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与制度化宗教不同,中国民间宗教有其独特的特点,中国乡土农村目前所存在的烧香拜佛、风水、占卜、"择良辰吉日"的信仰和仪式行为,也是种宗教体系,属于民间宗教的范畴。这些观念和行为不全是所谓的"迷信",从一定意义上说,也不全是所谓的"理性的敌人"。从民间宗教的功能的角度来看,民间宗教有着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与民间信仰有关的两个问题进行思考,认为价值中立的“民间信仰”与贬义色彩浓厚的“封建迷信”这两个词不能划等号,民间信仰中虽也存在着“一般的迷信”,但属于次要部分;民间信仰是一种信仰形态,从严格意义上看,民间信仰不属于宗教,但就广义而言,民间信仰也是一种宗教现象,出于研究工作的现实需要,不妨把民间信仰解释为“准宗教”.  相似文献   

3.
“理性”概念既有一般意义,又有多方面的具体意义,它在不同领域内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就科学和宗教两个领域来看,理性不为科学所独有,也不是隔断科学与宗教两个世界的天然屏障。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或意义世界的一部分,崇高的信念和理性化的信仰也常常成为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元代的宗教文化颇为发达,三教融合和不断的世俗化是其主要特征。民俗文化亦呈现出融合和新变的特点,二者共同决定了元代宗教戏剧的世俗品格。这些戏曲中的宗教人物,其思想和举止均具有鲜明的世俗化色彩。宗教、民俗、戏曲三者之间存在着交融互动的特点,戏曲一头牵连着宗教,从那里获取题材和灵感;一头又牵连着民俗,表现出浓烈的世俗情味。  相似文献   

5.
陆扬 《社会科学》2006,(12):166-171
德里达在《知识与信仰》中着力阐发了“没有宗教的宗教”的思想,瓦蒂莫和伽达默尔对此也进行了相关评论。但是用道德和公正来定义宗教,以使宗教有其名,却没有一切制度化的宗教教义的束缚,这在语言和民族国家大体为宗教划定边界的今天,亦未必可以指望它来从容应对电子技术、经济科学突飞猛进,剥夺“场域”、移位“场域”的全球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特殊的时空坐标中,河州八坊人是一个“民俗群体”,并承载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回族民俗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八坊回族民俗表现为:恒定的伊斯兰信仰与变迁中活跃的伊斯兰思潮并存;“回藏”贸易与变迁中的经济“中介者”的被挤压;民间社会组织——“者麻提”在变迁中和国家权力组织各司其职;坚守伊斯兰文化特质和现代化过程中八坊其他民俗的变迁。虽然八坊民俗具有开放性、包容性、排他性和封闭性,但在现代化的洪流中,八坊文化作为一个回族区域文化,同样严峻地面临着被主流文化形态格式化的境遇。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教派,两种宗教的和谐是人类和平的前提,必须认 真研究两大宗教的相同性。两大宗教具有相同的起源;两大宗教都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神学 体系;两大宗教所信仰的神具有相同的思想内容。人们不应抱着文明冲突的态度,而是要为人类文明的和 谐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及其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表现为多神崇拜和末世信仰。这一模式对中国民间宗教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说中国传统宗教与中国民间多神崇拜的信仰模式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中国传统宗教中,其信仰的对象毕竟是属于自身体系内的神灵,而中国民间宗教信奉的对象杂糅了不同宗教体系中的各种神灵。传统佛道二教特别是佛教的末世信仰是以精神解脱为终的,而以白莲教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宗教的末世信仰则是以反抗和推翻现实社会为终的。  相似文献   

9.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5,1(5):26-34
本文从福建方志和笔记举例取证,论述福建民间信仰涉及的“寺观”和“祠庙”的分类、民间信仰同宗教的主要区别、“祀神的混乱”与“神道设教”的拟人化和随意性、世俗化倾向和制度化倾向的互动、基于制度化立场的批评指摘与民间信仰的两种因素、“载在祀典”与“不在祀典”、“崇德报功”与民间信仰的双翼结构诸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宝卷是民间"念卷"或"宣卷"民间信仰活动中一种集信仰、教化和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讲唱文艺的说唱底本。西北宝卷念卷是全国除江苏靖江地区外仅存的宝卷活态念卷。以西北三地宝卷调查为基础,本文认为西北宝卷念卷是一种与信仰有关的民俗宗教活动,宝卷文本和宝卷抄卷、保存、流通被民众视为一种神圣的行为,宝卷抄卷对宝卷念卷这一宗教民俗活动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 ,那种把宗教信仰视为落后的、封建的东西并企图将其尽快清除干净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信仰对于个体以及社会族群生活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宗教消亡论被许多专家学者提出质疑或否定 ,有关信仰及习俗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甚至政府部门的重视。当然 ,民间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 ,宗教是一整套观念体系 ,是一种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 ;而对于民间信仰 ,尤其是生活于广大农村的农民们来说 ,无论其族属和传统宗教是什么 ,他们的信仰生活在中国这个多民族杂居、多元一体的…  相似文献   

12.
黄海德 《东南学术》2005,1(5):116-121
人类的三大文化体系各有其不同的哲学形态,道教哲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既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对象,又是道教哲学的核心范畴。道教之“道”渊源于先秦道家关于“道”的思想,脱胎于汉代的“道气论”,在扬弃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吸取了大乘佛学的“二谛义”与“中道说”,终致在隋唐时期融铸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新的道教教义思想,从而使道教之“道”呈现了由实体性向非实体性过渡的宗教哲学特征。这是中华文明首次以宗教的形态实现了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可能为当代世界文明的处境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清扬 《天府新论》2002,(6):96-96,F003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洁院士在南开大学讲演时说 :“我很高兴现在中国也有人从事母题问题研究 ,比如辽宁师范大学的王立教授。”从学理上来说 ,母题研究主要属于民间故事研究领域 ,王立著《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 (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出版 )将其与中古时期印度传来的佛经与小说联系起来 ,是有着学科开创意义的 ,这体现了作者将主题学研究视野推向外域 ,且与民俗人类学结合的学科建设努力。该书共分绪论、十二章和结语 ,近 40万字 ,真是洋洋大观。总的看来 ,我认为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特色。首先是跨文化跨学科的眼光与小说母题史材…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信众大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乡村农民。他们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并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立场,“保佑平安”、“消灾祈福”以及“学好行善”等信仰追求,具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适应、相和谐的可能性。因此,在认识和处理民间宗教信众问题上,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按照科学发展观使其朝着构建和谐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解读“宗教”的新视角——宗教思维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思维 ,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思维系统 ,其运思方式与现实价值、文化意义不同于求“真”———求“知”的思维方式 ,也不同于求“美”、求“善”的思维方式 ,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 1)它是信仰式思维 ;( 2 )它是先验———教条式思维 ;( 3 )它是幻想———情感性思维 ;( 4 )它是倒置主观与客观、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思维 ;( 5 )它是求意义性的思维 ;( 6)它是静态———封闭式思维。宗教思维方式的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通过不同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从而使得宗教思维获得更为广泛的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较之西方社会不存在法律和宗教意义上的二元对立,但社会特有的另一种现实的二元对立——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却以一种引导性的信仰体系为社会所选择。在社会转型时期,初创的法治正面临着普遍存在着的法律情感薄弱和法律信仰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对法治国家语境下的宗教及其角色定位做进一步探讨,从宗教的独特作用中确认其功能性定位,以发挥宗教在教育提升、完善道德规范中的作用,推动国家在构筑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法治社会时与宗教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徐华  周典恩 《学术界》2012,(8):126-132,288
《信仰的法则》作者创造性地将经济学研究进路应用于宗教研究,注重从宗教自身入手来探讨宗教信仰的变化,为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式,即宗教市场论.尽管此范式对当代美国的宗教复兴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然而,就清季民初与改革开放以来安徽民众信仰基督教的动机与行为表现、基督教会及其所提供的“宗教产品”、“市场区位”与基督教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形来看,宗教的兴衰并不遵循市场法则.宗教市场论的科学性与普适性值得商榷,其缺陷主要在于忽视了社会结构与历史文化因素对宗教发展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雄峰 《晋阳学刊》2009,(6):123-124
一般认为,中国社会中的所谓“制度性宗教”,自宋以后.便失去了往日之辉煌,而渐渐地步人了“衰微”之途。但是,此种“衰微”仅仅是其不断社会化之表像而已,其直接结果,便是众多之“新兴宗教”的产生。这些“新兴宗教”,大多采取秘密和半公开的形式,而受到朝廷和“正统宗教”之打压和排斥,始终都未能取得合法之地位。其原因一方面是其为某些反叛组织所利用而被朝廷屡屡禁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被“正统宗教”视为“异端”而加以沮咒和排斥,白莲教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教。  相似文献   

19.
李维建 《文史哲》2004,(1):100-104
巴哈伊信仰是一种新兴的现代性宗教,现代性特征几乎浸透到巴哈伊信仰的各个方面。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宗教灵性的弱化和世俗性的增强、宗教仪式简化、宗教组织的民主化等方面。但是巴哈伊信仰本质上的宗教性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它只是涂上了一层比传统宗教更为浓厚的现代性色彩。所以巴哈伊信仰的现代性又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它的现代性是不彻底的。这表现在它所提倡的宗教与科学有限度的和谐、妥协性的现代政治观、宗教经济制度的空想色彩等方面。巴哈伊信仰现代性的矛盾恰恰说明它是一种宗教而不是其他。它的现代性和宗教性二者之间存在着在量的选择上如何适当把握的问题。这种选择将决定着巴哈伊信仰未来的发展。从巴哈伊信仰的现代性所得到的启示是,现存的宗教要想发展,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增强自身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一神教”。它们都以信仰上帝或“安拉”这一唯一神为基本特征 ,又都起源于西亚地区 ,视耶路撒冷为圣地之一 ,其教义学说有一些雷同之处 ,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不仅如此 ,这三种宗教在教义学说中 ,除了在信仰总纲中坚持一神之外 ,还有在某一方面的相互否定和革新 ,因而在宗教教义上既有相互吸收、互相借鉴的“同源性”,又有相互碰撞、相互对立的地方。西亚的新月地带因而也就成为宗教敏感区 ,从古代的“巴比伦之囚”到现代史上犹太人罹难 ,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到现代的“希伯伦惨案”,从早期的阿以冲突到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