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文本、过去,而只有对它们的解释.近年来,人们注意到我们对于信息现象的态度变化了.对后现代主义而言,科学和信息都是遵从它们自身规律的独立的研究对象,语言和艺术并末被设定在与实在对立的位置,而是一种伪实在,因而是在实在之内的.我们现在更应该思考过去而不是研究过去.未来我们与过去的关系以及我们对过去的洞见将是一种比喻性的,而不是一种平实性的.后现代主义并不拒斥科学历史编纂,而只是使我们注意到现代主义者的恶性循环,这种循环会令我们相信在它之外不存在任何事物.但实际上,在它之外是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的整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历史编撰学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和价值观展开了激烈批判,而那种现代以来面向社会科学的历史编纂学也由此发生了巨大转变。后现代主义历史学的两个核心观点,即历史无统一性、方向性或连续性,以及历史文本乃是根据推理和语言建构而实现的,都对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过去20年中,文化史,包括日常生活史、妇女运动史等研究兴盛了起来,地方性和社会个体得到了大幅度的强调。然而对历史编纂学影响更为深远的却仍是当今的全球化进程。确信过去的真实性,知晓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遵循共同的理性尺度,容许历史阐释的多样性,或许将使我们比以往的"科学"史家更加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晴佳 《东岳论丛》2004,25(1):10-19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在史学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以揭示历史演变的大趋势为目的,即历史一线发展进步论;以中心、精英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西方社会中心论,西方精英史学,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则以打破历史一线进化、注重非中心、非精英和非理性的活动为主要特点(法国历史思想家福科等为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第二是对现代主义历史认识论的根本颠覆。现代主义的史学认识论以实证主义观念为基础,即在主、客严格区分的前提下倡导"科学史学"、"客观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则通过"话语的转折","语言学的转折"等理论对现代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否定,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性质和意义,重新区分了历史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影响十分重大,争议也十分激烈。对中国史学来说,20世纪是中国史学界全盘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进入21世纪,我们如何总结开发2000年来和20世纪中国史学的遗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新发展催生了对当代社会历史现实状况进行新阐释的理论诉求.后现代主义以其独特的研究范式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后现代转向,并对西方近代以来确立的历史进步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彻底解构和颠覆了历史进步的总体性、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历史进步的目的和历史进步的意义等核心观念.我们应当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激活、阐释马克思的历史进步理论的思想资源,从而推进对历史进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引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必须把握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生成发展的理论脉络与历史逻辑。作为当今世界性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在中国肇始于传统文化与制度实践的土壤中,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与改革开放促使其在中国学术界和文化领域迅速窜红,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发展使其撒播到日常生活领域,负面影响迅速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正在并将持续正确引领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以及反进化主义这四个方面揭示和论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共通之处 ,并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这一辩证关系出发 ,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不仅意味着西方哲学文化的一种自我深化、自我反思 ,而且也预示着中西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其隔阂对立走向理解和沟通 ,预示着文化上的“万里长城”的坍塌瓦解、文化上的“原教旨主义”业将成为地球上绝迹的文化恐龙。文章最后认为 ,人类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带给人类的是资金、技术、资源、信息的共享 ,而且也必将使人类各种文化传统共存共荣 ,必将使人类文化跨越民族而走向真正的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九玉 《东岳论丛》2000,21(3):102-105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已经传入当代中国。尽管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于西方社会的批评具有其合理性,不乏真知灼见,但后现代主义哲学所宣扬的基本思想不适合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况。因而,当代中国应当拒绝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9.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今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单视角和简单化的做法,有必要借助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采用多视角观察问题和从关系的角度思考的研究方法,以期提高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各方面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化,造成文化生态失衡,出现精神危机和伦理道德失范。为此,应充分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完善社会制度,建立有效机制;创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建立正确的生活范式,以抵制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职业历史学家必须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回答什么是历史、历史的真相、历史的客观性以及历史学的功能等问题而构成的知识论预设 ,是 19世纪以来历史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 ,而这一切都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摧毁 ,并业已危及历史学的生存。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作出积极回应 ,不仅是史学理论研究专家的任务 ,而且是职业历史学家的职责。职业历史学家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实际经验 ,可以而且应该为这场辩论作出自己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思潮:解读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经过发展,呈现出极端否定性与建设性两种向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追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包容、衔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立足于自身语境,批判性地吸收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成果,克服现代化的负面效果,以绕过西方现代化所走过的弯路.并立基于合理的学术态度与文化立场,对"拒绝后现代主义"的口号进行批判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经过发展 ,呈现出极端否定性与建设性两种向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追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包容、衔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应立足于自身语境 ,批判性地吸收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成果 ,克服现代化的负面效果 ,以绕过西方现代化所走过的弯路。并立基于合理的学术态度与文化立场 ,对“拒绝后现代主义”的口号进行批判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自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学、哲学与众多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是现代性体系的综合反映,对此剖析必须有宏观、中观与微观等多项思维,并以根本制度变革为基础对其加以批判改造.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思潮,其本质特征是"颠覆性".中国当代部分影视剧承载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它们颠覆传统作品中主题的庄严与宏大、人物的严肃与崇高,并大量使用后现代主义的戏仿、拼贴等创作手法,同时也注重传统审美,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正义、善良等精神.这类影视剧的社会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它们在满足广大观众娱乐需要的同时也有媚俗等负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于六十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社会,八十年代后影响到了中国的文化领域,后现代主义毕竟是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产物,是西方所谓“意识形态终结”思潮的一种具体表现,它本质上不适合于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面面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当今中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思潮既给人文社会各个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散播、生根、发芽与结果.而《后现代主义无助于解决中国问题》一文对这一思想资源的理解陷入了流行的窠臼之中:过度夸大其解构维度,严重忽视其建构维度.以此为基础,该文张冠李戴式地批评中国的后现代主义保守.虽然后现代主义不能包治百病,但它确实可以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真切体会后现代主义哲学所蕴含的精神意蕴,就会发现:后现代主义哲学不仅不会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相矛盾,相反,它将为中国现代性建构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具体来说,“后现代精神”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后现代意识”是中国高起点的现代性战略的必要内涵:“后现代向度”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历史思想现代化的演变也可以概括为一部意义缺陷或失落的历史,如今,它面临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后现代主义思想谴责历史思想现代化中的意义缺陷.历史思想在根本上处于危险境地的是方法论上的合理性,它把历史构建为一门相当独立于它的各种变体的科学学科.正是这种合理性,作为人类生活实践之文化定位的原则,已经导致了这种合理性既无法对付又费解的境况.不过,历史编纂中的后现代转向也存在定位缺陷,我们应当唤醒历史理性来弥补这种定位缺陷.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解决后现代主义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后现代主义批判的理由。无论是 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同情者还是它的批评者来说,理由问题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没有理由,就没有理论 的说服力,所以现在人们所讨论的后现代主义常常是一些口号。另一个问题是后现代主义的时代性。研究 者一般都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时代性涉及到适用性。如果现代主义和后现 代主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代,那么后现代主义之于通往现代途中的中国则是文不对题。本文最后提出, 后现代主义既是对启蒙的批判,也是对启蒙的继承,因此后现代主义意味着一场新的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