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京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政治的社会基础 ,以及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政治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则是政治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化 ,是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基本关系在各个具体领域的表现及其本质规律的揭示 相似文献
2.
梁昱庆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2,(4):1-4
本在界定政治环境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政治环境具有的广泛性;系统性、空间性、复杂性诸特点,阐述了政治环境与政治系统的互动关系,强调寻求二之间的动态平衡,良性循环和协调稳定,是政治系统巩固发展的重要条件。章还探讨了中国政治环境与政治系统的互动关系,提出保持政治环境的稳定,促使其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民族政治系统是民族政治生活的载体,直接制约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并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根据产生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民族政治系统分成两类:国家形态的民族政治系统和非国家形态的民族政治系统,前者产生于国家政治生活,后者产生于“市民社会”。本文从民族国家的分类和划分标准,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类型及管理形式、结构形式入手,探讨了民族国家政治系统和民族地方政治系统对民族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对非国家形态民族政治系统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董文芳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6):9-12
任何国家要实现社会的和谐,都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政治机制,而这个政治机制的构成则取决于各国的具体国情。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基于我国国情建立的政治机制,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顺利实现。这就是合理的政治分配机制、完善的政治参与机制、畅通的政治沟通机制、协调的政治文化机制和动态的政治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5.
政治能量的动态均衡与政治系统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建国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3):337-342
传统的权力、权利、权威、势力、强制力或影响力等概念不足以有效描述政治系统不断变化的状况,权力均衡或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均衡亦不足以有效解释政治系统的稳定性。要使这种描述和解释变得更为有效,需要引入新的概念,如政治能量。分析政治能量的均衡为理解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变化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新视角。政治能量的动态均衡是实现可持续政治稳定的重要条件,而保持政治系统的充分开放是满足这个条件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沟通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国剑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1):62-64
在界定政治沟通的基础上提出良性互动的政治沟通能够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系统高度整合、有效,能使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潜化为公众的追求目标,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使政府在与各方博弈当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并就当前我国政治沟通面临的挑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秦国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4):44-46
政治环境与政治系统从总体上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关系.政治环境影响政治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使其与不断演化的政治环境相适应.政治系统改变和利用政治环境,促使其朝着有利于政治系统稳定和发展的方向演化.政治环境作为政治系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条件,对政治系统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治资源是政治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治资源会发生量上的变化,或是增加或是减少,对社会变化过程的政治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整合,保持政治系统的稳定和有序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卢德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4):71-76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沟通之所以失灵、低效、无效,主要是因为所嵌入的日常社会互动模式与政策导向型的社会沟通存在着兼容的困难。在社会沟通的深层存在着沟通双方在政策脚本和社会原则上的分歧,在中层存在着中国文化所倚重的“面子作用”,而在沟通表层的话语运行上,又和日常社会互动模式形成合流。社会沟通在和日常社会互动合流之后,需要遵循日常生活场域所通行的沟通对称性原则。沟通中的对称性原则,其核心内涵在于:这种对称是人们作为会话者、交际者的对话者资格的对称,是人格的对称。要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沟通失灵的问题,需要淡化社会分层和政治沟通中的政策主体所带来的非对称性迁移力量,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生活者的姿态,实现由非对称向对称的转变,从而建立对话者所需要的“我们”关系。这种对话关系的建立是有效的社会沟通成立的前提,也是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善治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张立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45-49
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赖以存在与运行的基本前提和不可缺少的要素。社会转型对政治沟通的巨大需求与政治沟通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政治沟通发展的困境。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沟通制度建设和公民政治社会化教育,是超越社会转型期政治沟通困境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郑一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3):380-384
我国政治传播研究已经有100 余年的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低潮期和勃兴期。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总体上看,当前的政治传播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是政治传播研究的主导理论,但与西方政治传播学相比,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还有待丰富,也需要更多向度的透视。 相似文献
12.
陈力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162-165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传播确定了两个前提: 传播的理论必须是科学的、真正无产阶级性质的;这种传播的成功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变化相联系。政治传播者需要具备四方面素养: 智慧、思想、风格、知识。政治传播的主要目的在于影响还没有卷入运动的广大群众。政治传播中的传播者本身,是最重要的媒体。政治传播者要具有持久的政治传播毅力,不为一时一地的成功或失败所左右。传播目的正当,手段也必须正当。 相似文献
13.
康宏旭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95-98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政治生活中,政治沟通好比是政府的神经,维系着政治系统的运转。网络的出现和使用给政治沟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以其特有的属性促进了沟通的效果,在政治沟通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另一方面,网络增加了政府对信息控制的难度,也难以辨别出信息的真实性,它在政治沟通中扮演着消极的角色。然而,网络不过是众多沟通媒介中的一种,切不可以救星或祸水视之,应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14.
刘建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5):102-107
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政治参与制度的供给迟滞于制度的需求,使得网络政治传播游走于失位、越位的政治空间,造成网络政治传播的失效与失序。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中,多元网络社会思潮的涌现、网络政治谣言的频发、虚假新闻信息的泛滥,引发了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信任赤字,成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失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阻止极端思想传播,截获并分析网络政治谣言和虚假新闻信息的同时,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还需要主动适应网络政治传播的新形势,积极拥抱新媒体,执行战略性传播,加大对官方门户网站和政务微博的建设,不断拓展微信政务平台,使其成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梁贵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2-15
政治沟通贯穿于整个政治过程,所有的政治行为都是对沟通的反应,政治沟通维系着政治系统的运转。在当代我国的政治发展中,政治沟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政治沟通还存在着些许不足,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以完善。主要是完善政治沟通的制度、丰富政治沟通的方式、拓宽政治沟通的渠道、提高政治沟通主体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政治沟通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群体人际互动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情感表达、认知交流、感染教育、引导控制及激励凝聚等功能.用群体人际互动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拓展就是要以合作为目标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表达交流,以冲突为手段调节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控制导引,以暗示、模仿、感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激励水平.因此,要建立群体良性互动秩序营造沟通功能拓展环境,创新群体互动教学方式搭建沟通功能拓展平台,运用人际关系规律建立沟通功能拓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及其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2):78-82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反馈,以达到彼此共享、互动、共识的社会行为、活动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模式主要有信息源、教育者、讯息、媒介、受教育者、反馈、环境和效果等要素与环节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及其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分析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简明、直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66-68
大众传媒是对外政治传播的重要载体,大众传媒的实力决定着一国对外政治传播的影响力。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媒对外政治传播重视对外政治信息传播中文化因素的运用及与对外文化传播的配合推进以达致理想的影响力。在追求政治传播影响力的过程中,传媒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和呈现现代中国当中寻求到平衡的支点,是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潘祥辉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91-95
与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法则一样,政治传播生态中也有一些生态法则在起作用。政治传播生态中的参与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用生态学的理论来观照这种互动关系,可以总结为三个规律:相互依赖律、相互竞争律和相互适应律。只有对政治传播的这些法则有了充分了解,才可能理解政治传播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重建政治传播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