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势在必行。必须首先从立法上着手,吸收和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在天气污染防治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立法,将“气泡”法、“折抵”法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引进我国的立法,使我国的立法与国际接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特别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解决污染问题,通过开征环境税、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等经济方法,使大气污染立法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转变传统的经济立法观念势在必行。虽然这些传统立法观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我国的立法工作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和成就。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它们已经严重地不适应我国立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转“经验立法”为“超前立法”;转“粗犷型立法”为“细密型立法”;转“按身份立法”为“平等立法”;转“按国情立法”为“按国际惯例立法”。只有立法观念转变了,才能使我国的立法实践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使法律真正成为经济运行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经济立法正 在由口号变成现实,此际提出民族经济立法的质量问题,其直接含义无疑是指在注意立法数 量和速度的同时,也要注意立法的质量,力求达到数量和质量的较好统一。本文分析了民族 经济立法质量存在于立法观念、立法制度和立法运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立法的概念与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立法不同于地方性立法,它的主要的精神是直接面向市场。城市 立法是直接构成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城市立法的特殊价值、努力优 化城市立法是当前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现行我国民生立法存在以下不足:立法数量较少,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内容陈旧、理念滞后,一些法律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个别法律与实际脱节。完善我国民生立法,应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在立法原则上,应确立特惠性与普遍性相结合、权利保护、基本保障、强化政府责任和前瞻性原则。其次,在立法内容上,应加快法律的立、改、废进程,健全民生立法体系,实现立法的科学化。第三,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民生立法的先进经验。第四,在立法技术上,应注重“宜细不宜粗”。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地方环境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特有的环境问题需要地方环境立法创制适合区域特点的环境保护措施,因此,对地方环境立法进行实证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河北省地方环境立法数量超前、注重废改立并举、立法领域宽泛且不断前行,但存在诸如人大立法主导性被削弱、立法项目不均衡、公众参与有限等问题,建议界定地方立法权限、强化政府责任和公众权益、引导公众参与立法等,以促进河北省地方环境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分税制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税制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规范化的财政体制;依国际通例并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应选择相对分权的分税制立法模式;分税制立法的核心是划分财政权,主要目的是使各级政府具有与其事权相称的财力;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发展,应构建科学、规范的分税制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行政立法的生态化要求行政立法必须以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 ,行政立法的依法立法原则、协调统一原则必须赋予新的内涵 ,立法民主原则应当转化为公众参与原则 ,同时吸收比例原则、公平原则 ,尤其要注重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分税制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税制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规范化的财政体制;依国际通例并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应选择相对分权的分税制立法模式;分税制立法的核心是划分财政权,主要目的是使各级政府具有与其事权相称的财力;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发展,应构建科学、规范的分税制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地方立法转变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大势所趋,但整体职能的转轨定向必须以立法观念的更新为基础。转变地方立法观念,必须突破关于地方立法性质、立法范围和立法重心的观念束缚,使地方立法从侧重主体立法转向侧重行为立法,从政府本位转向企业本位,最终形成完整科学的规范体系。同时,还要解放思想,使地方立法过程由自我封闭转向公开民主立法,多方吸收立法社会投入,深化立法的民主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小)商品经济、传统(古典)商品经济和现代(当代)商品经济三个阶段;市场经济也走过了古典(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当代)市场经济两个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只有传统(古典)商品经济与现代(当代)商品经济才称得上是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特质与民商法之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商立法若能正确反映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必然条件,构建起和谐的法律体系,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质.市场经济即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经济形态.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但都有着其共同的特质,民商法也即具有相应的共同品格.交换性、多样性、平等性、自愿性、利益性、信用性、知识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法治性,公开、公正与公平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质和民商法必须具有之品格.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行政体制下,政府增长无论是公共支出增长、政府机构膨胀、政府雇员增加还是政府立法增多,反映的都是政府公共权力的增长.政府公共权力的增长扩张了公共利益的范围,扩大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能力及社会监管力量.政府增长体现的是一种秩序性力量的增长,它与市场成长共同根植于经济活动的日益专业化中,两者存在着内在关联.政府增长促进了市场成长,进而也推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林业经济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明显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现在正向着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和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以市场为导向 ,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合理配置资源 ,以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理论 ,密切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 ,走自己的发展道理 ,这是中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基本原则。林业市场经济改革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紧紧抓住林业生产经营的自然、经济特点和林业资金在再生产过程中循环周转的运动轨迹 ,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才有可能全面完成改革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纵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并非完全是一个自由发展的过程,而是始终伴随着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正是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对立统一才推动了专门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产生和发展。可见,专门的经济法学只有在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之后才是可能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法学研究的一个逻辑起点,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入研究,将使我们在经济法学和经济立法方面的许多理论困惑获得全新的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要得到充分利用,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是加快人才市场主体建设,加速人才市场的机构建设。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内在功能,同时要目标明确、举措科学、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人,廊庙意识一向很重,缺乏独立精神。这与经济政治制度有关。自从转向市场经济后,文人渐有走出廊庙,面向市场的趋势,相对地增加了自由度。但随之而来的,是消遣性文学的泛滥,人文精神的失落,商业炒作的盛行,文学渐为市场行情所左右。不过,本文认为,人文精神的失落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是它还不够发达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体系、手段、规则等有一致性 ;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不同的特点 ,因而具有冲突性。这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带来机遇 ,又带来挑战。结合具体国情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是计划与行政命令的结合,用行政手段贯彻计划。我国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基本是前苏联模式。60年代经济界对苏联模式进行过反思,但由于把计划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讨论没有进行下去。也就是说没有摆脱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实际上,恩格斯早在1891年《爱尔福特纲领批判》中就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向计划性发展;1918年列宁再次指出:"现在资本主义正直接向它更高的,有计划的形式转变。"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西方那种指导性计划(宏观调控和一系列规则的建立、创新的产业政策)逐步形成。但是,前苏联和我国都把凯恩斯主义当做帝国主义辩护士进行批判。上个世纪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流行,开始了指导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是又被当做是"修正主义",到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理论界开始重新评价凯恩斯和东欧模式。90年代,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界真正达到了思想解放,中国真正走向了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应该肯定。但是,要真正理解邓小平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也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一方面要完成计划经济价值观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转换,另一方面要建构适应并超越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即建构一个"民本、民主、民权、民富、民享"的价值观体系。这是一个又破又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