国反贫困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其中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的返贫率 (已经脱贫的人口重  相似文献   

16.
城镇反贫困:政府别无选择的重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反贫困是一项系统工程,减少乃至消除贫困,归根结蒂要靠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的税收、金  相似文献   

17.
贫困和反贫困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反贫困斗争后,深入研究目前贫困的特点及其根源则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在由自然条件、劳动力和资本决定的生产函数中,人们一直很强调后两因素的影响,认为自然资源的丰欠只能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不利或有利的影响,但不能对其起决定作用。然而,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跟自然资源状况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或一地区的资本要素首先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赋有。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将主要分析自然禀赋对甘肃贫困地区经济的影响并…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3):117-122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只有靠教育,才能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家庭暴力、学校欺凌、情感缺失等等现象,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体现的非常明显。扶贫先扶志,要让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这是战胜贫困的动力;扶贫要扶智,要通过知识使贫困群众摆脱愚昧和落后,这是战胜贫困的本领;扶贫也要扶心,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使青少年的生活中充满阳光,这是他们战胜贫困的心理支持!在扶贫"扶志+扶智"的方程式中,加入一个"心"元素,用"扶心"为孩子们的成长注阳光,探索一条适合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文贫困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贫困的认识,逐步由单纯的经济范畴走向政治、文化等多维层面.人文贫困成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世界性社会问题,也逐渐成为学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主要是人文贫困,农村居民人文贫困的实质是农民资源缺乏、能力不足、社会地位低下、发展机会丧失、缺少话语权等.社会工作是应对社会问题的制度化方法,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充分体现出其反贫困的专业本质,其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及其人道主义价值观和实务工作方法,为其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提供了现实契合性.  相似文献   

20.
对陇东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实况的调查与思考○李印峰李含琳甘肃省的大多数县份,市区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财政补贴困难。但是,另一方面,农民脱贫的难度却越来越大,返贫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笔者对陇东庆阳地区的一些县市作了调查研究,现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