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人说,香港的生活节奏是紧张的。每天下班之后,即已筋疲力竭,就在这繁忙的工作之余,夜深人静之际,他埋头创作。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追寻》,小说散文集《强者的力量》、《香港内外》,散文诗集《夜曲》,而中短篇小说集《香港逸事》、散文集《迥音壁》也已交出版社处理。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小说、散文、散文诗新作散见于报刊。他也写过评论,如他给香港文学研究出版社的《艾青选集》、《蔡其矫选集》所写的前言。这一切说明:他不仅具有各种创作才能,而且勤奋。他,就是近年来香港新崛起的青年作家陶然。  相似文献   

2.
姜若辉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青年作家。他写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散见全国的大小报刊。目前,他正在潜心长篇小说《单身贵族楼》的创作中。从他已出版的报告文学集《那颗颗闪烁的星星》、中短篇小说集《白芒》和将要出版的长篇小说《滴血的玫瑰》及其它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具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梅汝恺,1928年生,江苏阜宁人。他是一位深得广大读者喜爱的当代作家和翻译家。梅汝恺首先是一位作家。50年代初,他的中篇报告文学《我在清水塘》使他一举成名,接着他出版了长篇小说《农场的女儿》,连续发表了10余篇短篇小说,成为年轻的专业作家,可惜的是由于1957年的政治风波,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艳阳春》和即将投拍的电影文,学剧本《扬子江头脚步声》终归夭折。在沉默了22年之后,历史进入新时期,梅汝恺重返文坛,先后创作和发表了百万余字的长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散文新作。经结集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4.
普列姆·昌德是印度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25年出版的《舞台》,在他创作的全部长篇小说中,是最长的一部,也是颇有代表性的一部。一虽然有些论者认为,这部作品还比不上《博爱新村》(或译《仁爱道院》),但也有些论者认为,其价值和地位,仅次于他最成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戈丹》。1980年,庄重同志翻译  相似文献   

5.
《诗辨新探》是先师郭晋稀先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精心撰写的一部专著。郭先生在《红旗手》(《甘肃文艺》) 1 961年第 1期上开始发表他的《文心雕龙选译》 ,是国内最早进行《文心雕龙》今译工作的学者。 1 963年 ,他的《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出版 ,次年香港建文书局加以翻印 ,后香港中流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又加翻印 ,流布港、台及国外。 1 982年郭先生出版了《文心雕龙注译》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又应岳麓书社之约 ,撰《白话文心雕龙》。所以 ,他以研究《文心雕龙》而知名于海内外。意大利汉学家珊德拉教授对郭先生说 ,她研究《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6.
《源流》2010,(17)
这个九月,云淡风轻蓝天高。人们说,九月离收获近了。都说金秋十月啊。刘傅海的长篇小说《圈里圈外》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令人高兴的事。刘傅海是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至今出版个人著作十三部,《圈里圈外》是他继去年出版《半岛》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一位厅级干部,退休后为革命老区建设奔走呼号,年届古稀依然笔耕不缀,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7.
论叶圣陶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是我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著名的小说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另外,还有一些小说收入散文小说集《脚步集》和《西川集》等书中。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知识分子,特  相似文献   

8.
林振宇 《社区》2010,(17):6-6
林非先生是我敬重的学者、散文家。作为学者,他著作颇丰,已经出版了《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文学研究入门》等多部学术论著;作为散文家,他创作了《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等多部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最后的狼     
迈尔文·伯格斯1954年出生在伦敦,31岁时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迈尔文是位勤奋、严谨的作家,迄今出版了七部中长篇小说,发表了多部剧本和多篇短篇小说,多次获得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卡内基奖,其作品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最后的狼》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狼的故事,但它却与我们以往读过的这类故事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0.
西德尼·谢尔顿(SidneySheldon,1917-)是当今美国极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他早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美国空军服役。退伍之后,他为百老汇写剧本,曾获戏剧“托尼”奖和电影“奥斯卡”奖。60年代末他改写小说,于197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探脸》,获“爱伦·坡”奖。此后他先后发表了《午夜情》、《巨星孤影》、《假如明天来临》等八部长篇小说。他的小说出版一部畅销一部,基本上都列入过全美十大畅销书榜,光是英文原著已销售达亿册,并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谢尔顿的通俗小说为何拥有这么广阔的市场和如此众多的…  相似文献   

11.
钟晓阳,1962年生于广州,五个月大时全家移居香港,父亲是印尼华侨,母亲是东北沈阳人。她在香港长大并受教育,现定居美国旧金山。 钟晓阳是早慧的才女,在香港有“小张爱玲”之称。她从15岁起就涉足文坛,小说,散文,诗歌全面开花,屡次获香港文学奖散文组冠军。18岁时以长篇《停车暂借问》轰动港台文坛,随即先后出版了诗散文集《走过》,中短篇小说集《流年》、《爱妻》,散文小说集《春在绿芜中》,散文集  相似文献   

12.
《十八春》是张爱玲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书于1950年。作者以笔名梁京在《亦报》上连载了一年之余,1951年11月即由《亦报》社出单行本,遂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下来,此书也是她所写字数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1968年,作者将《十八春》的内容删改后重新定名为《半生缘》,在《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  相似文献   

13.
曹华 《金陵瞭望》2007,(17):64-64
60岁的曹华是我市溧水县晶桥镇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2003年春天,他萌发了创作小说的念头。他从文具店买回厚厚一摞小学生用的方格本,从此开始了旁人无法想象的“爬格子”生涯。老曹写作艰辛而痴迷,常常写着写着天就亮了,脱了皮的手无法握筷,他有段时间只能用汤匙吃饭……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4月,他终于完成了33万字的长篇小说《九曲十八弯》。今年春天,中国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老曹的心血之作,而老曹《风云三部曲》的第二部《三九严寒天》目前已写出了110万字,第三部《九九春光见》也正在孕育之中。据了解,曹华是溧水县正式出版长篇小说的第一人。消息传出,人们纷纷赞叹老曹的执着奋进精神。老曹为什么要写书?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来听一听老曹的心声吧。  相似文献   

14.
刘白羽是我国当今散文大家之一。在他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五十周年的今天,总结他在新时期十年的创作新经验,无论对他本人的创作,还是时繁荣我国散文创作,都是极有意义的。 在祖国进入新时期的大飞跃中,刘白羽也开拓了自己散文创作的新历程。正如他自己所说:“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到来了,那些积聚的形象,象火一样一触而发,我意想不到地写出《巍巍太行山》;而后又写了《昆仑山的太阳》、《樱海情思》、《罗马》、《翡冷翠》;最近又写了《翡翠城》,《海上日出》。我走向散文创作一段新的历程。”十年间,他出版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海天集》三个散文集。还写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记朱德同志》。另外还有多篇散文散见于  相似文献   

15.
魏巍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歌、散文作家。早在三十年代末期,他就开始了创作生涯。他写过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散文,也从事过长篇小说以及中篇小说、歌剧和电影文学创作。其中长篇小说《东方》,是一部有特色、有创造、有成就、有影响的优秀力作,曾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但成就最高、最能显示他的风格特点的,还是报告文学。特别是反映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斗争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象《汉江两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臣仆》的作者亨利希·曼(1871——1950)是德国近代文坛上一位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以批判资产阶级社会,暴露法西斯的反动本质,揭示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为主题,写下了19部长篇小说,55个中短篇小说,11部剧本,和以宣传他的民主观,表达他对革命、对社会主义向往为内容的大量政论与散文,为德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是从老舍的《一些印象》中节录下来的。最初发表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出版的《齐大月刊》一卷六期上。在一九四二年出版的《国文杂志》上曾作范文介绍,后又选入《开明新编国文读本》。老舍于一九三○年从新加坡回国后不久,便接受了齐鲁大学的聘书来到济南,任该校文学院副教授,同时兼任《齐大月刊》编辑。他在任教的四年中,始终不肯同统治学校的洋人、军阀和教会势力同流合污,而是疾恶如仇,主持正义,始终坚持自己的严正立场。在任教之余,他勤奋地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写下了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牛天赐传》、《离婚》,短篇小说集《赶集》,还有许多散文、诗歌和翻译文稿,陆续刊登在《齐大月刊》、《论语》  相似文献   

18.
何为同志是当代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浙江定海人。他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抗战前夕,当时他还是十五岁的中学生,就在著名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路》。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抗日战争期间,何为参加了上海的救亡慰问团,秘密前往皖南新四军总部访问,返回上海后写成散文特写集《青弋江》(一九四○年出版)。解放后,何为在上海、福建长期从事电影工作,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了《第二次考试》、《织锦集》和报告文学《张高谦》等。“四人帮”覆灭之后,他青春焕发,文思飞涌,写出了许多散文。一九八○年出版了《临窗集》,这是他建国三十年来优秀散文作品的自选集,其中一半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作品。去年又出版了两本集子,《闽居纪程》是作者迁居福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年十二月中州书画社出版的《歧路灯》,是清人李绿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栾星同志为整理、校注这部小说曾花了十年功夫,认为它“是清人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之外,又一巨著”。(《歧路灯·校本序》——以下简称《校本序》)姚雪垠同志为《歧路灯》作序,指出《歧路灯》的产生,“标志着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第三阶段已经成熟”,“必须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史中给予应有的地位。”《歧路灯》的出版,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20.
冯晓蔚 《中华魂》2012,(11):49-51
1978年6月13日,作家柳青猝然辞世,千百万读者期待他写完《创业史》的愿望,再也不能实现了! 柳青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宝贵贡献的作家。1960年,他的《创业史》第一部出版,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的成熟。文艺评论家们把《创业史》列人现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中.认为它是建国以来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