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德宁 《南都学坛》2009,29(1):131-136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演变,经济学用收益递增来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也为解释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经济学家对于城市化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通过城市化,经济活动在城市地区聚集起来就会促进技术创新。依靠技术创新,依靠城市的多样性、城市在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协作方面的优势,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城市化有利于扩展市场,提高产业协作效率,形成有利于分工的制度和文化,促进了分工的演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从社会发展来看,政策的设计应从抑制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转向城市治理,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文献通常分别考察创新和分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创新与分工两个概念(特别是杨格逐步发展的产业间分工)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联系。本文在分析熊彼特创新与杨格产业间分工概念的逻辑联系基础上,说明罗默在其内生增长模型中按照杨格的思想,较为模糊地把创新与产业间分工联系在一起解释报酬递增。罗默的模型把资本分解为一系列生产耐用品,从而可以用新产品创新导致产业间分工的发展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杨小凯更注重通过数学化斯密的分工概念来解释经济增长,未能充分认识创新和逐步发展的产业间分工对报酬递增的重要作用。这两个模型都陷入用数学模型解释复杂经济机制面临的困境,难以深刻揭示创新与分工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而新近发展的新演化经济学能够给出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成德宁 《南都学坛》2007,27(4):103-106
市场规模的扩展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从长期来看,市场的扩展取决于劳动分工的演进。如果没有分工的深化,就意味着没有创新和新的产业出现,市场的规模是不会真正扩大的。然而分工的演进又受制于交易效率。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和产业不断聚集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展。在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滞后的情况下,扩展市场、扩大内需的根本思路是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地区的分工深化。  相似文献   

4.
交通基础设施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与交通网络布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网络布局的梯度基本一致,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和西部递减.同时,东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问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提出的内生劳动分工经济增长模型在众多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具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一方面,与罗默等人通过知识的外部性、人力资本积累或物质资本积累来揭示收益递增或不变的经济增长模型不同,贝克尔特别强调了劳动分工在整个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将劳动分工、协调成本和知识这些重要的变量整合在一个模型中,作为内生变量共同解释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与以超边际分析为工具的杨小凯分工演进模型不同,模型依然采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这一模型比较适合于用来解释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当然,这个模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市场、协调成本、一般知识等项目的定义不够清晰,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双循环提供了各地区和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市场整合的激励,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利用世界银行WITS数据和中国加入WTO后关税的变化,从空间的角度回顾了双循环、分工整合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与国内贸易成本决定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各地区与企业参与双循环的程度,双循环彼此融入,共同塑造了地区间的产业分工与市场整合格局,双循环依存互动,影响了企业的行为与绩效,也提供了经济增长所需的市场机会、要素与技术; 长期来看,国内循环是主体,是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重要依托,而深度贸易自由化是实现双循环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广东省 2 1个行政区 1996至 2 0 0 2年的数据 ,采用主因子分析和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对影响外资在广东聚集的因素进行分析 ,因子分析从 11个解释变量中提取出五个主因子 ,它们分别是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产业聚集、劳动力聚集、经济开放度和政策因子。回归分析表明了每个解释变量对利用外资额的弹性。文章最后提出了产业聚集的引资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区)1997-2014年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就产业升级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自1997年以来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经济质量不断提高.但不同省域的增速有差异,具体而言,青海、广东和江苏三省(市)经济效益显著,经济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而广西、福建和河北三省经济效益不佳,经济质量还有待提高.(2)从差分广义矩估计回归结果可知,解释变量产业升级、人力资本及创新系数为正且都高度显著,表明产业升级、人力资本提高及技术创新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变量制度系数为负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制度变迁在短期内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3)产业升级、人力资本及创新等解释变量对相邻空间单元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且产业升级程度每提高1%将使经济增长质量值提高0.256%,表明了产业升级改善了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9.
企业集群理论的演进及其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集群理论从外部经济理论到聚集经济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及增长极理论到新产业空间理论、新竞争经济理论,是有其历史演进过程的,国外创新与集群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着重描述和解释不同的空间增长的一般类型,80年代更多地关注特定地区迅速增长的国际化经济的绩效,80年代后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地区经济网络的重要性,并从不同途径对促进或制约一般经济过程特别是创新如网络、组织间关系等经济和社会关系给予了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群理论从外部经济理论到聚集经济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及增长极理论到新产业空间理论、新竞争经济理论,是有其历史演进过程的,国外创新与集群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着重描述和解释不同的空间增长的一般类型,80年代更多地关注特定地区迅速增长的国际化经济的绩效,80年代后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地区经济网络的重要性,并从不同途径对促进或制约一般经济过程特别是创新如网络、组织间关系等经济和社会关系给予了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1985-2008年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和因果检验理论,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的交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交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它们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就全国以及东部地区而言,经济增长与交通发展水平在长期和短期中相互促进;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能够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但交通业的发展无法促使本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我国各地区产业分布不均衡、交通运输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关.据此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统筹规划,科学论证交通投资方案,将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地区产业优惠政策相结合,降低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西藏除外)2003-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内地新能源产业聚集程度进行测度,并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新能源产业聚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我国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聚集程度最高,其次是广东、山东和辽宁等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的聚集程度最低;(2)新能源产业聚集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即:新能源产业聚集度越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0—2009年我国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使用TSLS工具变量法,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以来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的金融贡献度存在差距;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控制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金融支持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基础上,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河北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有助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用不明显,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互动协同关系.为此,提出了促进河北经济良好发展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并没有将其纳入其理论体系之中,而是假定把交通运输作为一个常量来分析经济增长。本文从分工和运输成本的视角来深入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以运输成本为主要变量的分工增长理论框架,探讨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并形成初步的政策建议。本文基本结论是:交通运输是市场经济运行与经济增长的基础。交通运输发展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打破分工“停滞”,促进经济增长。运输成本、分工和经济增长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全球经济正日趋显现经济服务化趋势,国际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联系日益紧密。服务贸易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解释变量,却能通过影响主要增长要素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国际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二者存在理论上的因果关系,政府应大力提升服务贸易的发展层次,积极促进承接服务产业的国际转移,通过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剖析发达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机制和措施,探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给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中国产业升级战略应处理好扩大就业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关系,以促进产业间的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升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熵值原理全面衡量经济结构转型,通过设定投资结构转型系数、就业结构转型系数与产出结构转型系数等三个主要变量,分析考察了重庆地区1978-2006年在三次产业中投资、就业与产出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投资结构变迁并没有起到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但对三次产业产出的结构性波动表现了显著性的响应,同时,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的分布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内都受到各产业的投资结构与产出结构调整的诱导。  相似文献   

19.
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云南省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以1978-2003年为时间窗口,对消费与投资需求对GDP的拉动作用分别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其中,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投资增长.  相似文献   

20.
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在短期,规制效应更多地体现为使经济承担更多的"遵循成本",但长期看,会通过"创新补偿""结构效应"等将促进经济增长.论文首先阐述了环境规制通过技术进步中介、产业结构优化中介、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链式中介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然后构造了包含两个独立中介和一个链式中介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对环境规制驱动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环境规制分别经由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三条路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从区域层面,环境规制驱动经济增长效的路径则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中部地区环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环境规制通过三种中介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则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中介促进经济增长,其他两种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