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名物是国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为止,针对经史子集四部的一般名物研究,如三礼名物等,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古典艺术文献中艺术类名物的关注还非常少。笔者对唐代以前的艺术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部分文献,如《礼记》、《西京杂记》中的艺术类名物词做了初步的归类研究,拟通过逐一的个案研究,进而形成艺术类名物词的断代系统,并进一步作不同时代的纵向研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从文献、考古、图案、民俗等多个角度,较全面地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类名物和名物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其中有许多材料对于我们研究命名理据有重要价值。在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考古材料确定这部分名物词的具体所指,并运用同源词系联比较法探讨《说文解字》所收146个车类名物词的命名理据,共分析出车类名物词的功用、形状、标志性部件、制作方法、空间位置、比喻命名六大类命名理据。  相似文献   

3.
王祯《农器图谱》中记载了261个农具名物词,其中有77个是单音节名物词,对这些单音节名物词采用系联同源词的方法,通过比较它们的词义,概括出共同的核心义素,探求它们的词源义,从中发现了农具名物词在命名上以形状、功能等为理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代出土遣册是对当时实际用语的真实记录.本文通过对遣册中同类名物词语的穷尽性汇释,结合传世文献相关用例,并与出土物对比,对遣册中考释尚未明确的名物词提出了新的见解.如遛犬、横戟、钦柯;分析了异名同实的名物词,如茀、费节.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名物的世界。《诗经》名物的运用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名物的认识对于理解《诗经》有重大意义,可以说,不了解名物就不能正确理解《诗经》,就会出现谬误。从名物研究的视角,纠正了今人对有关诗意的误解,包括三则:一,从“副”的形状重新解读诗句“委委佗佗,如山如河”;二,从蒺藜之特性说《墙有茨》兴句之含义;三,从鱼的象征义看《卫风·项人》卒章之内蕴。  相似文献   

6.
根据较确凿的文献语言材料,运用名物学、训诂学与音韵学的方法,对“陋室”、“家巷”等五例宫室名物词的流行解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唐刘禹锡文的“陋室”应是“隐僻的居室”,其或可简陋,亦或可奢华;屈赋“家巷”据上古文献可释为“家宅”。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成书时间众说纷纭,从方法论层面对相关研究加以反思是必要的。近年来学界从文本中的名物、制度、舆地等信息对《水浒传》成书时间加以讨论,往往未充分考虑《水浒传》版本的复杂性、故事来源的多样性、名物制度的累积型特征,所使用的信息点多不具备典型性、无争议性、不可逆性,这种个例的内证法并不能有效证明《水浒传》的成书时间。也许更可取的研究路径是借用传播学的方法,通过考证现有的相关文献,尤其是有关《水浒传》的早期传播文献,建立一个具有科学可靠的"保护带"证据的"辅助假说"。借助这种方法,可以在有效的科学文献或实物支撑下,对诸说进行审查,从而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正名物考证涉及学科范围十分广泛,历来学者视为畏途。但它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必要工作,故极具实用性。目前该领域的学术著作并不丰富,涉及敦煌名物的成果更为有限,《敦煌文献名物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版,以下简称《敦名》)以传统训诂研究方法为基础,积极探索名物研究的不同路径,其研究成果颇具特色,譬如:文献研究与图像及其他文物研究相结合,取得多角度的印证;长于俗字讹字考订并多有斩获;对于涉及中外交通的某些名物亦能深入探讨;多学科的视野等  相似文献   

9.
戴震的《考工记图注》是礼学研究史上的一部开创性的著作,代表着他名物研究的最高成就。戴氏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考工记》中的名物,以传统训诂方法对名物进行训释,指出了名物的沿革和变化,并在注释后绘以详细的图解,使名物研究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从这些名物训诂实践中,可以看出戴氏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因物求则的治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诗经》名物研究最早是毛亨的注释,魏晋时期的陆机在毛亨对《诗经》注解的基础上著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在《诗经》名物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以《毛诗注疏》为文本依据,从制成、弁冠、履及政礼婚丧等方面稽考《诗经》中衣物的相关部分。  相似文献   

11.
高开贵先生著《名物“胜”义考》,载《华中师院学报》83年四期,认为世行之字、词书如《辞源》《辞海》(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等,对于作为名物的“胜”字的释义,“都是不够准确的”。于是“面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运用概括的原则”,反复辩难,提出了新的观点: 一、“胜绝不仅为妇女所专有,也不只用作首饰,更不限于戴在头上;” 二、“胜,人们使用它,往往表示得志、得意、人胜人的意思。”“名物字‘胜’的词义,本来是由胜利的意思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其中有许多是对我们研究命名理据有用的材料。本文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中河流类名物词的命名之由,共分析出六大类河流类名物词的命名理据,分别是:形象理据、功能理据、语音理据、意义与声音理据、性质理据、位置理据。  相似文献   

13.
名物关系的阐释,是《广雅疏证》的一个重要内容。《广雅疏证》中阐释名物关系,重在考辨异名同物和同名异物,其阐释面面俱到而细致入微。在阐释中亦或对同源词有所揭示,亦或对有关误会和谬说有所辩驳。  相似文献   

14.
“名物”的定义与名物词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物”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等书,是指上古时代某些特定事类品物的名称。名物词的语义特征包括:一、它与事类相关;二、它表明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三、所指必须具有类属的区别性特征。名物词的范围,不仅有明言其为名物的禽兽、物产、祭器、祭牲、冕服、几席、玉器、卜蓍、车辇、旗物、兵器、甸邑、食物、庙宇等14类,还有作为变例出现的官爵、乐舞、贡赋、妇功等4类,共18类  相似文献   

15.
《全明词》《全明词补编》为明代词文献的保存和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但明代文献浩繁,故仍有部分佚词尚待掇拾。现从国家图书馆馆藏孤本《南门仲子续集》中辑得《全明词》《全明词补编》未收词人陆之裘词42首,这些佚词以酬应词为主体,体现了北方台阁词风与吴中风雅的交融,另有一些词作则是自我境遇的真实投影。现整理刊布,以期对完备明词辑录和陆之裘研究有所裨益,同时有助于探索太仓词派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6.
《同音》是西夏王朝编修的一部重要韵书,又称词书。它与《文海》具有同样的学术价值。《文海》仅存平声部分,只有2,577个词(字)。《同音》保存比较完整,共有5794个词(字)。《同音研究》是作者十多年来研究的成果。他除了拟测了西夏语音体系外,並对5,794个词(字)一一加以考证。从形、声、韵调到汉义等都作了注解、翻译。书后还附有《同音》拣字索引、汉夏拣字索引和英文提要等。这一部大型的工具书,是打开西夏文献宝库的一把钥匙。对研究末、辽、金、元史均有参考价值。对研究唐宋时西北地区民族语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本书即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16开本,900多页(面),精装。现将《前言》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名物的实证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古典诗词中涉及的名物词很多,而且每个名物词既有其原生状态的内涵,又有处于诗词中的文学和文化含义。以女子穿戴的金银饰品为主要关注对象,从特定角度对唐五代诗词的名物属性进行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唐五代诗词中金银饰品的类别划分;第二,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声色表现;第三,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意象组合与传递;第四,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情感寄托。既实证考察人们对金银饰品的使用情况,又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体现文学研究的本位。  相似文献   

18.
《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所收的校注本《钦定学政全书》,以素尔讷本为底本,实施标点和校注。《钦定学政全书》详细记载了清代学政的考试事宜,是清代科举研究绕不过去的文献,而校注本对书中的名物掌故和典章制度都作了注释,降低了文献的阅读难度,不仅最便初学,也给高明提供借鉴,必能改善清代最低层科举考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幽风·七月》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信息点密集,早为前人所论及。诗中名物众多,文中选取其中四组计八种名物,进行训释和考定,即“授衣与授衣制”,“殆及公子同归与■嫁制”,“■与后世祈年。藉礼、劝农的关系”,“释黍稷”等四个部分,以显示其中隐含的历史文化底蕴,证明《七月》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名物训释是词典编撰的重点,《说文》的名物词说解很有特色,它在抓住被释物的外在特征时,还十分注重阐释其文化内涵,而这种阐释恰是先民思想认知的真实记录,这就使后人可以据此窥探到古人的诸多文化观念。通过对《说文》少数几个动物词虞、乌、易、螣、鳳、蝄、莺、雇、雀、鸡的剖析,阐述其所反映的儒家的仁、孝、贞节观、神灵鬼怪观及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