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读者与市场因素在通俗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一时期通俗小说创作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读者有着密切关系,学术界对此很少论及.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的观点,从读者视角出发,结合明清通俗小说序跋、识语、凡例、评点以及小说内容等,搜集第一手文献材料,阐述读者对通俗小说创作观念的理解与作用,重点探讨读者对通俗小说补史说、劝戒说、娱乐说等创作观念的认同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叶圣陶的文章学理论体系中,文章阅读论与文章写作论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犹如文章学的“两翼”。有些人研究文章学,只注重文章写作方面,而忽视文章阅读方面,或者只在探讨写作的途径和方法时去论阅读,甚至把“文章学”和“写作学”混为一谈,这是一种偏颇。早在一九四○年,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就指出:“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寻,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寻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  相似文献   

3.
4.
文章,做为一种客观存在,信息的载体,注定要在社会中传播,传播的方式即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接受,没有阅读就没有文章的效应。是阅读者创造与成全了文章,苏醒了凝固于文章中的信息,活跃了潜蕴于文章中的生命,实现了文章的价值与意义。阅读,作为一种行为方式,是文章信息传播的中介,阅读者的情况决定着信息接受的具体方式、角度深度乃至阅读效果。 那么,文章中的信息材料,通过接受主体——读者的反馈之后,能够得到怎样的效果,应该得到怎样的效果?这是文章应用阅读学中的一个落脚点的问题。日本著名学者桑原武夫先生在谈到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时曾经说:如果“无视社会状况而一味谈论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矢量,这作为本质论即便饶有趣味,但作为效果论则是毫无意义的”。鉴于此,本文提出影响文章阅读效果的四种因素——目的,素养,思维能力,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图式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图式的确认为艺术想象提供了诱因和方向,因而在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阅读活动中,确认某种文章图式可以帮助读者进行“二次创作”,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写作活动中,某种文章图式的确认可以为作者提供感知生活的内在模式,并由此确立相应的写作格局和规范化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6.
“五四”初期“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论争,从概念层面将文学性的“散文”从传统“文章”中剥离出来,散文成为独立的文类。但传统文章学仍从正反两面影响着现代散文文类观念的建构。一方面,缘于对传统载道散文的拒斥,现代文论界纷纷译介西方随笔及其自我表现精神,普遍认同家常絮语式的散文;另一方面,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在散文写作的公共性与个人性的问题上,文论界又回到了传统文章观念,只是诸家选择了不同的流脉和路径。此外,现代文学史上众多关于小品散文的“作法”和“讲义”,在潜通暗接传统文章学的基础上,推动了现代散文创作的经典化和类型化,成为构建现代散文文类观念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已知信息在CET阅读理解能力中不可忽视.除了要在词汇量、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上下工夫外,利用已知信息,对阅读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爆炸向后信息爆炸的转变,大致发生于世纪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数码阅读从总体上说已经获得普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新的增长点。后信息爆炸时代数码阅读的特点是:在社会层面,将数码土著当成标领风骚的阅读主体,将参与者视为数码产品预设阅读对象,认为机器识别技术及其开发商是日渐重要的阅读中介;在产品层面,主要诉诸超文本、多媒体与超媒体等阅读手段,将多层代码作为阅读内容,从比特流的角度把握阅读本体;在运作层面,推重作为阅读方式的人机交互、作为阅读环境的虚拟社区、作为阅读机制的经典重组。和传统阅读一样,数码阅读是获取信息、娱情悦性、启迪心智的途径,具备相应的实践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所不同的是它将数码媒体当成主要信息来源,将数码艺术列入主要娱乐产品,将数码阅读学视为主要理论取向。  相似文献   

9.
王建平 《殷都学刊》2004,(4):104-107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其鲜明的写作目的 ,规范的编排体例 ,丰富的学术内容奠定了他文字学家的地位。《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博采通人、反对门户之见 ,敢于创新、反对因袭旧说 ,创作态度严谨、反对主观臆断等学术著作的写作特点 ,则体现了他的文章观。  相似文献   

10.
曹丕文学不朽的新意识及其“文章”、“文人” 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安最后的几年,在文学史上意义重大而又令人唏嘘.阮瑀于建安17年卒,徐干、陈琳、应玚、刘桢,还有王粲,俱于22年卒.继孔融之后,“建安七子”至此无有存者.也就在这一年,曹丕得立为魏太子.  相似文献   

11.
借助“语言阈限假设”理论,调查汉语与英语阅读观念关系问题。研究发现,学生的汉语和英语阅读观念是不同的。汉语阅读观念在英语阅读观念的解释上有极大的作用;英语水平的贡献在许多方面也是显著的,但影响较小。语言阈限的概念不适用于汉语和英语间阅读观念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语境经过内在化的过程,可以成为认知语境。语境内在化后,以图式结构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中,随时被激活。阅读理解过程就是读者不断提取头脑中的有关信息与作者相互交流的过程,本文通过语篇理解的三个不同层次单词及短语、句子、篇章来验证认知语境对阅读理解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孟伟 《船山学刊》2014,(4):57-63
《续古文辞类纂》、《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晚清著名学者王先谦编纂的三部文章选本。《续古文辞类纂》表达了王先谦以儒家义理和考据学问为核心的古文观念。湖湘学风的影响和晚清社会现实的触动是王先谦形成其古文观念原因。《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王先谦编纂的两部骈文选本,其序文、例言集中反映了王先谦的文体学思想,王先谦还对骈文创作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词气兼资"的骈文审美标准。文章选本的编纂反映了王先谦"骈散并重"的文章学思想。晚清时期,骈散兼工并重的文章创作现象,以及汉宋学术之争趋向缓和是王先谦"骈散并重"文章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14.
论观念的结构与观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观念创新是一个地区、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观念的基本存在方式是结构性存在 ,即以系统的“观念群”的方式存在。其基本特征是核心性、网络性、自建构性与整体稳定性。观念创新必须把握创新的本质 ,坚持“正建构原则” ,在努力提高全体国民创造性素质的基础上 ,进行观念的“结构性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文章辨     
闫月珍 《学术研究》2020,(9):153-160+178
在中国早期礼制语境中,"文章"是车服旌旗之纹饰和色彩的统称。一方面,纹饰和色彩促成了礼制的表达,在丝、木和金等载体上,文章普遍地指向了与"质"相对应的"文";另一方面,器物上的色彩凝聚了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由此形成的正间色观念规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文章既指具体的图案和纹饰,也指各种色彩及其组合。在礼仪活动中,纹饰和色彩的展示度远胜于文字,这是文章能够以表演形态呈现的基础。在早期文本中,人们以器物纹饰和色彩彰明礼仪,文章进而指涉礼仪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独特的表达形态。  相似文献   

16.
文章源头之论,概括起来约有三说:一、源于《五经》说,以梁代刘勰、北齐颜之推、清代方苞为代表;二、与文字同源说,以清代刘师培、田北湖为代表;三、源于卜辞说,以今人张寿康、褚斌杰、王章焕、曾祥芹等为代表……诸说归一,即文章源于文字产生之后,而非文字产生之前。 “积字成句,积句成文,欲溯文章之缘起,先穷造字之源流。”为此笔者提出“口语文章”的概念,认为文章的源头并非在文字缘起之后,而应该在文字产生之先的前文字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修改,往往会被认为指的是修改文章的错误,改掉文章的毛病。其实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从广义方面理解,修改包括肯定和保留原稿正确的部分,否定和改动原稿不正确或不完善的部分,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含义。修改是写作的“第五道工序”,是写作过程最后的完成阶段,文章通过修改就要脱稿了,哪些要保留,哪些要  相似文献   

18.
周良书 《学术界》2022,(9):84-91
党史文章一般由导言、正文和结论构成,各部分写法也各有不同。具体来说,导言应当精致,有悬念。写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冒头法”,二是“破题法”。正文应当丰满,有内容。这里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均衡布局”,二是“有序排列”,三是“合理熔裁”。结论应当果敢,有力量。对此,党史研究者可用“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提纲挈领”“补述题蕴”“发人深省”等各种方法。这是就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等一般党史文章写作而言的。除此之外,还有会议文章、纪念文章和党史札记三类体裁在党史研究中也比较常见。它们与一般党史文章,虽有相同之处,但在题材性质和表达方式上却大不一样。这也是写党史文章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修饰论     
1.什么是修饰 “修饰”一词,出自《论语》,意思是修改润饰。文章的修饰包括修改文章和评改文章,它是文章学和修饰学都要研究的内容。 《论语·宪问》有云:“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这里记载的是当年郑国起草外交文件的过程。写文章这样认真的还不仅仅是古人。赵紫阳同志曾经说过,《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是经过“十易其稿”的。还记得前几天看报纸,一篇文章提到美国为里根总统起草讲话稿,也往往经历类似的过程。可见不论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时空论     
时间、空间是文章存在的形式。空间和时间也是随文章运动发展而变化的。文章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