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是循环经济理论在社会层面的实践,它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知识资本为内生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统一.因此从“3R”、知识资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已成为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知识资本、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而且反映了“3R”、知识资本、技术创新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来自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统计数据的演示运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经之路,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必要环节.可以依据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循环经济系统的构成,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灰色"特征和指标权重的重要性,应用灰色关联方法评价循环经济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唐燕 《社科纵横》2013,(1):42-4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当前中国原生矿产开采力度不断加大,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日益降低。同时城市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旧机电设备、汽车、家电等废弃工业品,蕴涵着大量的可回收资源。规模化、高价值循环开发、利用城市这座永不枯竭"城市矿山",开发"城市矿产",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深刻阐述了开发"城市矿产"的意义,分析了开发"城市矿产"的困境,提出了促进"城市矿产"循环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争夺国际发展制高点的一场新竞赛.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提高人们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加强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加紧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以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空白,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国应总结以往的循环经济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立法模式,创制四个层次,即基本的、综合性的、具体行业资源的、各地方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问题,其基本理念是公平、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对促进循环经济具有源头控制作用.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应成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发展的新的动力.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自然资源物权上,形成了自然资源物权公平、节约和保护价值追求,并促使立法者转变将自然资源作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单一物的看法,注重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和权利主体的积极义务,确立可持续利用原则,修订传统物尽其用的内涵,推动自然资源物权主体制度、利用制度和救济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杨代友  刘江华  张强 《探求》2007,(4):13-17
广州发展循环经济已具有一定基础,资源效率和循环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循环经济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发展理念、政策法规、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为促进广州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从规划、制度、产业政策、技术、参与机制、试点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际城市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现代国际城市作为世界城市体系的高级阶层,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别总结了理论界对现代国际城市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最新成果,特别是对现代国际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总结了目前学术界特别是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北京市建设现代国际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发展首都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首都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并首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议题。本文论述了发展首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政策和措施,并对进一步发展首都循环经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春梅 《社科纵横》2005,20(5):56-56
循环经济理论源于世界环境保护思潮,是人类面对环境制约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来的。本文基于循环经济有关理论,探讨了中国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从制度建设、政府宏观调控、公民生态教育及生态道德的培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制度创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制性创新,另一种是诱致性制度创新,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构建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定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发展城市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民 《学术交流》2002,(3):79-81
城市已成为现代旅游开发中的一个特殊客体 ,并日益成为现代旅游和现代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旅游需要构筑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等条件 ,城市旅游应重点开发观光旅游、文化类专项旅游、民俗节庆、公务、康体休闲等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3.
赵迎春 《社科纵横》2010,25(12):122-123,129
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文献信息的电子化给采编部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图书馆现代技术环境下采编工作与传统采编工作的比较,提出了现代技术环境下采编工作的新模式,及其工作人员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周爱春  陈松林 《创新》2007,2(2):92-97
发展循环经济引入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并从技术学、生态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用政策和法律手段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建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是必须的,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本文从法哲学角度探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以及发展循环经济新的伦理观、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国实践活动,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多系统或要素在相互协调、约束和规定下的复合系统,本文以系统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一个便于获取统计数据的多系统、多层次的区域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循环经济总系统和各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建立协调度模型,全面反映区域循环经济各系统的变化趋势以及备系统发展的协调程度,客观地评价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国外循环经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作为倡导与环境和谐的一种科学思想理念和先进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借鉴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有关政策作为循环经济实践经验,我国应系统等规划,科学决策,调整资源价格,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等规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提高,中国的油气资源日渐短缺,油气资源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国家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国GDP要比2000年翻两番。如果能源利用效率维持现状,就意味着中国能源产量也要翻两番。只有实施循环经济,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才能保证中国不缺油。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扩散效应与城市功能转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经济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导制造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型服务业成为城市现代化的载体和依托,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由辅助性产业逐渐上升为主导性产业。与制造业密切融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城市空间的作用呈现出立体、全方位、多层面特征,可简约地将其概括为集聚与扩散并存运行的两个空间特征。现代服务业以其强大的支撑作用,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新型资本集聚和专业分工的深化,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等多种方式,增强城市产业的空间竞争力,从而优化城市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现代服务业既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省会城市,哈尔滨市迫切需要确立现代服务业作为集聚、辐射发展的主导产业,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以此推进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省会城市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在城市问题上仍存在着不少理论混乱,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人依然囿于现代性的立场看待城市问题,现代主义喜欢把城市看作一个物质性的存在。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把城市看作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现代主义更多关注的是城市带来的GDP,从而忘记了城市为市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主张以人为本,用一种饱含人性的目光看待城市及其发展。应从建设性后现代的视角看待生产性城市的概念、对城市的传统、城市的税收政策、城市的人口、城乡价值观以及城市腐败等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所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用创新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