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发展到顶点的标志。如何解决好这一事件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好事变后的国共两党关系,就成为对共产党人驾驭形势并将其引向有利于人民方向发展的能力的考验。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斗争方针,成功地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表现了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皖南事变后,群情激愤,全国哗然。中国共产党内表现出几种不同的情绪。有悲观主义情绪,认为皖南事变就是新的“四·一二”政变,国共两党已破裂,主张忍让。有激进主义情绪,主张在军事上立即进攻,以…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战时期,美国与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有密切关系,其中美国单方面援助蒋介石在客观上成为国民党发动反共内战的重要因素,但是不能由此推论为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起初,美国对国民党的反共分裂活动曾经不加干预,但是当皖南事变和第三次反共高潮危及到它的战略计划和远东政策时,它对国民党的反共分裂活动就采取反对的态度并予以制止。美国单方面授蒋促成内战爆发和美国反对内战的矛盾,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将反共高潮推向了顶点。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通过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迟滞了顽固派反共的步伐;在"皓电"发表后,及时为中共中央答复"皓电"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具体建议;皖南事变后,领导南方局积极争取国内外舆论,有力地打击了顽固派的反共气焰,为中共在政治上赢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难,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推动下,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尤其“八·一三”事变后,日寇的侵略直接威胁了蒋介石国民党的腹心地区,代表美英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被迫抗战,于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由于统一战线内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因而,对抗日的态度也就不同。这种不同,集中地表现为:以蒋介  相似文献   

5.
1941年,国民党方面制造屠杀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使国共关系迅速出现了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的全面对抗局面。后在各种因素的互相作用下,国共两党分别调整了各自对策,缓和了国共关系,从而避免了更大悲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把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向破裂的边缘,团结抗战的局面有被破坏的危险。在民族革命的危急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策略,打退了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本文试图从哲学角度,简要论述中共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方针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积极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不顾一切地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即皖南事变.我党为了既不破裂统一战线又使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得以维持,而又能打退国民党的进攻,在斗争策略方面,我党主要采取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斗争策略;实行了以政治进攻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一九四○年十月起,国民党反动派配合日寇的诱降阴谋,由蒋介石直接出面,疯狂地掀起了抗战以来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在这次反共高潮中,我党采取“尖锐对立的态度”,并在国内外舆论的支持下,进行了坚决斗争.当时战斗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同志,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不仅直接参与党中央的决策,而且领导和团结了国统区的抗日力量.同顽固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仅就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前后,我党拒绝出席这次参政会同国民党展开的一场尖锐斗争,作一简要述评,诚望党史界的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就“西安事变”本身讲,它“是国民党内部在抗日问题上与国内改革问题上,因政见不同而发生的”,但是促成这次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则是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一次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腐蚀》是茅盾继《子夜》之后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它以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为背景,暴露了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特务机关的血腥统治,揭穿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勾结日汪汉奸的卖国行径。小说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新的开拓。然而,这部小说的重要价值则在于,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赋予了小说女主人公赵惠明以复杂、曲折与多重性的性格特征;以细赋的艺术笔触刻划了他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人物画廊中又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真实的女性。  相似文献   

11.
华北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腹地,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民族矛盾急骤上升的形势之下,从国民党“五全”大会到西安事变前,国共双方主要通过四条途径进行了一系列的秘密接触。尽管由于国民党的反共立场以及国际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共双方谈判最终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国共合作也迟迟未能建立起来。但历时一年的国共秘密接触在为抗日储存军备力量、铺垫政治基础等方面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军队于1941年1月6日至13日制造的皖南事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月17日诬陷新四军为“叛军”和取消新四军番号、革去军长叶挺职务的命令与谈话,将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顶点,成了全面破裂国共合作的开端。这一事件发生在德意日三国已结成法西斯军事同盟,世界法西斯势力空前猖獗之际,不仅危及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亦造成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制造反共磨擦,阎锡山发动最为严重的晋西事变。毛泽东坚决反击前来进攻的山西旧军,以反对叛军的口号在拥阎之下反阎,最终和平解决晋西事变。在成功应对晋西事变等国民党制造的反共磨擦中,毛泽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党作为一个国共两党之外的较大政党,在国家存亡之秋,其政治主张和活动表现出了复杂多变的两面性:即抗日与降日同存;反对和拥护国民党共存;联共与反共并存.该党政治及活动上的两面性对当时中国的抗战大业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救国会在华北事变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始终围绕着停止内战,实现国共两党合作这个中心任务,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并开展一系列规模浩大的群众救亡运动,把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引向高潮,对于推动国内和平团结御侮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救国会对各党各派作了大量工作,如帮助中共进一步完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其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调整;如劝说和敦促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走向团结御侮之路等,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国民党逮捕救国会领袖,制造"七君子"事件,进一步激起了人民的极大义愤,国内外的抗议浪潮汇成了一股逼蒋团结御侮的强大政治压力,也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七君子"事件本身成为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一个重要事件.救国会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吴稚晖作为国民党右派元老,在国共两党的对峙中坚持错误的政治取向,一生反共,死不改悔;但在八年抗战期间,他却矢志不移,力主对日抵抗,并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方式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无疑,吴稚晖在抗日问题上的态度、立场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突发事件.这个严重的突发事件处理当否,将直接关系分裂内战或团结抗战的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重大.中国共产党站在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坚定地维护民族利益和团结抗日大局,及时提出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对策,最终化解了可能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危机,打退了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在皖南事变前后所表现出来的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卓越能力,表明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时局转换的关键,它促成了国民党改变政策,停止内战,容纳各党各派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以宋庆龄、冯玉祥、李济深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捐弃前嫌,积极要求和平解决。他们联络各方,稳定了局面。同时,国民党民主派还反对主战派武力讨伐西安,支持宋美龄等飞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影响下,驻守在福建的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的一部分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他们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中国工农红军成立抗日反蒋协定,这就是福建事变。福建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降低到次要和服从地位而产生的阶级关系新变化,是国民党内一部分政治、军事领导人对蒋介石政府的卖国内战政策不满而导致的国民党营垒的破裂。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基本上改变了国共两党过于悬殊的力量对比及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这段历史已经决定了国民党在大陆垮台的命运及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趋势。同时,这场战争导致了日本帝国的崩溃,改变了日本历史发展的方向,促使日本走上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