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长稽察在行动──我国建立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制度纪实本刊记者方铁,杨东风一、在改革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定,建立中国特色的稽察特派员制度1998年3月10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政府转变职能、政企分开”再次列入机构改革的...  相似文献   

2.
人生也如同摘果, 做怎样的付出就有怎样的回报。父亲和儿子在自己的果园里摘果。儿子问:“爸爸,我摘一天果, 你赏什么给我?你总要有个奖赏吧!要不,您给我一筐果,我拿去分给同学们吃。”父亲说:“好吧,在你今天所摘的苹果里边,有一筐果是你的。”儿子问:“真的?”父亲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3.
机构改革中优化领导班子应处理好三个关系管晨光,郑士洋,于泗川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这就必然对领导班子职数进行严格的限制,那么,怎样利用机构改革来解决现有领导干部职数偏多的问感,从而达到既合理配置职数,又加强领导班子建...  相似文献   

4.
海外女人在炫耀时,就抛“女秘书”,“我的女秘书怎样怎样”。“我用过的女秘书某某”,好像女秘书是她的下女那样,真想问一问那些高人一等的女强人:这算不算践踏他人的尊严?女秘书也小是老板的侍婢,不过协助主管人把工作做得更方便容易而已。  相似文献   

5.
选贤任能的一场革命———信阳行署科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情况纪实□朱连友李伟提示语: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论述:“精简是革命,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在全省各地行政机关进行机构改革,推行公务员制度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实行竞争上...  相似文献   

6.
聪明人问你一个问题,然后给你二个选择A、B、C,你要选哪个? 我的一个女友三十好几了,单了这么些年,今年总算嫁出去了。我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男孩,能俘获得了她的芳心?其实,女友聪明、相貌佳、气质不错,此前她之所以被“剩”下,原因只有一个——她总纠结于一个经典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机构改革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开放以来,这场革命一直在持续,但所有人不愿看到的是,这场革命始终重复着“精简——膨胀——再精简”的恶性循环。原因何在?这其中的深层动力因素值得我们仔细地剖析邓小平指出: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近年来我国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所经历...  相似文献   

8.
前奏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改革和调整共进行了近二十次。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可称作大改革,当属前所未有的“大手术”——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四十个减少到二十九个,人员精简近一半。尽管如此,但这次影响深远的改革,仍然属过渡性质。 近五年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特别是中国入世之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缺陷越来越突出,新的政府机构改革早已在酝酿之中,机构改革的神秘面纱虽然尚未掀起,但改革的基调——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9.
专家答疑     
《人才瞭望》2013,(2):40-41
1 问:我是某电信公司员工。2012年8月13日夜里突发脑血栓住院治疗.公司为我支付了前期所有医药费等。由于我的病情较重.需要长期休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正常工作。考虑我在公司工作16年.公司决定一次性给我发16个月工资的同时.与我解除劳动合同。我不想在生病期间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请问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伴随着改革潮的风起云涌.五花八门的东西应时而“热”.在这些异彩纷呈的“热”潮中.文学园中的“纪实热”尤其热得发烫.令人注目。 一打开周末版的报纸.大版、整版的“……大扫描”、“……透视”、“……大写实”诸如此类的醒目标题.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么.“纪实热”源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部分作者、读者和编辑.现将他们的碎言断语采撷下来.或许有助于问题的解答。 作者的悄悄话 悄悄话之一:前途的新曙色 A君: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在某机关.然而单位工作却清闲得让人生病。本想写点什么的.但眼下文学举步维艰.自己能否在英才荟萃的文学界  相似文献   

11.
有一幅漫画:在机构改革、人员分流总结表彰大会上,主席台下的座位空空荡荡,主席台上却座无虚席,人满为患——台上台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幅漫画反映了一些地方机构改革中存在的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即只精“兵”,不减“将”。  相似文献   

12.
不是亲生     
我问:“妈,我真是你亲生的吗?为什么我头发那么稀疏,你和爸头发那么密?”.  相似文献   

13.
我还很小时.母亲就告诫我:“走路的时候.不管身边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回头、不要顾盼,专心走你的路就是了。”我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路上有不干净的东西,你要招惹了它,就会被摄了魂。”母亲不止一次这样说.我的心中慢慢生出一些对夜晚的恐惧。记得小时候.天黑我是不敢出门的.生怕遇到“不干净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安阳市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拉开帷幕,卫生系统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大步走向“社会人”,本刊记者对此曾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一年过去了,改革是否塑造出真正的“社会人”?遭遇改革重锤的“单位人”又是以怎样的心态迎对改革所带来的冲击波呢?日前,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做了专程回访。请看本刊记者出击——  相似文献   

15.
贾斌韬 《人才瞭望》2014,(11):52-52
许多基层干部参加工作知识培训班。除了学习几个新名词之外,对工作上的一些基础知识还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相关专业人士指出—— 前不久.我到市里参加年轻干部信访工作知识培训班.报到后一看授课教师名单.不是国内的知名专家教授.就是上级领导干部.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培训班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心里对学有所成有了无比期待。然而.一次培训下来.感觉自己除了学到几个新名词之外.对怎样接待答复上访群众、  相似文献   

16.
搞笑对答录     
《人才瞭望》2009,(5):56-56
妙答 情人节到了,GG问MM:“你喜欢什么花?” MM羞答答道:“我喜欢两种花.”  相似文献   

17.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50万元。”我奇怪地看着女儿:“你说的‘他们’是谁呀?”  相似文献   

18.
“Yes.we can”——愿景领导的威力奥巴马说:“如果你把我和任何一种人——无论是黑人、白人、西班牙裔的人、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放在某一间屋子里.给我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就能带着其中大多数人的赞成票走出那间屋子。”  相似文献   

19.
问:本刊记者秦人答: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徐振元问: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中不少学校聘请了外籍教师来华任教,请问徐副局长,您作为我国引进国外智力机构的一名负责人,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答: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体现了改革开放给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从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为此.前不入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教委和12个省、币、自治区外办、教委的30位代表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社会力量办学聘用外籍教师工作研讨会。问: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20.
专家答疑     
《人才瞭望》2014,(3):54-55
问:我与一家公司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时,公司提出了一个额外要求.那就是我必须出具“自愿”放弃带薪年休假且无需公司承担任何责任的承诺书。苦于一时难以找到合适工作。如不答应公司就不会录用.我只好违心同意。劳动合同到期后.我就承诺书一事觉得越来越不是滋味.请问这份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