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判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2.
当代反本质主义思潮兴起,性别本体论的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在本质主义传统的清算中,女性主义在颠覆性别本质的同时批判父权政治,而对女性本体的取消却使其陷入解构迷宫。性别消解与理想缺失,造成当代女性主义面对性别批判与学术价值的矛盾。要解决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女性主义就势必要彻底摆脱性别对立意识,在重塑女性主体的基础上回到理性的性别研究轨道。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理论冲破了二元对立,重释忠实,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从女性译者的身份出发,强调凸显其主体性,张扬"叛逆"即再创造。然而,为了实现其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的目标,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过于强调对语言的"操纵"和对译者的"干预",在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上存在矛盾之处,有些观点也较为激进,因此,现代译者必须持辩证态度对待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才能更好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联姻”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技术研究,是女性主义技术研究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分支。在她们看来,女性的“工作”被限定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家庭或私人领域,而男性则广泛地分布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社会公共领域,这种劳动的性别分工成为性别政治不平等的根源。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公共领域的劳动越来越适宜女性,可以说,工业劳动和自动化技术为妇女走出家庭、获得解放准备了前提。对女性群体进一步“细分”,探讨与女性相关的技术问题或与技术相关的女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技术研究者应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西风东渐 ,性别视角进入了文本的阐释领域 ,它带来了文本意义的增值。基于传统文学的男权特质 ,它的运用主要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男性性别立场的批判。它根植于文本作者的性别属性 ,尤其是社会文化性别属性。这一属性所携带的社会、文化、阶级的内涵也使性别视角具有综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及其特点都是基于社会性别 ,从长远的斗争目标来看 ,女权主义要用“关怀”代替“平等”这个口号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一种新的“女性写作”。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从社会性别角度提出女性的不利地位是社会化的结果,要想实现平等互惠、和谐双赢的两性关系,必须彻底走出将男女两性对立起来的二元制思维桎梏,重新构建一种新型的适合当代社会性别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8.
法国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是最早、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流派。其社会性别理论颠覆了传统女性主义关于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关系的认识,欲给"生理决定论"以彻底打击,但有"矫枉过正"之嫌。法国唯物主义对女性受压迫的物质性根源进行了探索,但探索的结果却分散在性、家庭、阶级和再生产等领域中而未能统一。这种"多元决定"女性主义理论,很难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二元模式"的超越,因为二者都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核心。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研究者认为,传统的国际政治研究是建立在男性世界观基础上的,是带有性别偏见的.女性主义研究者的任务便是在对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方法提出批评的同时,把女性视角引入进来,并谋求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进行重建,使之成为超越性别偏见的全面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性别因素,引入了结构主义叙事学所具有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则,为文学批评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阈.本文认为,女性主义叙事学可以较为深入地使我们认识到女性作家在叙事时所具有的性别特点,同时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中的性别因素考虑其中,从而更好地对女性文本进行解读.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把文学作品语境化、性别化,聚焦作品叙事结构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作家,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和文本中的性别表达以及女性主义者的批评之间存在着断裂与缝隙,而且王安忆的这种女性作家的性别表述在当代女性作家中极具代表性,如何看待这种断裂和缝隙,不仅能加深对作家本人及文本的了解,更能透视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内在的矛盾和复杂。因此,在既要看到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的同时,更要注意她如何在女性主义批评者的理论框架和预设中以及在何种现实背景中进行表述,从而观其中间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对性别的社会建构性的强调,只是在证明人的命运是后天决定而非先天注定的,这对于今天女性在社会上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劳瑞·张伯伦在《性别与翻译的隐喻含义》一文中,一反传统翻译的被动、消极的“忠实”原则,揭示了翻译研究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评介劳瑞·张伯伦的《性别与翻译的隐喻含义》来分析女权主义翻译理论,探讨其贡献以及尚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迅速向传统学科渗透。为配合联合国“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方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各国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规划以实现性别平等的主流化。女性主义在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介入为艺术教育引入女性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源。本论文结合视觉艺术、音乐、表演艺术等艺术教育的主要方面,从女性主义作为知识、观点和教学法三个层次探讨了在艺术教育中实施性别平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女权主义话语在上世纪60、70年代之后有了某种逆转,一种更强调政治倾向温和性的后女权主义潮流正在形成,并且它与世界范围内的男权回潮还有了一定联系。对中国女性学界而言,消费性伦理形态在性别领域内也有深刻的投影。呼唤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度追问与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16.
道学与后现代女性主义虽然分别诞生在传统中国社会和现代西方社会,但其性别观却存在契合。它们都采取整合的思维模式,倡导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平等,追求男女两性的和谐统一。这种契合既反映了道学思想的时空超越性,也反映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作为女性主义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重点强调两性在资源、责任及权力分配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平等,以及由此而来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其实质是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所导致的男女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