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颜之推为梁末士人,历经四朝,其后期所著《颜氏家训》和《观我生赋》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表现出了很高的史学价值。颜之推在这两部著作中不仅以史笔对梁末时期后三国的历史作了某些方面的文学记载,而且时一些重大事件还予以反思,充分体现了颜之推的史家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的思想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之推是一位博通的学者,他经历特殊,一生历仕四期,他的思想在其著作《颜氏家训》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从《颜氏家训》中可以看出颜之推在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内外两教的态度等方面表现出了看似矛盾的一面。颜之推这种矛盾的思想反映出了汉族士大夫居乱时的人生态度以及他们对不同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颜氏家训》被称为古今第一家训,作者是南北朝时期最博学的学者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终制》篇是颜之推的遗嘱,主要涉及身后丧事的安排,在中国礼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一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王利器撰《颜氏家训集解》,视野主要放在南朝和南方地区,对北朝和北方地区丧制鲜有措意,致使该篇不少重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本文另辟蹊径,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中的《随葬衣物疏》《功德疏》和《砖志》等为《颜氏家训?终制》作笺证,从而还原历史的真实细节。一方面,《颜氏家训?终制》与吐鲁番出土十六国时期、高昌国时期及唐西州时期的文献时代较近;另一方面,中古时期的吐鲁番文化受北朝的影响甚深。文章最后得出结论:《颜氏家训?终制》是中古时期丧葬礼制的纲领性文献,而吐鲁番出土文献则是记载这一时期丧葬实情的第一手资料。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颜氏家训?终制》所载葬俗通行于南北,故王利器所言“之推葬所言随品皆南朝人习俗”有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颜氏家训》文本解读入手,以军事、战争为研究视角,通过总结归纳以及对比的方法,分析了颜之推本人对于军事、战争所持的态度,最终得出颜之推本人对于战争作用的认识和对于卓越军事人才的肯定,同时又表现出他本人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士大夫阶层力图武力建功立业的否定态度,这种矛盾的态度对于认识颜之推以及当时士大夫阶层注重现实又坚持自我精神操守的价值取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颜之推是北齐著名的学者,其著作《颜氏家训》不仅发现并纠正文献中存在的错讹,对于文献校勘问题也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不少卓越的见解。试图对颜之推文献校勘学上的成就进行总结,并对他采用的校勘文献的方法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颜氏家训》的儿童早教论邵海燕南北朝时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下简称《家训》)是中国传统家教第一部具有系统性的著作。本文试就其中一个观点,即“教子当及婴稚”问题,从现代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所谓“教子当及婴稚”,是说儿童教育应当从出生开...  相似文献   

7.
颜之推(公元531~约590年以后),北齐文学家,字价,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北齐时为黄门侍郎,北周时为御史上士,人隋时召为太子学士。他博览群书,词情典雅,对《周礼》和《左传》等尤有研究,是一位文化素养很高的儒家学者,有“学优才赡,山高海深”之誉。颜之推虽有著述多种,但只有《颜氏家训》流传至今。《颜氏家训》共计二十篇,其中《教子》、《兄弟》、《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涉世》、《止足》等,都是论述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的好坏,家庭生活是否和睦幸福,非但关系到子女是否…  相似文献   

8.
嵇康和颜之推都服膺儒家教化,又分别出现游离于儒家的道家与佛家思想,他们的家训文《家诫》与《颜氏家训》深刻地体现了两种思想的矛盾,从生平身世到文章创作对两者进行对比,反映了二人的思想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游离的道家与佛家思想是时代的烙印所造成。  相似文献   

9.
浅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家庭教育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北齐颜之推所作的《颜氏家训》堪称家庭教育之经典,它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方法,在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颜之推生活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年代,社会矛盾激烈,时局异常动荡。颜之推历事四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他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于晚年把修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作了总结,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求学处事等问题全部包容进来,成书为《颜氏家训》,以“提撕子孙”。1这部家庭教…  相似文献   

10.
《切韵·序》和《颜氏家训·音辞》篇是我们理解《切韵》性质的重要文献。参加《切韵》编写大纲的8位文人学士中,颜之推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序》云:“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颜外史萧国子多所决定。”比较《切韵》的韵目和《音辞》篇的内容,《切韵》的分韵立部,原则和颜之推的观点基本一致。因此,《切韵》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切韵序》和  相似文献   

11.
《颜氏家训》中关于早期教育的理论,涉及到早期教育的独特意义、内容、原则及方法等。颜之推倡导早期教育、重视道德启蒙、坚持慈爱相济和环境陶冶的早教原则与方法,以及关于儿童语言教育与艺术学习的思想,至今仍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才性问题是中国古代人才思想中的重要论题之一,对其讨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高潮,而以刘邵《人物志》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最具代表性。刘邵的人才思想虽受到了曹操“唯才是举”思想的影响,但更注重从名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的天赋素质与人德行、才能的关系,并坚持“学习有限论”。颜之推则对汉代以来“唯德是用”的人才观提出了异议,并强调后天学习对人自身发展的巨大作用。二人均主张“德才兼备”的选才标准,体现出了共有的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严复与李鸿章在外交事务上的分歧,正是清浊流的重要分界点。尽管严复从事的是洋务浊职,但是他的外交理念却倾向于沈葆桢、张之洞、陈宝琛等清流人物。即便如此,在如何建立对外强权政府的途径选择上,他与张之洞等清流也不完全一致。严复认为,只有变法以修明内政,使国民拥有自由的民权,才能造就对外自主的强权政府。从清浊流之争的教训可见严复独树一帜的思想,这对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走向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想家颜之推在晚年积累了一套丰富的治学体系,其治学观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中,对后世学者的学习提供了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颜之推的治学目的、治学内容、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四个方面来阐述他的治学观,并从中得出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了中国学习思想史,为中国学者树立了可供参考的学习模式;二是其终身学习的思想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持;三是其家庭教育思想为幼儿教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易传.系辞上》在解经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象、言三个概念,并初步论述了三者的关系。这三个概念在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中充分展开。争论中有三个主要观点,即言不尽意论、得意忘言论、言尽意论。这三个论点在中国古典解释思想中有其重要地位,对之从诠释学角度进行分析,在与西方前诠释学和一般诠释学的比较中重新审视意、象、言在理解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探讨建立中国诠释学体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孙楚,西晋前期文士,文名颇高,但其赋作鲜少被今人提及。根据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六十,孙楚留存的赋作有十七篇,且皆是咏物短制,这篇文章将从题材扩大、篇幅皆短、好用典故、兴寄不多这四个方面分析孙楚赋作的特色,从中亦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咏物赋的一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严诚是乾隆时期浙江杭州文人,与当时朝鲜著名学者洪大容结下深厚的友谊,在韩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内文献中,至今不见严诚任何著述流传。最近,笔者在韩国发现一部内容丰富而又完整的严诚遗著--《铁桥全集》抄本,包罗了严诚生平全部著作。《铁桥全集》中的《日下题襟集》收录了严诚保存的与朝鲜友人交往的诗文尺牍,以及严诚之兄严果、严诚之友朱文藻给朝鲜友人洪大容的书信,为研究清代中韩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同时,《铁桥全集》也是浙江地方史、文化史研究的有价值的文献。  相似文献   

18.
美籍华裔女作家严歌苓与美籍印裔女作家裘帕·拉希莉都是当今风靡美国文坛的女作家。文章分别以严歌苓的《少女小渔》与拉希莉的《疾病解说者》为本,立足在拉康的镜像理论基础上透视这两部小说中小渔与达斯太太这两位女性在依赖东西方"他者"的文化认同过程中出现的异同。并由此镜像变化的异同透视出严歌苓与拉希莉在跨文化的书写中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9.
从《人物志》与《颜氏家训》看魏晋南北朝的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人物志》与《颜氏家训》中关于人才分类和人才成就观的论述 ,结合魏晋南北朝有关人才理论的流变轨迹 ,对比分析了二书的人才思想内容和特征。本文认为 :除了受时代环境影响外 ,个人经历、家族背景以及个人写作动机亦是影响魏晋南北朝人才观思想风貌和文化风格的重要因素。本文进一步指出 ,二书是中国传统官僚士人知人论世思想的产物 ,具有追逐世功和全身避祸的倾向 ,从另一侧面展示出中国古代人才理论的功利性和保守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江淹是南朝时期著名辞赋家、散文家,其散文体裁多样,颇重文采,抒情真挚而深刻。其中,骈体作品更加讲究藻绘、对仗、用事等技巧,体现出成熟骈文的特征。散体作品则多表现对逝者的哀悼及对自身遭遇的悲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