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结构升级是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动力,通过对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对于产业结构作用的整体状况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股票市场的发展并不利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因此,民族地区应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发展多元资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劳动力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质量能够强化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第二,高等教育规模会抑制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质量能够强化高等教育规模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不同地区劳动力质量的调节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教育角度要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提升教育质量并行;从地区发展角度中西部地区要增强就学地粘滞作用,提高就业吸引力;从国家政策角度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化政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时代扩大进口贸易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我国产业结构在进口竞争压力下如何实现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总体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消费升级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是进口竞争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同时分地区检验结果显示,进口竞争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金融体系发展程度不同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同的地区呈现出异质性。因此,在持续扩大进口的同时,立足国内消费需求,通过积极推动消费升级、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市场化改革等方式,充分激发进口竞争的促进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论层面从经济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大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5个效应;实证层面运用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动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建立了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与区域异质性。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显著;消费需求的减少、老龄负担的加剧、劳动力优势的丧失和人力资本积累等问题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中均产生了阻碍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受人口老龄化影响的门槛效应和区域异质性显著,地区数值跨越城镇化水平门槛值后人口老龄化对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本文结合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区人力资本禀赋、研发资本存量等因素可能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门限回归模型对这一命题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整体来说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基于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因素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即当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存量、地区经济规模低于门限值时,OFDI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较小或不显著;上述因素跨越门限值后,促进作用显著且促进效果增长。梳理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机制,通过引入地区客观条件这一因素,解决了目前国内对于该领域研究的争议,对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30多年持续保持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是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密不可分的。城市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产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而城镇化进程又会对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新型城镇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投资和环境规制等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研发投入、居民消费等也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变化影响不明显,而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且结果为正。我国的人力资本优势不明显,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没有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力资本支持。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快推进城镇化模式创新;尽快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城市结构;结合各地情况制定不同的环境政策;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以区域联动推动产业协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遍而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加强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根本路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尝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文章借助中国2004—2017年各省份(不包括西藏、港澳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污染的固定效应模型,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实证探究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从全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在验证前文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区域的实证检验结果,尝试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角度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强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成反比,且分地区检验结果相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大小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从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占比27.46%,中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部地区在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我国31个省2005至2011年的三大产业结构占比数据,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处于不断升级过程中.确定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量化指标和金融集聚度的代表性指标,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对相关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豪斯曼检验和F统计量检验,发现所选序列适合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同时对金融集聚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区域对比分析,发现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效果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保险业和银行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FDI与西部产业发展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后 ,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即 FDI)将发生明显变化 ,外资流入我国将会有较大幅度增加 ,流入西部的外资比重将有所上升 ,对外商在西部地区投资现状的分析表明 ,FDI对西部产业结构将产生明显的客观效应 ,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升级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就业效应。因此 ,西部地区应积极利用 FDI,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PVAR模型,考察减税降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减税降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协调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减税降费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影响明显,但受限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边际效应递减,产业结构升级对减税降费和经济质量的影响有待强化;中部地区减税降费和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有待增强;西部地区减税降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驱动效应,持久性不足。  相似文献   

11.
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也具有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推动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地区需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高其产业结构层次,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应主动选择性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南山地区县为例,通过PVAR模型的构建,运用面板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技术对该地区金融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19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该综试区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并对其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结论表明:第一,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第二,中西部地区综试区政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东部地区综试区政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无论对东部还是中西部,综试区均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非国有经济占比提高、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减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PVAR模型研究农村数字化、农民创业与乡村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农村数字化与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循环累积效应且形成了良性互动,但二者与农民创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还有待加强;从区域内部来看,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3个变量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农民创业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的推动力不足;西部地区农村数字化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但农民创业活动的增加会抑制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数字化。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创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追求高速增长转换为追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高质量增长,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针对这一情境下如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带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问题,以2004—2016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重点从产业结构服务化、工业化和服务业结构高级化三个方面,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结构服务化并不能够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增长,只有产业结构服务化与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同步进行才能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工业化与服务业结构高级化进程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3)产业结构变迁对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产业结构服务化能促进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工业化则更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仍较为稳健。基于此,各地区在推进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升级,并结合本地要素禀赋、经济基础与工业化水平等,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标考核体系,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1—2018年广东省内21个地级市数据,通过构建PVAR模型深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异质性.结果显示:在短期内,数字普惠金融会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消费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推动作用;在长期内,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的提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和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短期内在粤东西北地区呈现抑制作用,而在珠三角地区表现为促进作用;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互促进关系在粤东西北地区比在珠三角地区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为此,结合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从东中部产业结构梯度性、生产要素禀赋互补性两方面分析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并提出中部地区应抓住大好机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强力支撑,而贸易开放则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根据产业结构变迁所表现出的矢量特征,从数量、质量和合理化三个维度刻画了中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状况,并基于空间β收敛模型,利用1999—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空间收敛特征及贸易开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在数量、质量和合理化三个维度下的转型升级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贸易开放促进了产业结构在质量维度下转型升级的收敛,但加剧了数量和合理化维度下转型升级的发散;贸易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主要对产业结构在数量维度下转型升级的收敛具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收敛速度在东部地区的质量和合理化维度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数量维度下更快,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维度下的收敛速度均有明显加快;贸易开放的收敛效应主要在东部地区的质量维度和金融危机之前的质量维度下更为显著,贸易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收敛则主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质量维度下更为显著。因而,应加快全局性战略举措的制定,增强地区间的空间联动性,充分发挥贸易开放的扩散效应,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地区面板数据,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检验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是否影响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减弱经济波动的同时促进了经济长期增长,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增加了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表现为1996年以前影响不显著,1996年后有正效应.进一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但1996年之前和1996年之后影响不同,分别是正影响和负影响,此外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弱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且当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这一影响转而为正.据此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摘要]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从要素禀赋及其演变出发讨论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升级问题。文章首先总结了新结构经济学的要点:产业结构内生于禀赋结构;禀赋升级决定着产业结构升级,遵循比较优势是升级禀赋结构和持续产业升级、收入增长和减贫的最好方法;在每一个给定的发展水平上,市场都是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但同时政府需要在经济向更高阶段的转变中发挥积极的、因势利导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认为交通通达性的提升、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人力资本及其构成的升级是民族地区禀赋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基于这些分析,文章研究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认为就业结构滞后于生产结构和去工业化是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政策建议,包括禀赋结构升级战略、产业结构升级战略和空间结构优化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