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介词短语作主语问题——兼谈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先亮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介词短语是由介词与名词性的词或短语组成。对于这种短语具有什么样的语法功能,能否充当句子的主语,语法学界有三种意见:一是主张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这可以黎锦熙先生为代表,他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明确、系统地指出:“一切名、代等实体词(以及一切语句),因介词的介绍,都可附到述语的前后,来修饰或增加这述语的意义。因而这种被介绍的实体词,便都化成了副词性,而作述语的附加语。”(着重号系笔者所加)这段论述 相似文献
2.
崔云忠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70
动词"蓦"受其源语义的影响发展成为表示路径的介词,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表示"所在"和"朝向"的用法。在宋朝时期,"蓦"表示"朝向"的用法繁盛,因此导致结构的"趋向"义凸显,从而使"蓦"获得结构义并语义化而回归动词。 相似文献
3.
徐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一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单位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如:出租汽车(述宾/们正),长一尺(述宾/主谓)。本文打算对介词以及由此组成的介词结构所产生的组合方面的歧义现象做一整理,旨在说明汉语的常用介词中有相当一部分能引起歧义。以下就举例说明。1二在1)在火车上写字这是一个层次相同的同形结构。可以指:A把字写在火车(车厢)上,B坐在火车上写字。朱德熙先生是用变换的方法来分化这类句子的。。但是,如果我们以“火车”为参照物,来看动作“写”发生时“人”与“字”所处的位置,就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见表。表中“+”号表… 相似文献
4.
朱晓琴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
本文分析虚词被.基本想法是,被主要表示被动;不过,被仍须分析为介词.被的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受到英语被动语态表示方法的影响.尽管被主要表示被动,但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并不是凡表被动都要用被. 相似文献
5.
“介词+X+方位词”这一格式,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里有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一格式的性质我们认为,格式中的“方位词”已经不是独立使用中的方位词,而是一个兼有方位词、半方位词、非方位词性质的词。其发展道路是由方位词变非方位词,走汉语语法化道路。这一格式也是一个介宾结构。对这一格式中“方位词”隐现问题的研究,通过重点评述樊海燕《现代汉语方位词隐现问题研究》一文,说明问题实际远未得到解决,还有待于广大研究者探索。 相似文献
6.
黄笑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3)
古汉语中有这样一种句式: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②天之于民厚矣。(列子·说符) 我们把这种句式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天之于民”这种格式称为“名词 之 介词结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把“寡人之于国”、“天之于民”这种格式看成一个结构体。 有人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这样的句子中的介词结构看成是它后面谓词的状语。他们认为,“于”这个介词,介所向之对象“国”于述语“尽心”,则“于国”就成了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通过”共有三种使用形态:“动词+体标记”形式、动词、介词.介词“通过”由同形的动词语法化而来,语法化完成的时间是20世纪20~40年代.“通过”的语法化是在连动式句法环境中完成的.汉语史上由“通过”形成的连动结构共有三种,它们产生的时代各不相同.五四时期,这三类连动结构汇聚在一起,共同构成介词“通过”语法化的句法环境,而这三类连动结构中不同义项的动词“通过”则分别构成了介词“通过”的三个语义来源.“通过”的语法化除了句法环境动因,认知隐喻和词义虚化也是重要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张成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81-86
现代汉语中,介词"依据"用于介引动作行为的根据。它来源于汉代的同形动词短语"依据"。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词短语"依据"在认知隐喻机制促动下因高频连用由并列式动词短语词汇化为同形的依靠义动词。动词"依据"形成后,经常用于"V1+N1+V2+N2"句法环境中的V1位置,至隋唐五代时期,处于该句法环境中的"依据"最终完成向介词的虚化,"V1(依据)+N1"由独立作谓语被重新分析为作状语,介词"依据"形成。"依据"在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路径可以概括为"动词短语→动词→介词"。 相似文献
9.
许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34-136
动词由的语法化,主要经历了动词>介词>连词这样一个历程。句法位置的变化是由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的重要动因,隐喻、重新分析是由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的重要机制。介词由可以表示空间、时间的起始点,事件发生的原因、依据、凭借等。由的连词用法是从表示原因的介词用法进一步虚化而来的,这与由后面所接的句法成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介词"自"、"从"、"打"在形式和意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共时平面的不同需要通过历时层面的考察来探究原因。这三个词的使用反映了汉语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三者有其各自的语法化路径。语法化动因主要是认知和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周路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125-127
汉语中存在着句式比较特殊的双主语结构,在该结构中两个名词短语NP1与NP2并置在句首。文章试图从认知语法视角来阐释这一汉语结构,将汉语中的双主语结构看成是一个“参照点结构”(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认知主体(conceptualizer)把NP1作为参照点与另一实体——整个内部小句作为目标,从而建立心智的联系。作为参照点的NP1既可以充当话题,又可以充当主语。 相似文献
12.
大主语或小主语是“的”字结构的主谓谓语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4)
大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为VP受事;小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从属于大主语。小主语从属大主语是主谓谓语句各类语义结构中最为典型的一类,而“的”字结构充任小主语最能体现这种关系。小谓语如果也是主谓结构,就形成层层包孕、外延渐小的语义关系及其变化;汉语里不少语义系列也具有外延越来越小的特点,所不同的是这些语义系列各项是并列关系,而大小主语之间没有直接的句法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芳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大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为 VP 受事;小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从属于大主语。小主语从属大主语是主谓谓语句各类语义结构中最为典型的一类,而“的”字结构充任小主语最能体现这种关系。小谓语如果也是主谓结构,就形成层层包孕、外延渐小的语义关系及其变化;汉语里不少语义系列也具有外延越来越小的特点,所不同的是这些语义系列各项是并列关系,而大小主语之间没有直接的句法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德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
<正> 介词结构在句子中除了经常单一地做补语和状语外,我认为还可以在复杂谓语句中的谓语之间充当“补·状”式兼语,形成另一种类型的兼语式。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意见,向同志们请教。 1.在现代汉语复杂谓语句中的谓语之间出现“补·状”式介词结构的格式,一般有下面三种: S_1:V_1+J+V_2 S_2:V_1+J+J’+V_2 S_3:V_1+J+O+V_2 在上面的写法里,J代表介词结构,J’代表连用的介词结构,V_1代表介词结构前边的谓语,V_2代表介词结构后边的谓语,O代表介词结构后边的状语(非介词结构)。 相似文献
15.
林颂育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738-740
前人关于"著"的研究多集中在探讨其作为持续体标记的演化过程的探讨。动词后的方位介词"著"的讨论多只是附带说明。鉴于动词后的方位介词"著"的演化与持续体标记"著"的来源有密切关系,而前人研究又有待深入,本文通过对先秦、汉代、六朝文献材料的考察和梳理,尝试对中古动词后的方位介词"著"的语法化路径作出重释。 相似文献
16.
流行歌曲歌词的语法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良华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
歌词是语言的艺术。歌词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感染力。近年来许多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出现了语法方面的问题,词法、句法错误较为突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歌词语言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本文结合对一些典型实例的分析,论证流行歌曲歌词语法规范的重要意义及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兰玉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5)
析介词短语"以x"结构兰玉英"以"一词源远流长,在古代用法颇多,在现代汉语里仍有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介词"以"与其后置成分一起所组成的介词短语,本文称之为"以x结构。""以x"结构主要用于书面,在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和科学著作中都常见到它。分析"以x"... 相似文献
18.
张春燕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48-55
文章尝试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来分析汉语中句首的介词+小句结构①的语法归属问题。文章从介词引导的小句入手,审视了该小句与后面小句之间的关系,并重新分析了介词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从类型学的视角来看,介词同样具有连接功能,介词后的小句通过介词与随后的小句连接成小句复合体②;从拓扑学的视角来看,从介词+名词词组到介词+小句体现了环境成分到从属小句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02年6月18日,青岛市市北区威海路街道办事处居民刘建华诉街道办事处撤回不适当的行政决定案,在市北区人民法院开庭,笔者旁听了案件审理的全过程。 案情如下:刘建华,男,系居住在威海路街道办事处的一下岗工人,妻子同时下岗,夫妇双方因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而育有孩子两个,家庭生活较为 相似文献
20.
“X于”结构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X于"结构的成员既包括动词、副词等典型的词,又有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从历时发展轨迹来看,"X于"经历了介词"于"的衰落、复音词"X单音节于"的兴起与进一步虚化、"X非单音节于"向词靠拢和"于"零形化的语法化过程。词语双音化趋势、语义系统变动、介词短语位置前移以及重新分析和类推等因素都是"X于"结构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