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判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2.
当代反本质主义思潮兴起,性别本体论的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在本质主义传统的清算中,女性主义在颠覆性别本质的同时批判父权政治,而对女性本体的取消却使其陷入解构迷宫。性别消解与理想缺失,造成当代女性主义面对性别批判与学术价值的矛盾。要解决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女性主义就势必要彻底摆脱性别对立意识,在重塑女性主体的基础上回到理性的性别研究轨道。  相似文献   

3.
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Media and Gender Studies)是女性主义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批判的视角检讨媒介所维护与再生产的种种社会性别不平等表象及其原因,并深入探索社会性别权力关系如何镶嵌在媒介机构和媒介产品以及受众收讯的物质(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形态)的进程之中,成为西方传播研究批判学派的重镇。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建构展现出女性主义批判思想与传播研究的结合、后学思潮与女性主义的力量汇聚与传播政治经济学与女性主义的联结等三个重要的学术发展取向。借鉴西方学界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地图及其生成的语境,可为中国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学者提供一种洞察的途径,拓展中国传播研究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女性主义学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性别这一女性主义学术的核心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该理论以透析男女两性差别的社会存在为主要内容,从解构男性中心主义传统知识体系入手,强调社会文化建构对性别的作用及其多样性、可变性,倡导多元的思维方式,关注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力倡男女两性关系的改善与社会的公正。性别理论的知识批判与重建精神及其实践性,反映了这一新兴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开放性格和学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父权规训与男性想像:解读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文化理论,解读有“英国文学经典之作”盛誉的康拉德短篇小说《黑暗的心》,并对小说作者在文本中充斥展现的性别政治观点即父权思想、男性幻想弥漫意识等进行严肃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美国批判的女性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论题:多元民主、权力理论和社会性别。多元民主是批判的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权力理论是批判的女性主义中的后现代主义合理因素;社会性别范畴构成了批判的女性主义的崭新理论视角和主要演进线索。批判的女性主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直面理性与权力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当代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元分析、文本重构及现实批判。元分析是对主流文化高度认可的教育理论或原理予以重新分析和反思;文本重构主要体现为对教育史、教育思想的重构及女性社会性别意义的重新解读;现实批判即以女性主义尤其是以社会性别为视角,检视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性别歧视以及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等问题。女性主义在教育研究范式上的探索与积累,有助于教育研究视角和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促进教育领域性别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作家,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和文本中的性别表达以及女性主义者的批评之间存在着断裂与缝隙,而且王安忆的这种女性作家的性别表述在当代女性作家中极具代表性,如何看待这种断裂和缝隙,不仅能加深对作家本人及文本的了解,更能透视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内在的矛盾和复杂。因此,在既要看到王安忆本人的性别表述的同时,更要注意她如何在女性主义批评者的理论框架和预设中以及在何种现实背景中进行表述,从而观其中间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性别诗学"的兴起原因在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重心从"女性"向"性别"的转移和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理论的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性别诗学也必须注意处理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性别理论"之间的关系、"诗学体系"与"女性立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文论是与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及其文论联系在一起的,是女性主义文论的新发展.它是在西方后现代社会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语境下产生的文学理论.必然带上了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特征.其主要特征在于:1.突出女性的性别差异及其在文学文本和文本解读中的表现,即性别诗学和性别阅读.2.突出性别的符号差异的表现,主张女性话语和母性话语,把女性主义符号化和语言化.3.从女权运动和女性革命转向女性的文化批判,把女性争取政治权力平等的基础放在了女性的社会差别和话语差别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在几千年社会发展中,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性别文化生态。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从产生至成熟的千百年间,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女性性别角度研究中国性别文化和中国戏剧文化土壤中的女演员群体极具新意和学术价值,而分析当前女艺人特别是近代平津沪三地京剧女演员的现状,总结这一领域研究成果,透视其间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当前益愈趋热的女性性别研究,以及当代娱乐业流行文化的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研究的学科化发展和女性问题纳入主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经典《第二性》的解读逐渐转向学术化。这一时期,对《第二性》的讨论较80年代更加全面,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女性主义哲学两个视阈呈现出来,拓展了中国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的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女权运动对之后30年内的学术与文艺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权主义思想在社会中的普及和蔓延,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与此同时,翻译研究逐渐被接纳为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文化问存在性别角色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在语言中有所体现和表达。因此如何通过翻译将这些表达植入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译者、特别是女性主义译者面临的棘手问题。正因如此,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翻译活动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应当在客观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效应。转换非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和脱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价值立场,是客观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前提和基础。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哲学和社会运动的关系是我们客观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运思逻辑的关键,强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研究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解决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中的身份、性别、阶级和政治等主题的书写契合了西方后学的批评理论范畴。黑人女性作家自觉地将文学创作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相观照,她们为黑人文学分别注入了性别成分、种族成分和文化成分。黑人女性主义文本不仅彰显了黑人女性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更进一步推动、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发展。黑人女性主义将逆转黑人女性身份被边缘化的境遇,颠覆和拆解黑人女性身份被客体化、被边缘化的命运结构。  相似文献   

16.
女权主义在社会工作机构的实现程度需要从机构中不同性别间的日常行为与行为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一个社会工作机构的女权状况的动态和静态的调查剖析发现:社工机构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拥有高于男性的权力,但是表象上的优越并不是女权主义所追求的男女平等的结果,而恰恰是社工机构模仿外部建制下男权主义主导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Attitudes toward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military require the reconciliation of two often conflicting beliefs: those toward the roles and rights of women and those toward the militar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women’s roles throughout society, or feminism, an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defense spending, or militarism, both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attitudes toward gender integration in the military.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show there to be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inism and militarism,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inism and gender integration, an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itarism and gender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feminism i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attitudes toward gender integration, while militarism is weak in its predictive abilit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issue of women in the military is more one of women’s equality than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at policy discussions should be structured accordingly. She is currently conducting research which examines how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employ strategies to manage gender and sexuality. This research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claim that gender is not simply a role or an attribute, but that gender is created and recreated through ou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在中西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性,决定了"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于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性界定.引论"女性主义"与"艺术"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空间,有助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走出女性主义的悖逆之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Halliday和Matthiessen的评论附加语系统,通过Kconcordance检索软件对比分析了自建汉英医学论文语料库中的评论附加语的使用情况。评论附加语使用的共性说明了汉英医学论文共同的语篇特点,而评论附加语使用的差异则反映了汉英医学论文作者不同的文化传统。通过了解评论附加语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语篇,以提高学术语篇分析中的文化意识。本研究也提醒大家,要提高医药学术英语论文撰写的质量和医药学术英语交流的能力,就必须在医药院校进行英语课程改革,完善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