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斯蒂芬妮·梅尔书写的小说《暮光之城》系列,自问世以来连续创下了出版佳绩,并赢得评论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 女性主义、读者反应、主题研究和原型批评等。此外,也有学者从互文性的角度讲将《暮光之城》系列与《呼啸山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前者充分参考并引用了后者,从而使《暮》系列与《呼啸山庄》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多视角,多视觉的互文性。但是《暮》系列与中国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也存在着互文性。两部作品都是通过鬼怪传奇直击人心,代表社会、人性的反射。因此,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暮》系列小说与《聊斋志异》之间的互文性,进而了解中西鬼魂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2.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现代小说叙事的互文性传统,他的小说《星期六》在叙事结构和主题上分别与《达洛维夫人》和《赫索格》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不同时代文本间的对话关系,彰显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实验性特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星期六》的互文意义。  相似文献   

3.
《福》是对《鲁滨孙漂流记》的改写,因而两部小说也建立了历时性的联系.文章从复调和对话性两方面对文本进行内部研究,进而从广义的互文性角度进行宽泛的文化研究.四个不相融合的声音构成的复调性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复调基础上构成的对话以开放的自由言说创建着意义.两部小说都与各自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构成互文性,《鲁滨孙漂流记》的荒岛故事体现了现代性建构的因素,而《福》反映了资本主义后工业阶段对中心权威的解构.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和师陀同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绣枕》和《桃红》分别是其短篇名作,比照之下可以看出,两篇小说在主题追求、人物形象塑造及诗学策略诸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互文性。通过互文性的角度进行解读,为作品的重新理解和阐释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有着庞大的象征体系、晦涩的语言和令人惊叹的文体风格,让无数读者望而却步;作品所涵盖的丰富主题意义也深藏于文本之中使读者不易把握。对《尤利西斯》的互文性解读有助于理解小说的语言和结构,参悟其广博深邃的含义。文章从文本形式、意义生成和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尤利西斯》的互文性艺术。  相似文献   

6.
巴塞尔姆后现代主义小说《白雪公主》嫁接于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但二者创作风格迥异。对作者而言,互文性是其“叛逆性创作”的重要手段;对读者而言,互文性带来了“痛并快乐”的“极乐”阅读体验,帮助读者解读后文本的白雪公主角色塑造的矛盾性和悲惨命运,揭示作者的创作深受前文本的传统和作者所处社会背景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运用语篇互文性分析理论,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春香传》。从宏观角度考察《春香传》与前文本的互文关系,发现内源性前文本为春香故事的完成提供了素材来源,是《春香传》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外源性前文本主要来源于中国,起到了充实作品内容和增强艺术效果的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春香传》存在的具体互文、体裁互文和文化互文等互文现象,力求全面阐释《春香传》的互文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部内涵丰厚、文法高超的英雄传奇小说经典,《水浒传》之“互文性” 大致可分三个层面:与其前文本所发生的上行“互文性”,与其大略同期的文本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以及与其后文本所发生的下行“互文性”。就上行“互文性” 的情况来看, 《水浒传》的文本来源主要有二:除了对《史记》经典细节的化用,还有对杂剧章法的借用。与《金瓶梅》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的情况也并非仅仅限于“借树开花”、“借鸡生蛋”,而是二者通过互相点化或戏拟某些经典故事来反讽社会现实。由《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派生的力度与强度,我们更感受到它“之所以成为经典” 的文本魅力。从《水浒传》这一经典文本的沿承与传播状态推演开来,可以说一部小说的“互文性” 之强足以成就其“经典性” 之高,或者说一部经典作品的“互文性”与“经典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创作的系列小说拍成的同名电影《暮光之城》,引发了学界对吸血鬼文学的关注。尝试从生态主义的视角解读《暮光之城》,从诗意地栖居、生态家园意识以及生态美学中的精神生态三个方面来阐释《暮光之城》中精神家园的生态之旅,揭示了人们对自然的疏离与回归。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比较研究近年来状况活跃,在文言小说内部的比较、与白话小说的比较、新角度新方法的运用、与国外小说比较等方面,成果丰硕。这些成果为人们准确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角度。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理论是当今世界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新概念,也是当今文学评论界对作家小说批评阐释的重要手段.英国女作家J.K.罗琳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运用了大量的互文性手法,使故事的叙述具有开放性、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通过文本细读,从小说的英雄成长历险主题和作品以戏拟的形式影射现实世界的缺陷两个方面分析该系列小说的互文手法,揭示小说的互文性特色.  相似文献   

12.
《尤利西斯》中的互文性是乔伊斯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文本广泛引用了荷马史诗《奥德赛》、《圣经》、莎士比亚戏剧以及乔伊斯的其他作品的情节和语言,借助古代欧洲经典文本中的语言、情节和人物,从不同角度展现现代西方社会精神荒原同古代欧洲文明间的冲突。文本中的互文性突出了小说的反讽意义,从而深刻揭示了反英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徐蕾 《南都学坛》2013,33(1):71-74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与文本间互为阐释、相互影响,消解了文本的原创性和作者的权威性,同时,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的文本观一样,互文性理论也强调文本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实体,重视从文本自身的内部关系来阐释文本。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心雕龙.隐秀》等表达了与西方互文性理论相似的观点,不仅如此,它与中国传统文论文本以及其自身的其他篇目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从人物、场景、情节、结构、主题这五个方面探析《德伯家的苔丝》与《圣经》的互文性对照,通过对比,分析造成苔丝的悲惨际遇的深层原因,揭示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控诉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腐朽。  相似文献   

15.
有着明显的后现代特征的美国小说《时时刻刻》与现代主义小说名作《达洛卫夫人》之间有着互文关系。《时时刻刻》通过互文性传承了《达洛卫夫人》的风格和主题。然而,它还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这种独创性表现在它对《达洛卫夫人》的主题的拓展,深化,以及对后现代涵义的扩展上。  相似文献   

16.
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理解原文中互文性内容的意义,然后将其传译到目的语中。译者张振玉在翻译《京华烟云》时,还原了林语堂英文原作中的互文内容,不仅忠实地传达了文化意义,同时创造性地运用了四字结构和小说体例形式上的改造,提高了译本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度,成功地拉近了读者与原作的距离,使得这一译本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7.
《公孙九娘》是《聊斋志异》中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一篇小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小说文本,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尝试着分析它在《聊斋志异》中独特的悲情结局,以引导读者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和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莫迪亚诺在其成名作《星形广场》中广泛运用互文性策略,以交错的文本为基石、以相关的作家作品为装饰建构起一座座"建筑"(小说文本)。他通过超文性戏仿使小说表现出戏谑的张力,通过与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的互文实现了与犹太传统文化的对话,把抽象的文化精神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将小说文本置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与文学语境中阅读和理解,从而实现形式创新与意义深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小说家福克纳的作品以其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同情、对人性的现代主义揭示而引人注目,其独特的小说技巧也一直是文学研究和评论的焦点。《我弥留之际》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于一身,成为现代主义小说写作的典范。文章从互文性角度解析这部小说的构思策略及主题,阐发了福克纳对人类苦难的描绘甚至歌颂,表达了对人类坚韧精神的敬意。  相似文献   

20.
按照短篇小说的特点,可以把《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分为三类:即故事式、盆景式以及横断面式的小说。通过这一分类,能够窥见《聊斋志异》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的生成轨迹,同时也为《聊斋志异》的研究提供了探求本事之外的另一种重要思路。此外,异史氏曰对于小说的结构而言也非常关键,其成为一个情感的缓冲区,以这样的方式来化解小说中过于峻急的孤愤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