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尹会一治豫述论王珂尹会一,字元孚,号健余,河北博野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先后担任过襄阳知府、扬州知府、两淮盐运使、两淮盐政等职。由于政绩卓著,于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调署河南巡抚。在任三年,他深入体察民情,督课农桑,导民种树,提倡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初盐务改革与近代化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初国内对改革中国盐务的几派主张明清以来,我国封建盐务管理制度积弊日久。盐务皆由各省自行办理,上缴中央的盐税收人为数有限。辛亥革命以后,各省政府几将盐税全部截留,自民国成立到民国二年十月,各省解交中央的盐款只有260万元,而从盐款中扣留作为中央协助各省之款达1400万元。地方的盐政机构设置庞杂,漫无系统,一方面对场产向无管理,对于盐的产量及放盐数目无从稽查,走私漏税十分严重;另方面税法紊乱,没有统一的税率,各种名目的附加税,全国多达700余种,而且各地衡量既不一致,所收钱币又异常复杂,要想切实稽核所收盐…  相似文献   

3.
宋志东 《东岳论丛》2008,5(2):156-158
近代山东成为独立盐区,但是仍然沿用传统盐政管理方式。时至清末,山东开始了中央盐政机关主导下的改革,自行管理的体制从此发生变化。民国时期,由西方资本主义参与管理的盐务稽核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启动了山东盐政近代化。盐政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清末,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改革又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盐政近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种力量纠缠在一起,充满了新旧事物的矛盾斗争,传统和近代因素出现伴生现象,二者不断进行斗争、筛选、定型,呈现出二重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清朝和民国时代的大多数时间里,两淮盐业实行专商制度。掌握政府核心权力的高官乃至皇帝,凭藉操纵盐务政策,制定偏向性的优惠措施,成为盐务的最大受益者。与盐务相关各阶层所获得的利益,不是基于同等机遇,而是基于与国家核心权力的亲疏远近的关系。由此造成国家权力被利益集团所利用,从而大肆进行寻租活动,使国家权力愈加腐败。  相似文献   

5.
清代文坛和官场曾出现不少山东德州籍名人,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卢见曾即是其中之一.卢氏在雍正和乾隆两朝宦海沉浮近四十年.先后在扬州两任两淮盐运使,并在学术和文坛颇有建树,深得时人称赞.  相似文献   

6.
何桂清在咸丰后期出任两江总督并兼管两淮盐政,为增加税收,他改变旧有的就场征课办法,推行设局征课,后续又进一步变成官为定价。经过何桂清的改革,两淮盐税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大量用于军需。但何桂清的做法,也彻底改变了自道光以来的两淮票盐体制,成为曾国藩等人改革的前导。  相似文献   

7.
丁宝桢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1877——1886年他出任四川总督期间所进行的盐政改革,在四川近代史和晚清盐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丁宝桢的盐政改革主张和改革实践及其历史功过试作评述。  相似文献   

8.
盐官的设置是元代盐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元一代,南北得以统一,元统治者对全国较大的几个盐运司的官员进行了统一设置,并罢去一些规模较小盐司的官员,这反映了统一局面下元统治者宏观调控,抓大放小的管理思想.随着盐务管理体系(盐运司一分司一盐场)的建立,元统治者整合金代盐官体系和元初转运司体系,相应建立了盐官体系,进而推广至南方产量较大的两淮、两浙及福建盐区.这是全国统一局面下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央垄断盐业,加强中央财权的重要表现.元代盐官体系盐运司官员设置的规范化使元代盐法在理论上臻于完善,并成为明清盐官设置的样板.  相似文献   

9.
俞德渊(1778—1835),清宁夏府平罗县人。清代有名的循吏,嘉庆、道光年间经世致用派中的一员。由翰林外放江苏,为官实政在民,被陶澍、林则徐所倚重,在东南三大政河工、漕运、盐政等方面颇有建树,尤以协助陶澍整顿两淮盐政为其仕途顶峰。关于其生平,前人很少有专文论及,本文结合史料,对于他的科举、政绩作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清代文坛和官场曾出现不少山东德州籍名人,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卢见曾即是其中之一。卢氏在雍正和乾隆两朝宦海沉浮近四十年.先后在扬州两任两淮盐运使,并在学术和文坛颇有建树,深得时人称赞。沈起元称誉:“余同年卢子抱孙,山左名士,擅诗歌,通古今,抉理治事,如昆刀切至,庖丁解牛,  相似文献   

11.
晚清福建票盐改革时,盐务课厘总局及其附属机构在保障、提高盐课收入方面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治六年,台湾道吴大廷在台设立盐务总局,希冀改革台湾盐政,并为闽省财政筹集税源。台湾盐务总局的设立,长期以来被视为台湾盐专卖制度由商运商销转为官运官销的分水岭。事实上,该机构的设立并未改变台湾盐务的运销方式。对清季台湾盐务总局的评价,应当从缉私、抽厘等方面加以分析,并结合其与地方州县的博弈,从晚清财政转型和东南海疆防务构建的大历史背景中多元化地认识该机构的运作与局限。  相似文献   

12.
王润英 《北方论丛》2024,(3):110-118
晚清名士何兆瀛现存的日记保留了他人生几个重要阶段的记录。特别是在京师生活五十载后,何兆瀛以浙江杭嘉湖道、两广盐运使的身份分别去到浙、粤二地,作为相关事务的亲身参与者,他深度接触到攸关国家命脉的科举、海塘、盐务等要项。他以日记书写的“附近”,是普通人和多数官员不曾经历的“远方”,密切关联着当时的国情前沿,如同一面镜子,映现出独特的晚清镜像。  相似文献   

13.
乾隆五十八年是扬州文学的转折点。两淮盐运使曾燠的到来,为扬州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九峰园秋禊的举行,《邗上题襟集》的刊刻,以及题襟馆的建立,是扬州文学兴起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盐务进行了重新整顿,加强了管理,使盐务的产、运、销、税、缉五大要政归于一统。将盐务管理纳入到法制化轨道,还收回了盐政主权,推动了盐务管理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此时对盐业尚无全权统制之力;在税率管理方面,政府只注重财政收入,而不注意国计民生,使盐成为搜刮人民的恶税。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对苏区实行食盐“专卖”政策,不仅严重摧残了苏区人民的身体,而且影响了整个盐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乾隆年间,两淮盐商依仗清王朝赋予的政治经济特权,在盐务官员的庇护和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垄断两淮食盐贩卖的厚利,并因此发展成为挟资千万、富比王侯的巨大封建商业资本集团。拥有巨资的两淮盐商,其资本流向是多方面的,他们除将部分财富耗费于购置田产和奢侈消费外,还将大量资本回馈社会,积极投身于救灾济荒、筑路修桥及抚孤恤贫等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6.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广东丰顺汤坑人。从1854年他三十岁的时候入广东惠潮嘉道李璋煜幕起,到1882年病逝止,先后做过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做过万安知县、苏淞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苏州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兼台湾学政、总督衔会办南洋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其仕宦生涯达三十年,写下大量著作,但大部分没有公开出版,尤其是包容了他大部分公牍、奏疏的著作集《丁禹生政书》,过去未刊行过,国内仅有一个抄本,现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此书按从政时期分编为六种,即《藩吴公牍》、《巡沪公牍》、《淮鹾摘要》、《淮鹾公牍》、《抚吴奏稿》和《抚闽奏稿》,共三十六卷。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邓子恢同志在安徽度过了八年的战斗生涯。他先后担任过新四军皖南军部政治部副主任兼民运部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兼淮南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主任、新四军苏北新军部政治部主任兼第四师政治委员、淮北党政军委员会书记和淮北区党委书记等领导职务,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两淮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安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历史功绩,将永远铭记在安徽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18.
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兰州学刊》2000,(1):61-63
姚莹(1785年~1852年),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如。安徽桐城人。嘉庆进士。姚莹一生为官四十余年,初任平和、龙溪知县,后调台湾署海防,噶玛兰同知,累迁两淮监掣同知、护盐运使。道光十八年,擢台湾兵备道。道光二十一年秋,与台湾总兵达洪阿一起抵抗英军的侵犯,取得了很大胜利。鸦片战争议和成,姚莹被总督怡良诬以妄杀敌俘,逮问。后以同知直隶州发往四川效用。咸丰初,任广西按察使,命参大学士赛尚阿军事,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一、“喋血饮恨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使风雨飘摇的中…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家之一的山东聊城海源阁的创始人杨以增,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乾隆五十二年(1787)九月十六日生于聊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杨兆煜,嘉庆三年举人,曾任山东?墨县教谕杨以增从小勤奋攻读,博览群籍,17岁入庠,32岁中举,35岁殿试赐进士,历任知县、知府、道员、两淮盐运使、巡抚、总督等职.他克已奉公,为官清正廉明.在贵阳任内,平治冤狱,为民除害;在河南任内,修坝治黄,为民兴利,政绩颇佳.1856年卒于江苏清江浦任所,谥号"端勤".  相似文献   

20.
范祥是北宋中期著名的盐政改革家和擅于治边的地方长官.他在主持陕西盐政期间,先后进行了两次盐政改革.他所创立的"钞盐法"对两宋及后代的盐政都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范祥盐政改革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对北宋中期范祥的盐政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