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陆灿的《文选》评点在清代士子中间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笔者在整理明清《文选》评点本的过程中却发现,所谓的钱氏评本大部分内容实际都是抄录其前《文选》评点本而来,犹以抄录孙《文选瀹注》内容最多,其次是恽绍龙刻《文选纂注评林》、卢之颐刻《梁昭明文选》,及钟惺、谭元春《古诗归》。钱氏评本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是八十余条出自钱氏本人的以后世诗歌、尤其是唐诗"证选"的评语,较李详"唐诗证选"的做法早了二百余年,实开选学"证选"一途。  相似文献   

2.
俞玚的《文选》评点保存于后人传抄的《文选》评本中,其中以浙江图书馆藏清抄本《昭明文选》60卷所录最为真实可信,较能反映俞氏评《选》原貌。俞玚评点的最大特色是以"法"析《选》,他关于章法、句法、接法的讨论,反映出提倡秦汉文章的复古态度及对官方倡导的清真雅正文风的认同与附和。通过俞玚《文选》评点,我们能更感性地认识到文学批评与时代风气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郭正域流传到今天的《文选》评本共有三种,它们之间内容都有出入,应皆是依当时流行的评本、又有所选择加工而成。作为较早的文人评本,郭正域的《文选》评点与出现于其前的书商操作评本有着质的差别,在《文选》评点学史上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在评点中,郭正域表达了对七子派主张的不满,明确提倡六朝文学,强调文学作品的“表情”作用。批评谢灵运作品的独特角度,则有补七子派一味以格调衡文之偏的重要意义。他的评点也提示着当代人对评点著作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免造成文学批评史的遗珠之憾。   相似文献   

4.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汉籍珍本《批点聊斋志异》新见何守奇评语约六十一条并序文一则,裨补了通行六十余年之久的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著录何评所缺失内容。新见何守奇评语与序文,可修正此前学界成说,与王士禛、但明伦、冯镇峦等其他聊斋评点者的评论话语相加辨读,可以发现何评重在阐释《聊斋志异》的思想意涵,以同心共情式话语深度介入文本,体现出注重两性对等的思想倾向与直面现实的批评品格;何评兼及《聊斋志异》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对聊斋故事的叙事时序有着独到发现,对叙事中羼入的诗作大胆质疑。他以对“正”与“情”的凸显,在清代聊斋评点史上较早且较为充分地揭示了《聊斋志异》的进步思想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5,(5)
明万历十四年(1586)冯绍祖校刊王逸《楚辞章句》,在《楚辞》评点史乃至《楚辞》学史上地位都颇为重要。该本以王逸《楚辞章句》为底本,又借助于评点形式,吸纳了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有"裨益"之处,从而融三家注之精华于一本之中,这体现了校刊者冯绍祖的独特思考。该本之问世,对于进一步打破朱熹《楚辞集注》的垄断,推进《楚辞》诠释多元化走向有重要贡献和意义。冯绍祖从前世诸家著作中选取相关评语,以眉批、旁批、总评等评点形式置于该书之中,这反映了当时评点刻本的真实面貌及共同形态,但这种评点观念与文人随阅随批之批点有很大差异。冯绍祖对于评语的选择,与其对屈子、屈赋的思考和认识紧密相关。该本所确定的评点形态、评家以及评点,均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选集注》在校勘《文选》刊本正文及注释方面的价值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从《文选集注》和宋代《文选》刊本的文本关系中找到《文选集注》在我国流传的蛛丝马迹。在以北宋本为首的刊本李善注本系统中,其李善注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刊本李善注本中混有《文选集注》中所存《钞》和陆善经注的内容;同时,刊刻于南宋的《文选》尤袤刻本李善注也有与《文选集注》写本相一致的地方。众多迹象表明,北宋本校理者及南宋时期尤袤刊刻李善注时,应该看到过类似于今天所见《文选集注》残卷的集注本子,并参考吸收了《钞》、陆善经注以及类似于集注本的李善注。这反过来说明,《文选集注》是我国唐代人所编撰,在宋代仍有流传,有些部分被吸收编入李善注。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发了张人和《<西厢会真传>汤显祖、沈璟评辨伪》一文。作者认为此书非汤、沈二人合评,这是对的。但作者认为这是“诸家评注的杂烩”,却是不够实事求是,而且把关键问题回避了。因为引前人的题评是中国评点本的传统,借用前人评语,或对前人评语作分析,都不应该认为是“杂烩”。退一步说,即使是“杂烩”,系何人所烩,亦即何人下厨司庖,也不能不谈。  相似文献   

8.
《太平广记》成书之时,即已被人认为是“非学者所急”,因而“收墨板藏太清楼”(《玉海》卷五四),致使“《御览》盛传,而《广记》之传鲜焉”(《广记》谈恺序)。近代以来,小说的地位逐渐上升,小说的研究成为专门的学问,《广记》才逐渐地引起学者的兴趣和重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与《广记》的价值,与《广记》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来说,对《广记》的研究都还是不成比例的。 现在通行的是汪绍楹先生点校的中华书局本。影印的文渊阁四库本出版以后,读者又多了一种比较容易得到的本子。笔者经过对照和考证以后得出结论:文渊阁四库本的缮录底本就是黄晟的乾隆二十年槐荫草堂本。 首先必须说明:一、四库的各种阁本都是缮录本,并非刻本。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纂修官根据乾隆制定的标准,曾选出一部分送内府刻书机构武英殿,这就是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可是,《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三十四种,其中并无《广记》,况且丛书版式,半页九行,与阁本并不一样。二、阁本与阁本之间,即便所缮录的底本相同,也  相似文献   

9.
施婧娴 《理论界》2013,(11):111-115
目前关于吕留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学术和政治思想,而作为他一生用力最勤的事业——时文选评,却鲜有学者关注.吕留良坚持道以文传、以文存道的文道观,他的时文评语也以宣扬程朱理学为一以贯之的目标.他的思想通过这些风行海内的时文选评影响着南国的士子,遂引发雍正、乾隆两朝的“吕留良案”.为统一人心、控制舆论,雍正、乾隆相继围绕着吕留良的时文选评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八股文的改革和对吕留良著作的处理.这些措施既有相沿又有变化,八股文改革从讲究理法兼备走向注重经史根柢,吕留良著作也从允许公开流行转为全面禁毁,反映出两朝的文化政策从独尊理学转向尊崇汉学,并且在思想控制上愈趋严厉.  相似文献   

10.
<正>《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又名《水浒志传评林》,书商余象斗评点,明万历二十二年双峰堂刻本(以下简称余本)。该本是《水浒传》简本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版本,也是《水浒传》最早的评点本。然而,余氏的评  相似文献   

11.
技法论是《红楼梦》脂砚斋评本关注重心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说较为重要的叙事艺术特征。脂评本的技法论较多地因袭了前人,因而不应对此视而不见,甚而刻意抬高脂评本的评点价值。另外,脂砚斋又较为确切地揭示了《红楼梦》自身独到的叙事特征所在,因此还是存有一定的价值,具体而言:在技法观念上极力反对叙写过程中的俗套化、程式化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的回评眉批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论文时有刊布,且有专著问世。唯独有关《儒林外史》回评眉批的论著则不多见,令人不无遗憾。其实过去对《儒林外史》进行批评的著述并不少,目前可见的就有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的回评,同治年间又出现天目山樵(张文虎)的评点和齐省堂增订本的眉批。齐省堂本基本上翻印卧本回评,但在若干回增加了一些回评,在各回中均另有眉批。而天目山樵本的评语,其立论角度与卧本大不相类,各有千秋。本文仅就卧本回评中有关《儒林外史》民族特色的文字,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崇祯本以词话本为底本进行改写与评点,评者与改者为同一人。评改者是加工修改者,为《金瓶梅》定型传播作出重大贡献。谢肇淛是崇祯本评改者,《金瓶梅跋》与崇祯本评语是互补的,应出自一人之手。徐熥是谢肇淛的舅父与挚友,谢氏评改《金瓶梅词话》在徐熥逝世之后。崇祯本第六十四回回首诗引入徐熥的《花楼吟咏》,寄托哀思。  相似文献   

14.
《文选》《文心雕龙》《诗品》三书,形式与范围虽不同,但都是集大成之批评著作(只是昭明本以文选形式出现),并且成书相距不远:《文心雕龙》成于齐末①;《诗品》成于梁天监12—17年③;《文选》成于梁大通2年一中大通3年③。故心雕龙》论诗,虽云涵括众体,重点却在五言:《诗品》所评,虽称“止乎五言”,但正如近人许文雨所云,“仲伟评小谢绮丽风谣,已非尽五言。又评夏侯湛见重潘安仁,以《世说》考之,乃湛《周诗》为安仁所称,然《周诗》实四言也。可知古人著书,例不甚严”④。而《文选》所录诗共443首,五言却占396首。故通过…  相似文献   

15.
李卫军 《兰州学刊》2009,(12):203-205
《左传》兼具经、史、文之特质,其评点著作颇丰,且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左传》评点始见于南宋,止于清末民初,其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明万历以前,是《左传》评点的形成期;明万历至明末,为《左传》评点的发展期;明末至清乾隆时期,为《左传》评点的全盛期;清嘉庆至民国初年,可称《左传》评点的延续与余辉期。  相似文献   

16.
张洪海 《兰州学刊》2007,(8):154-156
徐与乔的《增订诗经辑评》是清代《诗经》会评本中有代表性的一种,其评点杂采诸家,附以己意,而尤以钟惺《诗经评点》及戴君恩《读风臆评》为主.徐氏对"赋、比、兴"的独到解说有较高理论价值,对于《诗经》的艺术手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总结,应引起《诗经》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在进入正题前,我们先给本文所论之“脂评”下一界说。众所周知,现存的《红楼梦》诸钞本系一源分流,所附评语大同小异,习惯统称为脂砚斋评点,其实并非脂砚斋一人所为。大致说来,这些评语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出自曹雪芹至亲好友之手,一部分系后人所加。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时,他周围的几位亲友关心并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他们参与的主要方式就是评点,尽管当时参加这项工作的有数人,  相似文献   

18.
冯班诗学对清代诗坛影响深远,但诸多学者往往将冯班的影响局限于"虞山诗派"和吴乔、赵执信等诗人,而未注意到何焯。为此,本文主要从对晚唐诗风的赏评、对评点方法的继承等方面,论述何焯对冯班诗学的接受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李卓吾小说创作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季,思想界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局面,小说理论也随之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出现了较全面的小说创作论,主要标志之一便是李卓吾对《忠义水浒传》的评点。 署名李卓吾的小说评点多系伪托,只有《水浒》评点确实出自他的手笔。然而,李评《水浒》也有两种刊本,孰真孰伪,迄无定论。据我们考证,容与堂所刊百回本为卓吾评点真本。(参见拙作<水浒传>李卓吾评本真伪一辨》,《南开学报》1981年第3期)本文主要就容本评点中李卓吾提出的小说创作理论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 ,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聊斋志异》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早在蒲松龄创作之际 ,便有人传抄书中的某些篇章 ,他死后是书抄本流传愈广。时隔半个世纪后 ,乾隆三十一年(176 6 ) ,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将此书编成十六卷本刊刻行世 ,世称青柯亭本 ,嗣后二百年间刊印流行的各种本子 ,大抵由之而出。与此同时各种翻刻本竞相问世 ,并且相继出现了十数种注释本、评点本 ,其注释本中影响甚大的是吕湛恩、何垠两家注本。然而遗憾的是 ,由于传抄、翻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又加上注者个人学力与识力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