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一要米(材料),二要巧(技术),有了这两样才能做出好吃的饭来。写文章也是这样。一要内容,二要有技巧,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学生的作文也是这样吗?也是。作文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书面语言的训练,跟一般写文章不完全一样,可这类问题没有什么不同。学生拿起笔来,同样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里着重谈谈写什么——学生作文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常常听老师说:“学生作文内容贫乏。”常常听学生说:“作文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2.
提起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很多教师都会眉头紧皱。的确,稍稍一读学生的习作,谁都难免会有此感受:写活动,必有野炊;写事情,必有让座位、扶盲人;写人物,眼睛、鼻子、声音,男女老少都是一个模样。过去的一篇《小木船》,曾“克隆”出多少的“文具盒”“纸飞机”“四驱车”……“作文难”不仅“难”住了学生,更“难”倒了辅导的教师们。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会指导学生作文,不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就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只是进行了一半,因为好的文章不仅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分写,七分改”。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不辞辛劳地替学生逐字逐句地修改作文,往往把一些超出学生见识之外的语言强加给学生。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思维不发展,观察事物不全面,甚至出现作文的“懒惰”行为。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听到初中生这样嘀咕:“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学生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怎能写…优美的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然妙笔生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否则学生的写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即内容和形式两个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指导作文应该求稳。大部分教师把写作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形式上.着重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对于内容“写什么”方面.则关注不够、指导不够。  相似文献   

6.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实现这一目标呢?我根据某些单元训练内容,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传统的作文指导课进行改革,把作文指导与活动课结合起来.课内指导与课外指导结合起来。化静为动,以动促写。  相似文献   

7.
朱自明 《新天地》2011,(9):105-106
一、当前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分析 写作文对中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事、苦事,在我们学校通过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怕写作文,甚至有些学生一听说叫写作文就感到头疼。无怪乎有些学生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是“面对题目眼发直,手托下巴想半天,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下水作文都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好方法。下水作文是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它既体现了与学生同甘共苦的人文关怀,又在写作上有了典范的指导作用。但是,在教师与学生同时同地同话题作文时.仍然是教师写着教师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学生写着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仍然是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而教师指导学生最应达到的目标是:怎样把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用在所规定的话题和文体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实践了一种下水作文的方法,示范性极强,有说服力——以学生的作文为素材,有针对性地写下水作文。下面就其中一篇话题作文的写作作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9.
教语文难,教学生作文更难。大部分学生的心理上明显害怕作文.把作文当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坎。造成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老师指导不得法,或只给文题,不作指导。学生不知怎么写;其次,学生的阅读面窄,社会实践少,生活豳子小。难以拓宽作文的思路;再次,初中、小学阶段的作文题一般仅停留在学校和家庭圈子里.有些题目内容相似,有些题目多年不变且每年写一次,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来;最后,在处理作文数量上老师很少变通.有些学校大作文、小作文、日记、课堂练笔、片断描写名目繁多,天天都有作文,忽视了作文创作过程长的特点,以致学生由繁生厌,由厌生惧,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引言:中年级经过了低年级写话练习之后,步入习作练习阶段随之而来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从学生的习作分析得出,作文的主要问题在于内容欠具体,教师指导过后的文章容易千篇一律,如不去指导则下笔艰涩。以下就从学生、教材及教师三方面分析作文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在指导学生立意的时候.总是要求学生写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并提醒他们.要少写甚至不写假、丑、恶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一听到作文或叹息或摇头.他们深感无话可说.没有什么感情可以抒发。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很多农村小学中,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深感棘手,常常埋怨学生的基础差,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学生对写作也是毫无兴趣,听到作文就“头痛”,写出来的文章也淡如白开水。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太小,致使他们有时想要写,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来表达。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作文一直是令广大师生头痛的事。教师用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花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更怕写作文。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枯燥无味,没有真情实感。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且引导学生顺利作文,成功作文,我校在小学一年级实验班进行了小学生起步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4.
以朗读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差生的写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朗读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差生的写作能力钱义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人很聪明,数理化成绩也不错,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好,特别是作文,往往写起来词不达意,句子不完整。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领导常常要求语文教师补“弱课”,希望短时期内提高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特别是初接触作文不久的学生,如何把文章写具体,是作文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很多学生写作时把握不住“具体”,轻描淡写,或这一次“具体”了,遇到新内容仍不知怎样“具体”。一个事件,一次活动,一个分析,几句话之后便无话可说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应对“具体”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作文难,作文难,提到作文心就烦”,这是学生的心里话。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甚至形成了“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尴尬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观念与实践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禁锢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习作仅触及生活的表象,每次习作都源于老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命题,终止于教师的批改,学生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写出来的人与事如出一辙,千篇一律,背离了作文教学目标。例如,作文的升学考题常常是写“一件事”,教师就反复让学生写《我做了一件好事》。其实,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事不多,做坏事也少,做错事倒很多。教师不顾及这些,就会间接地“逼使”学生以成人腔说假话、套话、空  相似文献   

18.
我们多年来的初中作文教学.教师通常是设置具体的写作方案,学生按部就班地写,教师再加以修改.这些都被视为正常的教学程序。收获如何?令人怀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自主,“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谈起?显然.开掘学生自主写作“源头活水”的渠道.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常常为学生作文发愁,他们对学生干瘪无味的语言感到十分烦恼.总是埋怨学生怎么不把话儿写通顺。不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然而.这种怪罪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思想观念是不公平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教师。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练写——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沿袭已久。此模式流程冗长,结构松散,主客倒置,反馈信息量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与现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格格不人。在此模式下学生写作文都是“奉命而作”,作文写出来往往是空洞乏味,缺少新意和灵性。“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原动力,只有积极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作文教学才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