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一生进出长江12次,累计在长江之滨居留5年半,占去其生命的1/10。他热爱长江,是因为长江在革命和建设中均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孙中山对长江开发有一宏伟的规划。他希望通过整治长江,发展实业,使长江两岸“转瞬之间变为两行相连的市镇”,变水患为水利;并通过疏浚旧运河,开凿新运河,将长江与珠江、淮河、黄河联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沟通的大水运系统。孙中山的开发规划,既是一个宏伟的蓝图,也是一项非常系统的艰巨工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98 年夏季长江洪水成因的分析,指出洪涝灾害与解决洪涝灾害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环境水利问题;认为应该以总结1998 年抗洪经验为契机,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环境水利学的研究领域:深入开展洪涝灾害环境影响评价与累积环境影响的评价;做好流域或区域生态规划;加强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等  相似文献   

3.
三桥崛起又横空,大胜关头见卧龙。(1)巨塔钢箱居首位,高分优质展新容。(2)协调南北增活力,幅射周边建丰功。滚滚江涛歌壮举,顶天立地竞称雄。(3)〔注〕(1)2005年10月7日,位于大胜关附近的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建成通车。(2)三桥是世界首座弧线形钢塔钢箱梁斜拉桥,钢塔创造了多项国内乃至世界第一。“整桥”、“主桥”均获国内桥梁工程交工验收最高分。评委与专家认为:该工程创造了安全、优质、廉洁、高效的新纪录。(3)高215米的索塔,其“顶天立地”的“人”字形弧线设计,在世界上亦无先例。贺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建成(七律)@马国征…  相似文献   

4.
防洪是长江中下游长期的战略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并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阐明了防洪抢险工作是沿江各省市人民长期的战略任务。三峡工程建成以后,防洪工作仍不能放松。同时对防御长江特大洪水的对策和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并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阐明了防洪抢险工作是沿江各省市人民长期的战略任务。三峡工程建成以后,防洪工作仍不能放松,同时对防御长江特大洪水的对策和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1998年中国长江特大洪灾形成的动态过程与灾情现象,并同世界百年灾情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98长江特大洪水的持续时间长、洪水量级大、灾情范围广、江河湖海泻洪能力减弱与损失巨大是其主要特征.提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平衡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就农村水利设施状况在全省抽取了14 个县(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长年投入不足,农村水利设施老化、效益下降的问题已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提出,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创新绿色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文章选取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及临近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长江大保护战略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改变政策实施时间、安慰剂检验等稳定性检验发现,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效果具有稳健性;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较明显,中下游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城市2008—2017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运用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对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内部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长江经济带近年来城市化质量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发展差异逐渐减小;从空间上看,三大城市群的整体城市化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由长江经济带东西两岸向中心递减的趋势,即“长三角地区>泛成渝地区>中三角地区”的空间格局;总体差异的减小有利于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减小;城市群内部差异的扩大,会导致总差异减小的趋势变缓;长三角、中三角及泛成渝三大城市群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沧州因运河而生,由运河而兴,南运河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沧州,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但如今南运河的经济功能已大大弱化,且毁坏严重。分析南运河沧州段的历史沿革及其水文情况、水利设施和文化遗存现状,综合运河衰落的原因,提出当今南运河的治理思路和开发、保护设想,以期其在南水北调、养殖、灌溉、旅游、文化传承等方面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江江苏段区域供水水价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长江江苏段区域供水工程提出了水价改革的必要性 ,探讨了水价的影响因素、水价的构成、制定及实施等问题 ,为长江江苏段区域供水水价改革做出了实质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运河水柜是保证运河畅通的关键环节。运河沿岸的重要水柜北五湖与南四湖的形成历史与变迁过程大致为:北五湖是古大野泽、梁山泊的遗迹,为黄河改道淤塞古湖泊而形成,于元朝伴随着运河漕运兴起疏浚而成为水柜,清末因运河废弛、佃民开垦而消亡;南四湖乃是地质沉陷加上黄河洪水壅塞扩张、合并而形成,在宋朝被作为水柜以济运,明清时期在围湖造田与黄河洪水侵袭中不断地变迁。南四湖与北五湖的变迁对运河航运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北五湖的消失直接限制了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的复航。南四湖与北五湖的历史与变迁研究对未来运河的全线通航规划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杭州段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江南水文化遗产的长廊,拥有极为丰富的水文化遗产。运河水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类:物质形态水文化遗产、制度形态水文化遗产和精神形态水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和开发,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起一套成系统、体系化的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二是依托中国大运河的申遗工程,推进杭州段运河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三是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北京提出了要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研究居民对于运河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情况对于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SPSS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对通州古运河上的三个码头、大运河(北京段)的三个因运河而生的传统村落上马头村、皇木厂村、崔家楼村为案例进行研究,可以看到大运河(北京段)传统村落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状况整体较好,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为月收入、职业、文化程度,不同的因素对不同的认知内容有不同的影响.区位影响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即不同村落居民对运河文化认知情况存在差异.加强居民对运河文化认知及认同的重要方式有两种:加强运河文化的空间表达和加强居民对运河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提高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知,针对不同的认知内容,对不同月收入、职业、文化程度的居民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不同区位村落的居民,采取差别化的措施,加强其对运河文化的认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运河文化的空间表达、加强长辈对运河文化的口传.  相似文献   

15.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河持续断流,长江的使命重大。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占有主体地位;“断链”是长江经济带难以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能舍东西而取南北,当尽力联接断链。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重庆市必须实施生态型经济发展战略,将库区建成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16.
长江洪水与环境水利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8年夏季长江洪不在的分析,指出洪涝灾害与解决洪涝灾害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环境水利问题;认为应该以总结1998年抗洪经验为契机,在以下几个方面拓不利学的研究领域:深入开展洪涝灾害环境影响评价与累环境影响的评价;做好流域或区域生态规划;加强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等。  相似文献   

17.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99年9月28日,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江阴市和靖江市之间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胜利建成并通车。这座作为中国建桥史上的经典之作,无论是附属设施和管理设备、安全保卫都位居世界大型现代化桥梁的前列。它的长度在中国悬索桥中位列第一,它的沉井位列世界第一;它有全国悬索桥中最长的主缆,总长超过9.5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它的南北主塔在全国悬索桥中为最高;它的锚碇是全国最大;它的监控中心是全国最先进的;它有37个车道的全国最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阐释了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环境的内在机理,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8年市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经济增长质量对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显著降低了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2)分区域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促进了长江中游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对长江下游和上游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明显,并结合东部、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了分析.(3)城镇化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改善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而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长江经济带并不成立.从坚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原则、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制定差异化环境治理政策等维度提出长江经济带绿色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中,非常重视内河整治在中国近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展视他开发中国的策略,居于首位的为交通之开发,而开发交通的六项措施中有关内河整治的即达三项之多.一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制订了宏大的内河整治与开发计划,与筑铁路、修公路合成近代交通运输的三大支柱.为了加强国内各大经济区的联系,他要求修浚杭州至天津间的大运河、西江同长江间的古运河兴安运河,将黄河、长江、淮河、粤江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合为一体;新开辽河与松花江间的运河和其他运河,进一步开发内河航运.计划整治长江、黄河、粤江、淮河及其它河流.其中对黄河、长江、粤江的整治,规则较为详细.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存在一个包括西南地区木材、滇铜、黔铅、川米、犀象、药材等物资的“西南资源东运工程”,实际上是一种资源东西部跨区域调配,形成一个庞大的东西转运系统工程。其中,“滇铜京运”工程对云南铜矿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云南地区、长江和运河两岸交通与城镇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沿途地区民工和下层官员增收的机会。其消极意义是增大了云南、长江和运河沿线地区行政管理负担,地方政府、官员用各种手段侵占运铜经费,用不法手段弥补亏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运河沿途的正常运输和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