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盘古大王庙是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西湾镇的一座庙宇,其庙会是西湾地区最大的民间节庆。当地民众对大王庙所供奉祭祀的神灵说法不一,或曰为汉族之盘古,或曰为瑶族之盘瓠。这反映了在南岭走廊一带,汉族与瑶族等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事实,西湾盘古大王庙是民族融合的印记。从中可以窥知,乡村庙会在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师公作为盘古瑶的特殊群体,其社会威望和宗教影响力对维护盘古瑶内部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师公群体对盘古瑶族社会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对盘古瑶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生活、疾病治疗、传统知识传承和维护民族内部团结等方面。师公群体对维护盘古瑶内部稳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驱鬼娱神、择吉、解关、心理调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盘古神话不是当地原始社会神话的遗存,而是汉籍中的盘古神话随北方汉族道教在南方的广泛传播而流传开来的。神话传播研究是研究少数民族神话的基础和前提。用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方法值得纠正。  相似文献   

4.
茶坪瑶族村至今流传盘王神话.最初瑶民奉盘瓠为其先祖,后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盘瓠与盘古杂糅,盘王的身份发生转变.上世纪80年代,罗仙岭上的老盘王庙得以重建,近年当地又在茶坪瑶族村建成新盘王庙,新老盘王庙是茶坪举行"还盘王愿"仪式的重要场所.当地借助申报非遗项目拉动旅游产业,实现对盘王神话、信仰和祭祀仪式的开发,但仍面临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盘古新议     
“盘古”名字反映不同的历史进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盘古所处年代是旧石器时代(约170万年前~1万年前)。《三五历纪》所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指人在直立之前所见景物,直立以后,就会产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的感觉。盘古会“变化”(另类的生育方式),盘古生日农历三月三是“阴”发生的时间,盘古最初当是伟大的女性。到了夫权时代,确立为男性。有了夫妻形式的时代,才有“盘古夫妻”的说法。盘古原本不是道教神,为道教徒拉入道教神的行列。盘古不是盘瓠。盘古神话研究的现代性:一、开创和谐社会,倡导献身精神;二、发展旅游,打造主题品牌;三、发展经济,构建盘古相关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盘古的前身是混沌,盘古由盘瓠演变而成,盘古与道教共生共长,盘古形象是上古典籍中混沌形象和南方少数民族神话中盘瓠形象的合体,这一形象中蕴含的混沌思维模式既与“世界之卵”的母题相合,又深藏中国古老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7.
关于盘古与盘瓠,古今学者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认为:盘古亦盘瓠;有的则认为:盘古非盘瓠。笔者赞同后者,盘古非盘瓠。现从瑶族历史文献试析之。 瑶族自古以来,既崇奉盘瓠又崇奉盘古。然而瑶族人民对二者的产生年代、称谓、形象、功用、祭典仪式却泾渭分明,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每个民族的创世神话都对本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甚至作为文化原型植根于上下千年的民族文化嬗变之中。盖娅是古希腊创世神话象征大地的创世之神,盘古是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二者在创世模式上颇具相似之处。虽然都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盖娅与盘古的现代命运却大为不同。早在上世纪下半叶,西方自然科学界便将盖娅的意象引入地球生理学的研究,形成了"盖娅假说"。与之相比,盘古的意象在现代的价值转换这一课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西方自然科学局部复魅的同时,中国的生态研究却尚未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话语。本文通过对比盖娅的崛起和盘古的消逝,旨在分析探究神话意象在生态审美中的发展前景,并为以盘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资源的觉醒和崛起,为中国生态美学建构本土话语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多学科的丰富资料,并结合苗族古歌等民族民间传说,论证了盘古神话起源及其原型。文章认为盘古神话起源于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三苗集团中的犀牛部落或氏族,盘古的原型为犀牛,而其垂死化身的情节则来源于早期的犀牛图腾化身信仰与传说。  相似文献   

10.
重庆民间盘古文化,以神话、歌谣、地名等载体形式世代口口相传,《盘古王开天辟地》神话尤其脍炙人口,流传于各个民族,异文特别丰富。“盘古”有“伏羲”、“盘瓠”、“毕兹”(“贝锦”)等异名,但以“盘古”为初名。重庆盘古文化乃底层文化之一,不但有大量的文献记载,还有丰富的出土文物佐证。其开辟天地、化生万物、感恩敬祖三大支柱精神,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厘清渝市盘古遗存有利于全面解读盘古文化和科学定位巴渝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2月1至2日在香港中文大学,由香港中大人类学系与国际瑶族研究协会联合召开的“盘古与盘瓠问题国际研讨会”,实际上是前一年在香港召开的“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的继续。1986年5月“瑶族研究国际研讨会”的中文版论文,已在北京的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次“盘古与盘瓠问题国际研讨会”的论文,因总字数不多,所以作为一个专栏,在  相似文献   

12.
近代的江南庙会,热闹非凡,开销亦大.其经费来源,有工商业界的资助、社会募筹、取自庙产和会产等多条渠道.地主、工商业者为办庙会出资较多,但其能控制庙会,收获更丰.就广大农民而言,庙会既丰富、方便了其生活,又加重了其负担,并受庙会短期产地市场之害.  相似文献   

13.
百年来,盘古创世神话外来说和本土说,虽各有所据,但都不是铁论。其实,它是印度文化和中国元素的合体,其四个基本元素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已经具备,即宇宙卵元素、特殊的宇宙圣数模式、身化万物的创世情节和生命宇宙观。这些中国元素以东汉晚年印度原人创世神话和梵天金蛋创世神话播入中土为契机,与之结合而产生了盘古创世神话。因此,盘古创世神话是以本土文化元素为基础,由外来文化的启发诱导整合而成。  相似文献   

14.
一、瑶族民间舞蹈概况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宋代,就有文人墨客描述瑶族民间舞蹈的情况,宋人周去非在其著《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令男女之无室家者,男女各群连袄而舞,渭之蹋瑶。”沈辽在其所著的诗词中,也着笔描写了瑶族祭神跳《长鼓舞》的诗句:“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同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一样 ,有着悠久、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 ,反映着远古社会的状况。盘古开天辟地可说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 ,其故事在经书、纬书及野史中都有记载 ,结合大江南北的传说遗迹和考古资料 ,我们可以看到北方氏族部落向南方的迁徙和融合轨迹 ,因而盘古氏并非是虚幻的神话  相似文献   

16.
布洛陀和盘古同为开天辟地神,同属壮族远古神话人物.布洛陀为壮族五大支系中的布土支系和布侬支系信仰的创世主神;盘古则是壮族五大支系中的布壮支系和布依支系信仰的创世主神,他们都是开天辟地神,是壮(土)语的神名,是壮族先民原始的开天辟地神.盘古的原形来自于布洛陀.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信仰圈,都处在壮族重要的聚居地,但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地理分界线:以桂中地区的大明山为中心,各分属大明山的两侧:往西是布洛陀的信仰圈,往东是盘古的信仰圈.不同信仰圈的存在说明壮族内部有不同的支系存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神话时代以汉民族古典神话为典型 ,基本上可以分为单体神话与复合体神话两大类别。其中盘古、女娲、伏羲神话分别体现为单体神话中的三个基本时代 ,即盘古神话是我国第一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天地开辟、宇宙起源 ;女娲神话是第二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繁衍与世界再造 ;伏羲神话则是第三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文明初创。其后 ,炎帝与黄帝神话、帝喾颛顼神话、尧舜禹神话则进入复合体的阶段。作为最为古老的口传历史 ,远古神话曲折映现出我国社会初期发展阶段的进程 ,其文化史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8.
米恒哲与盘古王都是彝汉神话的开天辟地的大神,前者在于创造,后者在于变化,但却共同体现彝汉先民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神话的研究中,盘古和盘瓠通常被视为一神。用比较神话学的方法,分析古献资料,盘古与盘瓠在得名,造型、时代、以及体现出的神性和人性方均有不同,二应为两神。  相似文献   

20.
西周史论述(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七、蒲始迁徙 周公东征,经过历时三年的长期战斗,给商的残余势力以歼灭性的打击,击溃了商的三百六十夫,分封了许多诸侯,迫使商族进行大规模的迁徙。迁徙的方向,南北都有。南迁的进入南中,成为畲族、瑶族,详见我写的《论商于中、楚黔中和唐宋以后的洞》(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一期)。 瑶族以盘瓠为始祖,音转为盘古。盘瓠、盘古是蒲姑、夫余的对音。古无轻唇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