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叠字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运用广泛,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在许钧的翻译三层次论及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指导下,结合汉诗英译的大量实例,探讨在古诗英译中如何再现叠字营造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诗歌的音韵美可通过头韵、腹韵、拟声词等功能对等手段予以再现,而在再现叠字创造的意境美时,译诗应为读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使之达到与原诗相似的韵...  相似文献   

2.
试析古典诗词中叠字运用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的语言贵简洁精炼、准确鲜明。因此,古今中外声名斐然的诗人,无不特别注意字句的敲声炼响,日锻月炼,力图使语言的“百炼钢化为统指柔”。可谓真正能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语”(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但是,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往往运用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故意使诗中一些字巧妙地反复重叠,让人读后,不但不觉其累赘、罗嗦,反而感到语言更流利,声韵更铿锵,意境更幽美,情感更强烈。究其原  相似文献   

3.
叠字,又名重言。是把同一个字连接使用的修辞格。诗词中运用叠字的现象比较集中。胡震亨说:“体物叠字,本之风雅,诗所不能无。”①郝懿行说:叠字“多形容与貌之词,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②从《诗经》、《楚辞》、古诗、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无  相似文献   

4.
叠字具有多种修辞作用,广泛地为古代诗人创作诗歌所运用。本文就古典诗歌中的叠字状况和修辞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6.
略论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性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古代诗论与美学立论中,就古典诗词的象征性意象作了有益的探求,提出象征性意象是暗示理性、情志的具象载体,阐述了意象比喻的两种艺术形式,象征性意象的象征意义及其美学特征。又举三首咏蝉诗分析比较,论证象征性意象有着无限宽广的创造天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古典诗词译释中的文化因素"这一主题,主要阐释了在古典诗词的翻译过程中,如何体现原作所具有的意境这一文化精髓.笔者分别从诗词的意象、情境、物境及语境等方面,对前人的译文加以比较,探讨了如何在译著中更好地表现意境的文化底蕴.本文的结论是意境的传达依赖于对原作意象、情境、物境及语境的忠实传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四种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中,其中以小说的包容性最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古典诗词。相对于现代小说和西方小说而言,将大量的古典诗词穿插于中国古代小说作品中,也就使得中国古代小说具备了鲜明的个性特色。小说中大量的引用古典诗词,不仅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风韵,而且使小说变得更加雅俗共赏、意...  相似文献   

9.
语言作为人们用来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有着特定的词序组合规律。但古典诗词因受格律限制或出于修辞需要,常采用不符合汉语词序规律的方式来造句。现选入中学课本的古典诗词不乏这种句子,这样就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困难,令人费解或造成误解。如读《木兰辞》,有人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成;将军身经百战之后为国捐躯,战土们十年战’1‘之后凯旋而归。这样理解显然违背生活常识,试想百战之后将军们统统都战死疆场,战士却相反安然无恙,有这样的战争吗?这不是海外奇谈?而且也违背诗的本意。《木兰辞)}描叙的是一次大…  相似文献   

10.
离开了具体语境,汉字“一”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它必须依附于作品中的具体事物,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一个普通的“一”字,在古往今来的诗人词客等语言大师的笔下,表现出了丰富的涵义,并有其特殊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欣赏古典诗词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结果必然获得审美的快乐。审美快乐的产生需要有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审美客体的媒介刺激作用;二是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对于客体来说,具备可以触动引发主体进行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媒介越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就越能使主体更为积极地进入审美状态。同样,美这种属性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身感觉几乎也就无法存在,审美主体自身复杂的心理活动对美感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感的产生必然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必须经历一个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这些问题牵涉的面很广,本文不可能一一具陈,只能就古典诗词欣赏中作为客体的诗词具有什么样的诱导作用,以及作为主体的观赏者在获取美感时经历了怎样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做些管窥蠡测的探讨。那么,在古典诗词欣赏中,作为审美客体的诗词本身具有什么样的触动引发作用呢?显然,这种作用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我国古典诗词的内蕴极为丰厚,一首诗或词往往能给人以回味无穷的享受。而且,凡是有较高思维能力的人,他对一首诗或词的理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一首首古典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词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词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思想文化的语言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文学审美"外,还应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文化审美",这是正确解读古典诗词思想意蕴和发挥古典诗词古为今用的人文教育功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杨方笙先生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文学领域里,他既写古典诗词,又写小说、杂文、文艺评论,还进行有关学术专题和潮汕历史文化的研究撰述,堪称多面手。出版有诗词集《此中人集》、《此中人续集》、《此中人再续集》。杨先生的三个诗集,有的以年代先后为序编排(如《初》、主续集》),有的按题材分辑(如《再续集》),但总的来说,像传统古典诗词一样,大致可分为感事咏怀、忆昔怀旧、记游揽胜、赏艺评文几类。杨先生凭着他长期养成的政治敏感和一颗警醒的诗心,上至国家大事,下至身边看似微末的小事,只要有自己的体悟,都成为他表现的对象。如《颂绿化》:"一碧能教气象荣,/十年种出众山春。/四周雄塞出沧海,/万里长城架绿屏。/黄水定须归大泽,/东风早巳度边  相似文献   

15.
经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神,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大放异彩,因此,改善古典诗词教学现状,汲取丰富的营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是古典诗词教学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婚前女:你原先有过女朋友?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女:死了?怎么死的?男: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  相似文献   

17.
一切文学作品的语言都要求简洁,不拖沓松散,而诗词的语言更有着十分精深和凝炼的特点。它往往用几十个字,就构成光彩动人的艺术意境。比如杜甫的《石壕吏》,只用了一百廿个字,不但把一家祖孙三代写得清清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形象与诗法的角度,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进行了讨论。认为古典诗词虚实的处理是以买入之,以虚出之;以实写形,以虚赋神;实以为体,虚以为用的。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服从于语文教学,具有语文教学的特点,一般的语文教学模式对其是适用的,但因其教学内容是古诗词,具有“古”与“诗”两个特点,因此,一般模式对其又有不尽适应之处。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的特点,寻求优化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途...  相似文献   

20.
贺兰山这一地理区位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以后,随着中原王朝对宁夏关注的增多,文人们歌咏宁夏的诗词也越来越多。贺兰山是宁夏的天然屏障、重要的军事要地、著名的旅游景区,古代文人对其歌咏的诗词数量众多。古代诗词中有关贺兰山的描写,显现出当时宁夏与中原之间的民族关系,宁夏当时的风土人情以及当时文人的民族情感。可作为史之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