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我国会计目标的演进过程,分析了证券市场发展对我国会计目标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在现阶段证券市场对会计目标存在的制约和对会计目标的背离现象,并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将证券市场中的会计目标合理化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章  韦维 《领导科学》2016,(5):15-19
政策适应力突出了政府在国家战略下对信息的动态捕捉和对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强调了政府对政策目标和方案的有效把控,关注了政策的协作落实。本文以复杂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复杂领导力的学习借鉴,从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角度定义了政策适应力概念的五个维度:环境辨识力、目标明确力、方案选择力、协作执行力和追踪决策力,并从政府的行政、调适和赋能三个功能视角对政策适应力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笔者认为,国家战略语境下政策适应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实现政策能力的三大功能,有助于政府积极回应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行政环境,在维护传统科层体制的基础上进行政策能力的创新,以此取得更高的执行效率和更好的执行效果,从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方便公众对其行使监督权力,并将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变化等资料向社会公开,使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证券市场的情况。所以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我国政府监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对于提高证券市场透明度、保护其股东的利益、防止欺诈行为从而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简单的介绍,其次分析了我国现行的证券市场披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政策。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执行是把公共政策从观念形态的分配方案转化为现实效果的动态过程。公共政策执行有效与否,事关政府的公信力,事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事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在现在生活中,随着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公共政策执行的难度越来越大,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日益突出,它严重影响到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损害公共政策的权威性,甚至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妨碍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相关政策工具及其变动影响总需求或总供给以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财政策略,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是指通过一系列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手段的运用,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货币政策是指调节整个经济社会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达到货币当局希望实现的目标的程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二者的有效性决定着宏观调控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但其生产存在着弱质性。政府对其实施补贴政策,而如何选择补贴方式保证政策的有效发挥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农产品产出不确定情境,探究政府补贴方式的选择——是锁定农产品目标价格还是按种植规模进行定额补贴更为有效。为了缓解农户的资金困境以及政府部门在社会服务方面所面临“市场失灵”的风险,本文在农业供应链中引入社会企业,并建构农业社会企业与农户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寻求目标价格补贴和面积补贴两种机制下供应链各成员的最优决策。研究发现:与面积补贴政策相比,当政府的补贴率较高时,目标价格以平均价格水平作为动态的目标补贴价格,使得补贴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实现社会福利的增长;相较于目标价格而言,面积补贴可以通过调整每亩农田的补贴标准进而从补贴效果上更能促进农户收入以及农户生产投入量的提升,因此政府可根据当期的政策目标灵活选择合适的农业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以维护地方发展秩序、促进地方社会与经济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一方面,对上的目标。贯彻上级政府的方针政策,确保全面发展方向,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另一方面,对下的目标。科学制定和执行地方发展政策,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地方政府的根本宗旨。这两个目标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构成了有效地方政府的基本前提。但在现实生活中,地方政府的这两个基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券一级市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军波  邓述慧   《管理科学》2000,3(1):45-52
根据现代证券市场理论 ,利用 VARMA模型研究了中国证券一级市场最近三年的发展及相关证券市场变量对证券一级市场的影响 .发现当前我国的证券一级市场存在着超额报酬率 ,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我国证券一级市场存在超额报酬率的可能的解释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和碳税情景下碳减排二层规划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黎明  殷建立 《管理科学》2016,29(1):137-146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碳交易和碳税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碳减排市场激励手段,实施碳交易和碳税并存的复合型政策比只实施两者之一的单一型政策更易被接受、减排效果更好,该观点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在复合型碳减排政策框架下,政府和企业如何决策以平衡减排与低碳效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成为碳减排政策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更是实践复合型碳减排政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发现,复合型政策情景下,碳减排决策过程表现为一个二层决策机制,即政府作为负责碳减排总体计划和控制的上层决策者,企业作为享有碳减排自主决策权的下层决策者。同时,政府拥有碳排放权配额和碳税水平两个决策变量,目标是实现碳减排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企业拥有碳排放量和产品价格两个决策变量,目标是实现自身碳减排经济效益最大化。 基于二层决策机制的层次性和动态反馈性,构建碳减排二层规划决策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很好地反映了政府与企业间的碳减排优化决策过程,兼顾各参与方的减排利益。政府通过决定初始免费碳排放权配额和碳税水平来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影响企业的减排决策。由于企业的利益诉求是政府碳减排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政府减排目标的同时不会过分损害企业利益,从而保护企业开展碳减排活动的积极性。在政府的决策影响下,各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并考虑消费者的产品低碳偏好,确定碳排放成本最优和经济利益最佳的实际碳排放量和产品价格。显然,与单一型政策相比,复合型碳减排政策体系下企业享有更高的减排决策弹性。 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验证碳减排二层规划决策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可作为政府及企业碳减排的有效决策支持工具,对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三阶段的博弈模型来研究节能补贴政策对绿色产品设计的作用机理,并给出了政府在两个目标(最大化单位产品节能指数或最大化总节能指数)下节能补贴合同的最优设计.此外,论文还分析了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总量在两种合同下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补贴预算较低时,两种目标下的最优合同是一致的,此时企业和消费者并没有从节能补贴政策中获利;在最大化总节能指数的目标下,当补贴预算较高时,企业和消费者皆从节能补贴政策中获利.  相似文献   

11.
证券交易所作为市场经济的轴心,其高效运行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规模和竞争力都不断进步,这与其在国际化层面的落后表现不符。在Lo(2013)对全球最大45个交易所的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拓展了交易所国际化程度的指标,并且采用面板数据,针对沪深两所的竞争力变化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利用2008年至2016年的面板数据和DEA-Malmquist方法研究沪深两所上市和交易竞争力的动态演变,并且给出近五年来45个证券交易所竞争力发展速度的排名。其次,本文利用2016年的截面数据和context-dependent DEA方法研究沪深两所当前的上市和交易竞争力以及国际化程度排名,并且将2013年的国际化程度排名与2016年进行对比,研究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Lo(2013)的评价结果相比,两个交易所的综合排名快速提升,上交所的上市竞争力和深交所的交易竞争力已经跻身前列,但两市的发展并不平衡,尤其是上市竞争力差距明显。相对于2013年,沪深两所的国际化程度均有所提升,说明沪港通、深港通和QFⅡ等开放政策及市场规范建设措施成效显著,但总体处于落后水平,这是制约沪深交易所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为了尽快打造世界一流的证券市场,实现资本强国目标,我们应该借鉴新加坡、香港、印度等市场的成功做法,重点做好去"政策市"和推进国际化两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分红政策和股东保护监管,丰富交易品种,扩大互联互通,开设"国际板"等。相比国内外同类文献,本文创新引入了国际化程度指标,组合运用DEA-Malmquist和context-dependent DEA方法,并聚焦于国际情境下的沪深交易所竞争力动态演变和政策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影响股市的政策分为五类,检验股市的政策效应;并以新浪财经博客为投资者之间社会互动的媒介,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和社会网络研究方法,构建反映投资者之间社会互动程度、情绪属性以及社会网络中心程度的变量,探讨社会互动对股市政策效应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舆论导向政策对股市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证券供给需求性政策、货币政策显著提高股市波动率,市场创新与市场交易制度显著降低市场波动率.同时,投资者对专业性政策的解读显著依赖于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会放大货币政策对股市收益率的正向影响,加剧证券供给需求性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平缓市场创新与市场交易制度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而不影响舆论导向政策对股市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刻画异质交易者并存证券市场的演化动态,分析非理性交易者在市场中是否会最终灭绝,建立了一个随机动力系统模型,将新进入者对市场演化长期均衡的影响纳入模型,描述作为开放系统的证券市场演化轨迹。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讨论了模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分析了市场演化系统的长期发展动态,证明在一定条件下,非理性交易者也可以在市场中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上海股票市场股利政策信息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采用累积超额收益法对上海股票市场的股利政策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沪市股利政策信息传递效应存在性及其特征。实证研究的结论对揭示我国股利政策的信息传递效应和规范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We study the existence of dynamic equilibria with endogenously complete markets in continuous‐time, heterogenous agents economies driven by diffusion processes. Our main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on the transition density of the state variables, market completeness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primitives of the economy. In particular, we prove tha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market completeness is that the volatility of dividends be invertible and provide higher order conditions that apply when this condition fails as is the case in the presence of fixed income securitie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research, our formulation does not require that securities pay terminal dividends, and thus allows for both finite and infinite horizon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证券市场中Beta系数的存在性及其相关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存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描述的Beta系数,本文发现,使用不同市场收益率的算法计算出来的Beta系数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存在以不同的方法计算得到的Beta系数,在相同的研究过程中得出不相同的结果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证券市场,至少是在本文研究的时间区间段,CAPM模型是成立的。本文还发现,中国证券市场中Beta系数并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但是在按照是否被纳入计算成份类指数的标准将股票进行分类,即分为成份股和非成份股,这两大类股票的Beta系数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还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几乎不存在支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无风险收益率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流动性与交易者群体变动的混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角度,利用交易者群体可变的动态模型,分别在确定与不确定性金 融环境下,研究离散交易状态下市场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交易者群体变动的混沌条件. 结果 表明,市场流动性的最低标准是买卖双方的交易者群体要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市场达到稳定流 动性的时间与描述离开股市交易者的参数有关,通过交易制度对交易者群体参数的影响,可实 现对市场过程的控制,最后给出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8.
We prove existence of equilibrium in a continuous‐time securities market in which the securities are potentially dynamically complete: the number of securities is at least one more than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sources of uncertainty. We prove that dynamic completeness of the candidate equilibrium price process follows from mild exogenous assumptions on the economic primitives of the model. Our result is universal, rather than generic: dynamic completeness of the candidate equilibrium price process and existence of equilibrium follow from the way information is revealed in a Brownian filtration, and from a mild exogenous nondegeneracy condition on the terminal security dividends. The nondegeneracy condition, which requires that finding one point at which a determinant of a Jacobian matrix of dividends is nonzero, is very easy to check. We find that the equilibrium prices, consumptions, and trading strategies are well‐behaved functions of the stochastic process describing the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We prove that equilibria of discrete approximations converge to equilibria of the continuous‐time economy.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udies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in dynamic markets with a finite number of partially informed strategic traders. It shows that, for a broad class of securities, information in such markets always gets aggregated. Trading takes place in a bounded time interval, and in every equilibrium, as time approaches the end of the interval, the market price of a “separable” security converges in probability to its expected value conditional on the traders' pooled information. If the security is “non‐separable,” then there exists a common prior over the states of the world and an equilibrium such that information does not get aggregated. The class of separable securities includes, among others, Arrow–Debreu securities, whose value is 1 in one state of the world and 0 in all others, and “additive” securities, whose value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sum of traders' sign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