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少年》2010,(7):60-61,32
“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大家都听过吧?“乞巧节”,俗称“七月七”,传说农历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天河相会的日子。每到这一晚,年轻妇女就会在星光下,展示针线活,向织女乞求,让自己能心灵手巧。所以,这一天叫“乞巧节”。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是人们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生活问题中所体现出来的以强调人的发展和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为内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陕西地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精神内涵极为丰富。着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炎黄文化精神;"崇德尚义,贵法重功"的周秦文化精神;"开放包容,大气磅礴"的汉唐文化精神;"勤学深思,继往开来"的关学文化精神;"艰苦奋斗,务实创业"的延安革命文化精神,对重塑陕西人的精神风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西和一带的乞巧习俗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地域表征,常常具有准备充分、为期较长、仪式丰富、程序明确、态度虔诚、礼仪隆重等表征,因此蕴涵着智、艺、礼、情、美等更加丰富而且突出的民族文化精神,有许多需要发掘和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陇南乞巧中的跳麻姐姐民俗事项是人神沟通即陇南人民与其乞巧信仰对象巧娘娘(织女神)沟通的宗教活动。麻姐姐是人神沟通的媒介,是未婚巫女,是跳麻姐姐的神职人员;跳麻姐姐对于乞巧民俗意义重大,它是陇南独有的一种宗教性的特色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各大媒体都将现代的七夕乞巧节冠以"中国情人节"的称号,各地在七夕时,也借情人节大搞各种文化活动的情况下,普通大众,尤其是现代年轻人都直接将七夕乞巧等同于情人节,除此之外,没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其实不然。岭南昔日的乞巧节兴盛程度为全国之最,广州市黄埔区的乞巧之风一直流行,当今时期继承和发扬乞巧民俗的村庄数量不少,故被评为"广东乞巧文化之乡"。以黄埔区乞巧节为例,探讨乞巧节的现代文化内涵,在新时期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功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化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文学作品中以“乞巧”为主题的所占不少,但其中以柳宗元《乞巧文》开创的“反乞巧”的主题,在七夕文学中也形成一个独特的系列。它们以七夕“乞巧”风俗为基础,批判世间的种种诡诈机巧,同时也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心理更加契合,衍生了一系列独特而又主题相同的七夕“乞巧”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牛郎织女传说中,老牛兼具灵性与神性。牛所具有的任劳任怨,忠贞不二,甘于牺牲的优良品质,实则是朴实忠厚、忠诚正直的牛郎人格品质的延伸和升华。牛意象的加入,不仅推动了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曲折发展,赋予了该传说神奇瑰丽的浪漫色彩,而且以此寄托了中国底层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8.
鉴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派中,长安文化不显于世,从文化传统的整体性上对长安文化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文化形态的发展阶段、主观基础、客观条件进行了梳理,归纳出长安文化5个方面的特征。分析认为,长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陆地文明的代表,其内在的普适性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秦文化是以游牧文化为基础形成的文化,是一种富于进取精神和征服欲望的"虎狼文化".秦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似是由于秦人特殊的发展道路与地理政治环境等因素造成的.秦文化的特点相对于中原地区那种内敛,保守,柔弱怕变,适可而止的文化特点来说,更能够适应竞争的需要和统一战争的需要.然而,秦文化不是游牧文化的简单重复和翻版,秦在对游牧文化进行积极吸纳的基础上,又对以游牧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改造和整合,使它与先进的法家文化相结合,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从而使游牧文化的因子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10.
11.
民俗文化广告是一种综合性的实用艺术,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民俗文化广告通过民俗文化与广告传播的有机结合,以新颖的创意、优美的意境和富有冲击力的表现手法,在满足受众审美需要的同时,利用民俗文化拉近受众与商品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五四”作家对民俗的关注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对民俗的描写使“五四”乡土题材小说具有开阔的思想视野和丰厚的文化意蕴,显示出更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九华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是地藏信仰,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当地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九华山佛教文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要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用香历史久远,早在4 000多年前先民就开始熏烧香草、香木或净化环境、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提升生活情境,或祈祝神明,祭祀祖先。熏香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道医巫、普通百姓,无不对各种香品和熏香器具钟爱有加,由此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熏香习俗文化。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先秦以至汉代的熏香习俗为后世熏香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审美文化的视野,论述了开展对西部民族民俗审美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并从地域性、经济制约性、时代与传承性、宗教性、审美象征性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西部民族民俗审美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甘肃、新疆两地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民俗旅游潜力巨大。但两地广告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两地还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注重民俗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广告制作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两地民俗旅游广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陇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及文化遗产保护等。乡村自然环境封闭、农耕经济形态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太低及政府和政策的忽视等原因导致关陇地区乡村文化设施差,投资少,资源缺;居民素质低,文化观念落后;乡村主体空巢及农民缺乏自信。通过发挥政府职能、搞好引导服务、发展乡村教育、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文化精英及找准文化建设载体等途径,可以解决目前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以关陇地区最强势、最典型的民间社火为乡村文化建设的载体,可以有效地将乡村文化建设与社火民俗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对周秦伦理的研究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呈现两个特点:第一,周秦伦理研究仍以儒家的理论为主要基础,但已向诸子延伸.其二,研究的新视角扩大,如:生态伦理的研究内容较之以往更详实;家庭伦理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从周秦伦理文化中寻找和挖掘古人的道德价值的精髓,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启迪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民俗集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心理的等诸多文化因素于一体,是最具审美特质的"生活材料"。我国现代小说家对女性的婚姻习俗、禁忌恶俗和信仰习俗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这些民俗成为作家反映女性社会地位、生存状况、文化心态以及解剖国民灵魂的最好标本。  相似文献   

20.
命名与语言、民俗、文化及其它学科之间,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命名学的研究,可以使人们科学地利用命名和有关名称,在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会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