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撰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开辟一个新天地,而只是就过去人们早就提出但尚未很好解决的老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在自然科学中,亦有一门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必须声明,我们的研究是与它不尽相同的。我们探讨的物质结构是物质的宏观及微观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对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运动的关系,并力求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找到一个较能令人满意的答案。一什么是物质结构? 结构是物质赖以存在的基本方式,是物质固有的基本属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运动又是物质不可分离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正如运动一样,结构亦是物质不可分离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属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结构的。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实物形态到场形态……无一不是由一定量级的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规律地排列而组成的。世界上没有无结构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的资料,供参考。 信息论的哲学问题 信息的本质:自从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以来,信息的本质阅题在哲学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1、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信息和信息过程存在于有机界、无机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种类和形态的物质运动中。有人认为,信息作为物质运动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讲到“运动观”时,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叫做“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一本哲学教科书作过详细的论证。于是哲学界一些同志对这个提法的正确性表示怀疑。姜力新在1987年第6期《江海学刊》上发表《运动和静止的矛盾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文,认为运动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与静止的矛盾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楚庚尧在1990年第1期《洛阳师专学报》上发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质疑》一文,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应该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就是说,世界上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物质的世界如此,作为上层建筑的文艺也是如此。因为文艺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是“都受‘支配于经济’”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  相似文献   

5.
关于物质概念问题如何理解物质定义中的“客观实在”一种意见认为,列宁在物质定义中讲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凡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包括运动、时空。它是意识所不具备的;这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说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另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应该把“客观实在”理解为“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列宁并没有把任何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称之为物质的意思。对列宁的定义中的“客观实在”理解,应当与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所用的“实物”要统一起来。它是指的实在物,实体性存在,而不包括时间、空间等  相似文献   

6.
<正> 整个物质世界的总体存在状态、状况以及呈现出来的面貌都表现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无限多样、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总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来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以及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们对物质存在形式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的。人们对物质存在形式的认识越充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就越深刻、越彻底,对物质运动规律的把握就越正确。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没有绝对孤立存在的事  相似文献   

7.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的形式。无论河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这是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指出过的。正因为这样,运动总是与物质体系和物质形态联系着,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因而认识运动形式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就直接关系着科学体系的建立以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进程。随着人类对物质体系和物质形态认识的深入,接触的运动形式愈来愈多。二十世纪以来,科学的迅速发展不仅更深刻地揭示了运动形式的统一性,而且也愈益显露了其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样,就对运动形式的分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赋于了更多的意义,从而构成了当代自然辩证法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运动、精神运动是由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层递转化中产生的不同运动形式.所谓转化,就是对立双方各以自己的方式经相互扬弃达到统一,在辩证包含对方于自身的同时也规定了对方;其中前起者一方又"预先规定"了后起者一方."人文学科"是精神运动的形式之一,认为"人文学科"无规律,缺乏历史和逻辑的根据;对规律的否定,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在人的头脑里引起的一种反应形式.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由于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发展,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创立,把人类的思维科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思维科学通过现代科学系统功能,正越来越显示出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控制力量。这种新情况的出现,是否会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基本原理呢?这是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认为: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原理,因为思维活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三本论附篇:事、物、人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量、物质、结构,是事物生成的三大根本,简称三本。能量是事物生成的动力,对物质走支配作用;物质是中物生成的基础,受能量支配之后即为结构的成份;结构是理物生成的样式,一切事物都有各自的结构。能量支配物质以组成结构,则形成能量、物质、结构三本一体而生成事物。三本缺一,则事物不得生成;三本变化,事物则随之变化;三本一体遭到破坏,事物则毁败。研究三本,则有助于认识事物、利用事物、改造事物和创造事物,促使事业成就。为了宣扬三本论的实用意义,特针对“事”“物”“人”这社会基本问题进行论述。一论事事是物运动,…  相似文献   

11.
<正> 1988年第3期《齐鲁学刊》刊登了张瑞甫同志《规律不能创造、改变、消灭吗》一文。文章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说明规律不能人为地创造、改变、消灭的传统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我们认为,该文的一系列的逻辑推理都是混乱的,因而结论也不能使人信服。所谓“人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说的是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物质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物质运动具有客观性,事物过程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客观地存在着,并且必然起着作用,其作用的结果也客观地存在着。只要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必然得出物质运动规律客观性的结论。“创造、改变、消灭”是人们在主观意识支配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实  相似文献   

12.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之中。就物质的具体运动来讲,真是多种多样、气象万千,但总的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型,这就是以空间为主要存在形式的运动和以时间为主要存在形式的运动。我们把前者叫作活动,把后者叫作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辩证唯物主义在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的精神现象作了更为深刻的探究,认为精神运动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特殊运动形式,精神现象虽不直接占有时间和空间,但它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在时空中运动。这种运动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一、互补式同步变化过程。精神运动在反映物质运动的基础上,精神运动又有自身相对独立发展过程;二、协同化有序上升趋势。物质运动是有序和无序相交,并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双向运动;三、物质为载体的能动运动。精神运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和物质运动过程。但精神运动自始至终充满着活力;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发展动力。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社会运动、精神运动是由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层递转化中产生的不同运动形式。所谓转化,就是对立双方各以自己的方式经相互扬弃达到统一,在辩证包含对方于自身的同时也规定了对方;其中前起者一方又“预先规定”了后起者一方。“人文学科”是精神运动的形式之一,认为“人文学科”无规律,缺乏历史和逻辑的根据;对规律的否定,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在人的头脑里引起的一种反应形式。  相似文献   

15.
时间和空间,是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和理解一切运动现象的基本范畴。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实践把两者及其关系的理论,推到了一个空前复杂、深刻的境界。但对马克思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论述发掘甚少。马克思在哲学生涯中,始终都非常关注并深刻诠释了时间、空间的意义及其辩证关系,且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思想工具。他主张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社会生活的内在统一,在时、空释义并科学揭示其相关性机理的基础上,以深邃的哲学思维诠释了社会时空的效能转化,先导性地明确了当代自然科学揭示的时空结构影响物质运动及其作用方式的原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论列了它们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牛顿的哲学思想,传统认为,在科学研究上,他是自发的唯物主义者;在认识论上,他又是唯心主义者。代表说法之一是牛顿早期是唯物论者,晚年是有神论者;并认为在认识论上,牛顿完全“跌进了不能自拔的唯心主义泥淖。”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牛顿从理论上把自然划分为各个现象领域,并把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如物质、运动、空间、时间和因果性抽象出来,因而认为物质的这些基本的存在形式是客观存在着的。牛顿正是基于这种唯物论的观点,创建了经典物理学大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杨寿堪 《学术研究》2006,7(5):45-49
对哲学原理教科书中若干问题的质疑,涉及到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根本问题。教科书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关于说明世界本原的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理解为古代的物质概念,把近代自然科学家解释物质结构的观点当成近代的物质范畴,这是不妥的。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教科书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物质运动,否认精神的运动,这是庸俗的唯“物”的观点。教科书对发展只理解为上升前进的运动,理解为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运动,而无视发展是上升与下降、前进与倒退、新与旧相结合的辩证过程。矛盾同一的相对性,教科书按传统观点进行解释,即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存在,此理由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因为凡是矛盾,必然既有矛,又有盾,否则就不成为矛盾。教科书把真理的绝对性与绝对真理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其实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绝对真理,只能不断地接近绝对真理,如果有一天达到绝对真理,人的认识也就停止了。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近来上海经济学界部分同志,在探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生产、满足需要”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我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希望展开讨论。我认为把“发展生产、满足需要”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內容,太一般化,它没有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理由如下:第一,它没有揭示出社会主义所特有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大家知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类社会就要灭亡.反过来说也是一样,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因为这样,生产是无目的无意义的。因此,从生产与消  相似文献   

19.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空间和时间也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那么,物质的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弄清这个问题,会使我们对物质运动的认识有所加深。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在微观世界,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在基本粒子内部仍然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运动。在宏观世界,从地球到银河外更大的天体,也都各自具有特定的运动。生物机体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新陈代谢和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它就会解体、死亡。同时,微观客体以至一切天体都有自身演化形成的历史,生物则是物理、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着的,运动着的物质是有规律的,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当然适用于研究社会经济生活。只有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来研究经济规律和经济规律体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经济规律(1)透过现象,揭示规律。什么是规律?规律是对运动而言的,是运动的基本秩序;而运动是对物质而言的。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因此,规律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没有物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规律。列宁说:“规律是现象中巩固的(保存着的)东西”;“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规律是本质的现象”;“规律=现象的平静的反映”;“规律把握住平静的东西”。①自然现象中的规律是如此,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