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中间阶层的地方实力派,尽管他们的对日关系很复杂,但总的倾向是抗日的。全面抗战爆发前,地方实力派对阻止日本的侵略起了主要的作用;全面抗战开始后,他们又成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蒋介石集团消灭异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实力派抗日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四川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重庆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我党南方局也设在这里。因此,四川,特别是重庆,成了党领导抗日民主力量同国民党顽固派开展斗争的重要阵地。在这场斗争中,我党南方局在争取地方实力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成绩显著。 一九三八年八、九月间,日军逼近武汉,我党长江局于十月由武汉撤至重庆,改名南方局。一九三九年一月,中央复电批准了南方局的组成名单。南方局是党中央在国统区的派驻机关,直接实现党中央对国统区人民抗战的领导。因此,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包括争取地方实力派在内,坚持抗战,是其主要任务。 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共降日倾向日益增长。此时,四川党的组织自抗战开始以来,已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党员已近四千人。这使国民党顽固派极为不满。以此,他们在一九四  相似文献   

3.
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国民党领导的、以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地方实力派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体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为抗战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表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英雄气概;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正面战场牵制了2/3以上的侵华日军,为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掩护了沿海工业内迁,使大后方的工业基地得以建立,形成了支援抗战的物质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1938年冬,汪精卫公开投敌后,蒋介石采取了迟迟不公开定性的方式与之周旋。这种策略主要是出于对防范国民党内部分裂、团结地方实力派坚持抗战、国际形势复杂等因素的考虑。蒋的这一策略收到很好的效果,国民党避免了一次大的震荡;而汪精卫的一系列辩解反而起到了自暴其汉奸嘴脸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对中共与地方实力派问题的处理实有三个层面,其一,中共与地方实力派皆为统一之“障碍”,均欲解决而后快;其二,地方实力派与中共是“内”“外”有别,经历初期优先“安内”轻视“攘外”后,确认“安内”必先“攘外”;其三,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时,对中共寻求政治解决,攘外逐渐成为蒋的政策重心,其政策调整亦是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步趋。  相似文献   

6.
牺盟会是抗日战争前后国民党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和中国共产党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抗日联盟组织。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不仅表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前夜时阎锡山思想认识的变化 ,表现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日本对红军的不同态度及他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而且反映了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对国民党合作政策不断修改的过程和中共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面具体操作时极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透射出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实际抗日合作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在山西,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使党能够利用这些合法组织,不断壮大抗日革命力量,争取和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进步势力,开创了山西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地方实力派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抗战时期的地方实力派,大多数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过贡献,在中华民族抗战这部宏伟的画卷中.应给他们一席之地.但各地方实力派,由于阶级本性所决定,在抗战中存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比如以我为核心的地方主义,既联共又反共的两面性等,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不过,就其大多数在抗战期间总的表现来说,积极方面是主要的,消极方面是次要的,我们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正确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9.
地方实力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实力派是指除蒋介石的嫡系之外的一切有地盘的实力派和无地盘的杂牌军。地方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存在着矛盾、分裂和斗争 ,它关系到国共两党力量的消涨 ,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至抗战前夕地方实力派政治态度的转变及行动 ,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方面达成的共识 ,促进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中,原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旧部,从察哈尔抗战到平津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阳)宜(昌)会战等,无役不从,是其他地方实力派所不能相比的。由于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因而在抗战中也表现出许多显著的特点 (1)西北军旧部中既涌现出大批舍生取义的抗日英雄,也出现了一些降日附敌的民族败类,其分化之剧烈是地方实力派中绝无仅有的。 (2)西北军旧部对抗战的作用集中地表现在军事方面,并给予日军以极其沉重的打击。 (3)西北军旧部的抗战环境,比其他地方实力派更为恶劣,但其取得的抗战业绩更为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1.
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总觉醒,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在事变发生后不久,便使国共两党由原来的对立、停战走向携手合作,酝酿已久的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抗战开始到武汉保卫战期间,国共两党共赴国难,合作抗日,关系比较密切。两党虽在政见上有所不同,而且矛盾很大,但终究没有破坏统一战线,各自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维护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共同谱写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光辉篇章。认真研究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特别是在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国共关系出现的特殊局面,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北救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东北爱国民主人士、流亡民众、东北军爱国官兵共同发起的抗日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以宣传抗日爱国、支援东北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统战性质的救亡团体,直接参与和协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场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为推动全面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东北救亡运动谱写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中国抗战史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3.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疯狂掠夺煤炭资源,给煤矿工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同时日本侵略者还公然违背国际法准则,将战俘和抗日根据地群众作为“特殊工人”运送到东北各煤矿从事奴隶式的苦役。战俘和抗日根据地群众不断掀起“反日斗争”,为东北各煤矿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团结协作、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战的结果。从表象上看,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共产党仅掌握着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权,但中国共产党把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了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抗战中,国共两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夺,实际上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194 2年至 194 5年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大战略行动。全面了解缅甸防御战的战争背景和主要战役 ,有利于客观分析其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华北事变后,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各股政治势力纷纷调整政策,两大政治集团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开始捐弃前嫌,一改敌视的态度,寻求对话与合作,使抗日救亡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淞沪血战回忆录》记叙了作者和十九路军一五六旅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日寇在上海的残暴和凶恶,触及了参战各个部队和战事的各个方面,再现了这场战事开始、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中国军民携手抗战的历史画面。其行文通俗,语言简洁,接近于说话,有口语文体特点,读来朴实、真切、感人,是20世纪早期出现的一部不可多得的描写抗战、叙记国难的白话纪实文学。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阐明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主张的一致性,阐明了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阐明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不同,要求国民党统治集团真正实行三民主义,批评和批判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对三民主义的背弃和背叛.回顾这一问题的历史,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