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20年来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相较建国后“文革”前的17年时期,变化之大如同霄壤。其间一个重大变化是小说创作流派现象醒目而实在。以出版为例,各种具有流派性质的小说丛书就不少。如时代文艺出版社80年代末曾推出一套“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内有“民族文化派小说”、“结构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中国华侨出版社90年代中期则推出“新生代小说系列”,收有张文、何顿、毕飞宇、鲁羊、徐坤等八位青年小说家的集子。以评论界较流行的提法来看,“先锋派小说”、“新写实小说”、“新生代小说”的流派特征是较显著了。若再细…  相似文献   

2.
变异中的凸现典型──谈《女巫》的人物性格丘峰从80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风靡着“新写实小说”、“寻根文学”、“先锋派小说”等,使文坛充满具有活力的创新意识,但在这些新观念、新方法、新思维的风潮下,有些人在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上走入了误区:有的人认为文学只...  相似文献   

3.
德里罗早期小说尝试将先锋派的“沉默美学”(aesthetic silence)引入了对影像、流行乐等当代大众媒体文化的思考。美国文学理论家伊哈布·哈桑曾对文学艺术中的“沉默”做过学理探讨。在德里罗早期两部小说作品《美国万花筒》和《琼斯大街》中,德里罗式的“沉默”不同于先锋派遁入虚无、意义消解等艺术实践,其目的不是意义的消解和表达虚无的绝望,而是尝试将“沉默”作为实现对当代大众媒体文化进行内部批判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日本文坛上,大江健三郎(1935~)是个举足轻重的“先锋派”代表作家。在近30年的文笔生涯里,他以锐意求新追求与世界文学同步的态势,以包括小说、评论和随笔在内的大量文学制作,赢得了众多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并且,随着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欧  相似文献   

5.
余华是众多先锋派作家中始终保持前卫状态的一个,他曾说过他永远是一个先锋派。作为一个愤怒和冷漠的先锋派作家,余华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非理性、暴力世界。他的创作具有残酷和血腥的倾向,他的作品对恶与暴力这一主题进行了不遗余力地叙说,体现了他对恶的深刻思索,他的小说向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恶的产生与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6.
余华是众多先锋派作家中始终保持前卫状态的一个.他曾说过他永远是一个先锋派.作为一个愤怒和冷漠的先锋派作家.余华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非理性、暴力世界.他的创作具有残酷和血腥的倾向.他的作品对恶与暴力这一主题进行了不遗余力地叙说体现了他对恶的深刻思索.他的小说向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恶的产生与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写实小说,从总的文学精神来看仍属于现实主义大范畴,是现实主义的发展和深化,是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相异的一股潮流。“新写实”的出现,是一批写实型作家审美意识调整的产物。如近期发表的高晓声的《触毒》、赵本夫的《走出蓝小河》、朱苏进的《在绝望中诞生》、《范小青的《顾氏传人》等。这些作品站在时代高  相似文献   

8.
论《迷舟》的艺术魅力阎奇男先锋派小说为新时期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格非是先锋派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迷舟》是格非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这部中篇历史小说不管其取材是真实的抑或是虚构的,它给人的感觉却都是真实的──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时间和地点、真实的战争背...  相似文献   

9.
关于先锋派作家作者的界定,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依循先锋派小说萌芽、发生、发展的时序,对先锋派的嬗变轨迹和美学特征作了一个历史性的回顾。对于先锋小说而言,一切都是不可预知的,或许已经终结,或许只是一种开始。  相似文献   

10.
余华先锋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中,“重复”构成了小说语言“突出的模型”。余华通过用词的重复和句式的重复,营造碎片感,突出感觉化,强调象征意象,并制造语言节奏,从而达到“仿梦”效果。从文学文体学出发分析译作对原文重复的处理,指出准确把握原作重复意义并在译作中再现“重复”的必要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传统中的经典叙事学就分析对象进行了这样的"分工":一方面特别关注展示技巧的先锋派小说,这样可得到对叙事概念和叙事结构的新鲜洞见;另一方面十分重视大众型的"公式化"小说,譬如侦探故事和惊险小说,这类作品看上去结构简单、规约性强,是很好的分析实例.然而,这种分工至少不适用于科幻小说,因为这种公式化的小说文类像先锋派小说一样地"展示技巧".叙事学家可从科幻小说学到很多东西.科幻小说通过把叙事理论的概念字面化,使我们得以思考叙事概念有何种功能,它们表达或遮掩了叙事的何种运作,它们可能会无意中产生哪些含义和后果.科幻小说是具有强烈自我反省性质的文类,可以帮助叙事学进行反思,给叙事学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文学期刊刊发了一批加注“侠情小说”“义侠小说”“技击小说”等各类标签的短篇小说,构成了民国武侠小说的早期形态。这些小说包含翻译小说与原创小说两类。小说翻译家通过他们所翻译的作品,强调了以现代国民意识为核心的侠义精神。一部分原创小说在寻求各类现代道德伦理的建构路径中,体现出与译作近似的价值取向。以“技击小说”为代表,另一部分原创小说则对技击功夫和习武者的自我修炼等方面予以较为充分的表现。这些短篇小说的活跃状态,昭示着现代长篇武侠小说的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四十年代一个独特的小说流派,七月派小说始终未曾在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今,研究七月派小说的文章日增,可也大多限于其中某一部分作家作品,对七月派小说的整体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试图以“流浪意识”为开启七月派小说整体文化风格的钥匙,进而探索七月派小说家们对民族生存文化状态的独特思考,总结其现代性,使七月派小说真正在整体意义上于现代中国小说史中取得一席之地。所谓“流浪意识”,是七月派小说通过“流浪”意象营造的一种以坚持五四“人性解放”为前提的、对“个体”潜质不断探索挖…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萨德(Marquie DeSade)(1740-1814)生活在法国启蒙运动与大革命时期,因其作品充满色情描写,被誉为“情色作家”。然而,与当时大量涌现的粗俗色情作品不同,萨德的小说充满深刻的思想.我们一般把萨德的小说看成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时期小说在文体转型的同时,小说的审美取向也发生转型。本文从审美层次观照新时期转型小说勇敢的反传统精神,强调个性、自我,突出人的潜意识、生命本能的“非理性”;对传统审美的反叛——“审丑”的凸现;生活描写“平面化”后导致作品意义“深度”的消失。探讨审美转型的成败得失,以期对新时期小说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马识途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虽然他不愿意谈论他的作品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风格。他只是谦逊地表示,他正在努力追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他甚至还曾质朴地把他的《夜谭十记》、《三战华园》等作品称之为“新评书”、“新传奇”,说它们不过是“我摆的一个龙门阵”,“一个革命斗争故事”。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对他的作品的赞赏,使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一下他“继承了我国的小说传统”,“用摆龙门阵的方法”写出来的小说,为  相似文献   

17.
“先锋派”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王宁“先锋派”(avant-garde)这个词最初在法语中仅用来描绘军队中的“前卫”部队,故也有人将其译作“前卫”。就在我写这篇短文时,适逢这一术语问世二百周年,在此期间,这个法语词倒是跨越了好几个学科领...  相似文献   

18.
宋代“日记”与“小说”在官私书目著录、作品命名、题材内容、文体形式、成书取材、相互影响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文类交叉联系。朝中重臣等官员记载在朝亲历朝政要事及生活交际的日记与小说性质相通,含有“闻见杂事”的“小说”成分,与专门载录朝中杂事的小说非常相近。使臣以及接伴、馆伴的官员出使辽、西夏、金、蒙古(元)载录行程的日记,记述日常琐事、奇风异俗等,也多被小说选本收录或小说取材。官员赴任、贬谪、入京、罢官等记述旅程见闻和文人士大夫游览山水、探亲访友等描述行游经历的日记,记述传闻故事、非常异物等,不少内容多具“小说”意味。部分小说编撰直接受到“日记”影响,或带有鲜明“日记”痕迹。  相似文献   

19.
一、谁是小说叙述者 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总是有一个叙述者在那里向读者讲述着一切,不管这个叙述者在作品里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甚或有时它将自己的真身隐匿得难以寻觅,但是它在小说中却是切切实实地存在着。那么,这个叙述者究竟是谁?有人认为,传统小说所惯用的那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一般的叙述者与作者是合二而一的;而有的人又把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叙的作品称作“自传体”、“私小说”,认为那个讲述着一切的叙述者“我”是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20.
吴组细是以少数量高质量的小说创作饮誉现代文坛的。在这些作品中,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取材方面,大多写内地农村,其中又以反映农村破产时期动态的居多……”①而这所谓“动态”并非很多左翼小说家所写的革命动态,而是破产时期乡村的经济破产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变动。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将吴组细这部分破产题材小说简称为“破产小说”。这些小说包括《小花的生日》、《栀子花》(1931年)《官官的补品》(193年)《黄昏》《一千八百担》(1933年)《天下太平》、《樊家铺》(1934年)等作品。这部分小说与他早期偏重于心理分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