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文化出版社新近出版了胡渐逵著的《〈船山全书〉点校勘误》一书,该书纠正了岳麓书社出版的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大学者王夫之著的《船山全书》标点符号和文字校勘之误426条,每条均简析其致误之由,其中凡需书证者,均举古籍例句作证。书中还吸收了当今学者发现《船山全书》点校之误的最新成果,纠正了清代以来多位名家点校船山遗著的不少错误。全书所纠之误,均能证之以实,据之以理,实事求是,慎之又慎。该书对研读《船山全书》的广大读者及古籍的整理、研究者,和对今后继续整理修订船山遗著,都是有益的。《〈船山全书〉点校勘误》出版@刘新…  相似文献   

2.
<正> 《诗经稗疏》版本亦多,计邵阳曾氏藏旧抄本一,四厍本一,守遗经书屋《船山遗书》本、金陵节署《船山遗书》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太平洋书店《船山遗书》本等印本凡四。又有顾千里所校之浙江吴氏拜经楼传抄本,原系自四库抄出,其异文经王孝鱼记载于其金陵本点校稿中;王氏点校稿经中华书局转让与本书编委会使用,遂亦得窥知顾氏校勘之大略。  相似文献   

3.
杨坚 《船山学刊》2008,(4):34-37
本文讨论了《船山全书》文句的一个标点问题,对《十年方悟一读讹》一文的理解提出质疑,并就点校古籍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 船山易学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船山思想研究中的难点。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作为第一部研究船山易学思想的专著,是船山思想研究的一项创造性成果。萧著研讨船山易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意从易学自身的特点出发,探讨船山易学思想,强调应当重视船山易学自身的特点与内容,认真清理其中蕴含的哲学的、科学的、乃至宗教的认识形式。首先,萧著认为船山易学思想的特征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5.
萧莛父船山学研究主动继承了侯外庐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深化拓展。萧莛父对侯外庐的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既有继承,也有拓展。“继承”体现在主动选择以马克思主义来研究船山的共同路径,以及对船山思想具有启蒙性质的共同判定。“拓展”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的叙述术语、体系构建、内容扩展等方面的深化,以及对现当代新儒家的船山学研究和以西方思想研究船山的不同模式有所注意和肯定。萧莛父船山学研究存在着“思想的内在理路”,一方面发掘船山思想的逻辑范畴,以构建船山哲学体系之网;另一方面厘清船山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将船山思想纳入明清之际“早期启蒙说”,旨在从中国自身的思想上找到启蒙精神的内在性根芽和根据。  相似文献   

6.
萧萐父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家,他在船山学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深入挖掘了船山思想产生的历史情境,全面展示出船山思想体系的方方面面,并运用两点论对船山思想进行了客观公允的价值评判。研究萧萐父先生的船山学思想,不论对于船山学还是对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嵇文甫对船山学的贡献:在政治思想方面,首先是顺应时代的需要突出宣传其某一方面的思想,其次高度评价船山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第三首倡对船山政术论思想的研究,第四明确论定船山思想的阶级属性;在哲学思想方面,首先是肯定船山哲学是在宋明道学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新发展,其次肯定船山是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杂质,第三详述船山哲学的理论成就,第四具体分析其哲学上取得成就的原因;在历史思想方面,首先分析了船山的历史观,其次探讨了船山历史观的性质,第三分析了船山的史学方法论,第四编了《王船山史论选评》。  相似文献   

8.
王闿运对船山思想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他并不完全理解船山思想的进步意义和价值,对船山的理解并不深,他批评船山史论、船山经义,甚至不理解船山的民族思想,因而所作的评价也就出现偏颇之处,这种偏颇之处的产生有时代和他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田艳 《船山学刊》2009,(3):22-23
船山佛教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针对“船山与佛教的因缘”这一主题,集中探讨了船山与佛教的因缘、船山的辟佛与传佛问题、船山佛学著作《相宗络索》的思想和意义等内容,较好地补充了船山佛教思想方面的研究。也对以往所做的相关研究有了更多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船山记忆的复活与船山形象的建构是近代思想史上的一道风景,也是今人窥见近代思想观念变迁的一扇窗口。晚清以来,王船山先后三次被清廷大臣奏请从祀文庙。在此过程中,船山记忆不断复活,船山形象的不同侧面得到凸显,船山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得到挖掘,船山最终以有利于新政改革的正统儒家学者形象,进入了文庙从祀行列。探讨晚清从祀活动中的船山记忆和船山形象,不但有助于推进对船山思想之近代影响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反观近代思想变迁的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11.
陈焱 《船山学刊》2013,(4):25-30
二十世纪后半叶海外新儒家的船山思想与研究基本在熊十力定下的“实在论”方向上前进。唐君毅与劳思光确立了海外新儒家船山研究的规模,而他们的后学曾昭旭与林安梧则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儒家的思想精神与牟宗三的方法论对船山之学进行研究。总体上说,海外新儒家的船山思想与哲学研究偏重船山的心性论与史论,而罗光的船山研究则算是一例外情况。这是海外新儒家僻居港台一隅,学脉趋同所致,也是其船山研究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船山思想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的启蒙先声。在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民主、科学传播中国之前,船山思想便率先"破块启蒙",成为引导社会变革的启蒙先声。船山启蒙思想主要表现为:变化日新思想、民族爱国主义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思想、文明进化思想和人欲解放思想等。正是船山启蒙思想孕育出近代社会变革的思想源头,梁启超概括其为社会变革"最初的原动力",章太炎总括其为近世民族复兴"木本水源"的思想本源。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景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事业的一个重大课题。船山思想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也具有"日新"的当代价值。弘扬以船山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3.
《船山学刊》的前身是创办于1915年的《船山学报》,在其诞生后的一百年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在船山学的研究上都具有特点:民国年间的《船山学报》是从多方面努力在广大并不熟悉船山的读者面前塑造出一个具体而感性的王船山;20世纪80年代复刊的《船山学报》是全面开展对船山思想研究的时期;而在《船山学刊》时期,则是将船山思想的研究推向更加深入,继往开来,有望开拓船山学与国学研究新局面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陈焱 《船山学刊》2012,(4):44-51
晚清以来百年是船山思想沉寂一百七十年之后的重新现世的历史。以曾国藩、曾国荃兄弟重刻《船山遗书》为标志,对于船山思想的研究与定位就一直是之后百年学界的重要论题之一。而学界对船山之学的看法也经历了曾氏兄弟的正统理学、谭嗣同的维新变法、章太炎的排满革命、以及梁启超、胡适、侯外庐等人以“西学格船山”的曲折历程。最后以熊十力在20世纪40年代对船山复归于传统的“骨子里仍是宋学精神”的思想史判定画上句号。这一时期的船山研究,对于一九四九年之后大陆与港台的船山研究不同思想进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湖南作为船山的家乡、船山思想的发源地,一直注重研究和传播船山思想,并与民族复兴、国家图强的时代呼声紧密结合,为传承、发展、创新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船山学的研究不只在湖南,在全国甚至海外更是成果丰硕、名家辈出。为了研究船山思想、光大船山精神、砥砺国人奋起,促进民族振兴,湘籍学人刘人熙在创建船山学社的基础上,又创办了《船山学报》,于1915年8月20日正式刊行。在一百年的风雨沧桑中,其间虽历尽艰难,但刊物总能在各方鼎力相助下屡仆屡起,并在曲折中前行,真正做到了与国家民族同呼吸,与中华文化共命运,与时代社会共发展。以百年刊庆为契机,《船山学刊》将继续努力,使船山研究取得新进展,湖湘文化焕发新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光加彩。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阳明学研究比较热门,而船山学研究表现的相对冷清,相对船山博大的思想体系而言,船山思想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当下学术界关于船山思想研究有四个时新的逻辑层次:船山学的诠释离不开多元文明的视角和自我定位,这关切到中国古典思想诠释困境的反思;在船山看来,学统和道统要和政治保持距离,将教化之权柄放在师儒、学者手中,通过复礼之学统摄克己功夫,构建一种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明政治社会生活形式;船山站在儒家的立场批判释、老,正视"正统"与"异端"的区分,同时也吸收释、老思想,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船山学梦体现儒者的使命和担当,本质上是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谋求未来的理论建构和体系建构之事业,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在四个时新维度的透视下,船山思想研究获得立体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方克立 《船山学刊》2015,(4):108-112
《现代新儒学与船山学》一书于2015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现代新儒学与船山思想的相关度为思考的逻辑起点,对现代新儒家学派的"船山学"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就现代新儒家学者重视船山的原因、关注船山思想的两大基本点、"后牟宗三"时代"批判的新儒家"所提出的"回到船山"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展现了现代新儒家学派的船山学研究的总体逻辑进程,并与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船山学研究做了比较,资料翔实,视野开阔,是船山学研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船山礼学思想是礼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船山礼学思想的本质特性多为学术界所忽视,船山礼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即礼以分殊辨别人与禽:船山从礼乃“人之独”而禽兽所本无:礼以维系人道;人禽之别、壁立万仞等角度说明礼的本质特征。由礼以分殊辨别人禽可以管窥船山“礼”性:即言道必以天为宗、言礼“必以人为归”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郭嵩焘于1870年开创的公祭船山,至今整整150周年。回顾这些年来船山学研究的历程,将郭氏对船山的评价和当代船山学的进展进行比较,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个共识,一个超越,一个不及。一个共识,即对船山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认识高度一致;一个超越,即当代在对船山政治思想的认识与评价上远远超越了郭嵩焘;一个不及,即当代学者对船山学术成就评价的标准,不及郭嵩焘的客观。  相似文献   

20.
章敏 《船山学刊》2015,(5):8-15
为更好地弘扬船山精神,光大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8月20日,由湖南省社会科学家联合会主办,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衡阳县人民政府协办的"《船山学刊》创刊百年暨船山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枫林宾馆召开。来自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代表等共14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船山学研究的主要代表性学者,显示了学界在船山学研究上的较高学术水平,更汇集了一批年轻的船山研究者,表明了船山学研究接续开创的青春活力和后继有人。从最初翻译刊刻船山著作,到开始对船山进行学术性研究,再到多角度、宽领域深入研究船山思想,中国学者们已在这一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本次会议的研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百年老刊《船山学刊》的了解,也推进了同道学者们的学术交流,更进一步深化拓展了船山学研究,对船山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