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明代天津人口与城市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天津是一个军事城市 ,军队移民是这个城市人口的主要来源 ,同时 ,由于天津经济地理位置之优越 ,非军队移民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明代的天津人口 ,特别是军队人口 ,由于广泛地、大量地参与各项经济活动 ,使他们的军人身份在发生变化。天津人口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 ,促使天津逐渐从一个军事城市向经济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2.
孙爱霞 《理论界》2010,(7):152-154
明代天津文学有两股创作力量,即流寓文人与本土作家。明洪武至嘉靖,天津文学的创作主体是流寓文人,他们的作品或描摹津门风光,或抒一时一地之感怀,文学样式涉及诗、文两种。嘉靖至明末,天津本土作家开始出现,并创作出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成就集中于诗歌。由流寓文人、本土作家的创作可知,明代天津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中国文学主流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1928年6月,北伐基本完成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重心迅速转移到南方,平津地位一落千丈。在此背景下,《北洋画报》对"天津"的关注大大超过以往,表现出本土文化转型的趋势。《北洋画报》"时事传播"的重心也转向天津本埠新闻,出现了图像天津和想象天津的高潮,具体体现在"天津现况写真"、"专页刊"以及"市花"选举上。  相似文献   

4.
对文化的广泛关注是社会生产力提高以后人们追求目标提升的必然趋势。研究地方文化要着眼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要素特点。天津文化是一种城市文化,概括天津文化是困难的。比较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接近和把握天津文化的特色。一是天津文化具有反差较大的双重性格;二是原生文化不明显,以荟萃四方文化为特长。在新时代,天津人应该张扬敢于创新、开风气之先的精神,吸纳各地先进文化和踏实实干的传统精神;也要适应市场经济,注重宣传自己,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和抢占制高点的魄力。  相似文献   

5.
近代天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西文化交汇之点,而租界则在文化的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一方面,作为西方文化主体的基督教会,依托租界,对天津的教育、报刊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本土文化也极大地同化了租界内的西方文化,使其成为中国化的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结果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租界文化,并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天津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旧天津的文学想象中,双城记既是故事与观念的构成方式,又是城市形象和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天津想象的双城模式主要包括华洋双城模式、津京双城模式和津沪双城模式。"两个天津"的空间分隔和文化冲突制约着天津想象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和文化旨趣。北京以颓败、失势的形象进入津京双城模式,受到天津的嘲弄与规训。摩登上海对天津具有震慑力,然而这种胁迫感最终被天津的市井智慧所消解。在双城模式的天津想象中,天津作家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时,显露出进退失据的犹疑,从中可以洞悉天津想象的心理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史以载道,学以致用。天津史研究已经从科研队伍、学科资料、学术成果等方面为"天津学"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作为历史悠久、发展脉络清晰和知名城市的天津也具备了建立"天津学"的条件,适时地开展"天津学"的研究,既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提炼,也是对未来的指引和蕴势,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起到鉴史资治、明史辅政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浅析海河与天津历史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三岔河口一带的直沽寨是天津最早的城市胚胎,海津镇的出现则确立了天津地区河海通津的重要地位。从金元时期开始,作为天津城市前身的直沽,经济、文化中心即在三岔河口沿河一带,天津设卫建城后这种情况未尝稍改,从而为天津确立了河海通津、南北交融的文化品格。开埠后,各国租界自海河上游向下发展,不但形成了天津城市发展夹河而立的总格局,也决定了“百年风云看天津”和东、西文化荟萃的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9.
坚定"四个自信"是开展对外工作的必然要求、根本保证和内在动力。对外工作要以道路自信为统领,以理论自信为动力,以制度自信为保障,以文化自信为根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开创新局面。天津外事工作要牢固坚定"四个自信",以"四个意识"为保障,推动天津外事工作取得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在近代史上,因其地处京畿,位于九河下梢、渤海之滨的独特地理位置,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冲击与影响。这些外来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嵌入了天津的城市空间中,与天津本土文化进行融合,并留下了自身的文化符号。在外来文化的诸多影响中,最典型的就是宗教。  相似文献   

11.
天津青年会自1895年成立后,就积极从事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大力介绍和引进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极力推进西方文化在天津以及全国的传播与发展,为天津以及整个中国的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传播的途径是选派会员赴国外留学、观光和旅游,接待各种西方人士,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其文化交流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着重于通过团队成员,在其会所开展各种自下而上的文化交流活动,而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天津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 《理论界》2014,(5):38-40
天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明清时期伴随着漕运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后来,又因与北京的特殊地缘关系,天津成为列强开埠通商的前沿阵地和操纵中国政局的后台。多重的地理、政治因素造就了天津近代的辉煌,也塑造了迥异的天津文化。天津文化在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中,与众不同、独具特点,吸引了众多学者专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明代北直隶地区,大体包括今日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大部,金代之前,此地多为边塞,带给时人浓厚的边疆色彩,从许多文学作品可以得到这一印象。自金代定鼎燕京开始,河北地区由辽宋对峙的边疆开始转变为中央帝国统治的中心,这一地区也由边塞文化占主导的文化取向逐渐演化成了京师文化潮流带动下的京畿文化风气。北直隶地区自身文化取向由此兼俱京师与边塞的特征,京师之繁华辐辏、边塞之苦寒凄凉共同汇聚于这一地区。这里本是中原王朝捍御北方边患之所在,在成为京师之后,文化面貌逐渐发生变化。通过明代相关诗文的印证,力图揭示其中北直隶印象的形成与转变。  相似文献   

14.
明代鄂西土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鄂西土家族地区,明代曾实行土司制度.明代鄂西土司制度,是在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之后,录用元代归附土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据《明史·湖广土司列传》载:湖广土司地区"溪峒深阻,易于寇盗,元末滋甚.陈友谅据湖、湘间,啖以利,资其兵为用.诸苗亦为尽力,有乞兵旁寨为之驱使者,友谅以此益肆.及太祖歼友谅于鄱阳,进克武昌,湖南诸郡望风归附,元时所置宣慰、安抚、长官司之属,皆先后迎降."按:明代鄂西土司地区,是包括在此文中的"湖南"范围之内的.据《大明一统志》编目次序,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今鄂西)与  相似文献   

15.
天津是辛亥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尤其在教育界涌现出"伸国权,保商利"、"立宪请愿"的热血青年,造就了宣传辛亥革命、发动武装起义的民主革命志士。他们当中以张相文、白雅雨、李大钊等人为代表,表现了中国知识阶层为建立民主共和上下奔走的民主热情,和不怕流血的牺牲精神。挖掘整理他们在天津的革命活动,丰富北方地区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展现教育界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创新:《大公报》留给天津文化的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大公报》创造了许多第一,铸就了中文民营报业的辉煌。源源不绝的文化创新,是《大公报》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代天津比起全国知名的文化名城自愧弗如,但《大公报》依托繁荣的经济,宽松的政治,有现代通讯条件的环境,吸纳了全国的文化精英,创出了天津文化的名牌。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形象成因与定位之解读 ——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可以以天津为例,运用历史分析方法解读城市文化形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城市文化定位与选择的相关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天津近代文学的兴起,得益于天津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成。当时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学堂与报馆,它们为一批淡出政治而又关怀民生、不入官场却依然关心公众事务的新型知识分子提供了栖身之地与言论空间。天津近代文学的盛衰,与公共文化空间的伸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凡是公共文化空间扩展、恢张的时候,文学就发展、繁荣;凡是公共文化空间被压抑而收缩的时候,文学就衰落、枯萎。  相似文献   

19.
张霖,室名遂闲堂,河北抚宁人。以业长芦盐而久居天津。康熙时构筑问津园与一亩园,在康熙中叶遂闲堂的活动影响达到鼎盛。遂闲堂是天津历史文化的开创者,没有张氏遂闲堂,也就没有代表天津历史文化高峰的査氏水西庄,因此遂闲堂在天津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文献记载稀少,活动时间相对较短,对遂闲堂的研究并没有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与其对天津文化的贡献极不相称。文章从张氏父子兄弟事略、张氏园林、遂闲堂宾客述略、遂闲堂的主要活动、遂闲风雅余韵五个方面叙述张氏遂闲堂发生、发展的过程,呈现张氏遂闲堂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20.
地处中国城市中的外国租界地,因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特点,无可避免地成为了中西方异质文化的交汇地.本文以天津为例,详细论述了租界对近代天津住、食、玩三方面的深刻影响,指出近代天津城市文化的变迁既不表现为传统因素的顽固保守,也不表现为“全盘西化”,而表现出中西杂糅、新旧并陈的过渡性特征.而天津正是在中西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