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要批示:民政部李学举部长批示:“大连市的做法值得重视。多种养老形式,适合中国国情,要认真总结、推广。我们的工作导向、政策导向、扶持导向,要注意多种养老形式的需要。”民政部李立国副部长批示:“大连市在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上又有新举措,以社会福利事业为专题,将在建福利机构项目和原有福利机构改制成批引资合作,在全国开了先河,要关注此事的进展和创造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5,(3):11-12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辽宁省城市化程度高、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进程快、群众消费水平中等偏低的省情,以满足口益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为目标,以老年人福利服务为重点,坚持以届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秘极探索由政府倡导资助,社会力量积极兴办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和谐社会建设摆上了重要的位置。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条件,而养老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市的养老福利和养老服务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健全政策措施体系,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困难老人服务补贴制度,制定养老需求评估制度,建设服务与管理体系,推进服务社会化发展等方面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政府宏观管理、行业自律、机构自我发展的格局,初步构建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载体,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2005年重阳节,辽宁省委、省政府在沈阳市召开了辽宁省暨沈阳市“欢度重阳节,关爱老前辈”大会,向全省发出了“尊老、养老,助老”的倡议,奏响了“敬老行动”新乐章;2005年10月14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敬老行动”,下发了《辽宁省开展“敬老行动”的安排意见》(辽委办发[2005]36号),使敬老、养老、助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省发扬光大!辽宁省所开展的“敬老行动”,是新形势下对养老福利模式的有益探索,是补缺型福利向普惠型福利转化的有益尝试,其“敬老行动”的工作思路得到了民政部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兄弟省市的普遍认可。在“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会议”即将在辽宁召开之际,本刊特约记者就辽宁开展“敬老行动”的有关情况,采访了辽宁省民政厅厅长薜恒。  相似文献   

5.
辽宁将养老工作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重新审视定位,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像抓低保、扶贫帮困一样抓养老”,逐步探索出以不断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等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低收入和“三无”老人为重点,在发挥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老年福利机构为示范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弥补了政府财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实现了老年福利制度从传统的补缺型向低成本、高效率的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老年人社会福利领域确立了“一个转变,三个结合”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个转变”: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无劳动能力、无法定义务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的福利保障,确立面向全社会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保障的目标取向,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一个指导思想: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低标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创新老年福利制度模式,健全养老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保障高龄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长效机制,推进补缺型老年福利向适度普惠型发展,使广大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断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推进和谐宁夏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05,(7):F0003-F0003
青岛市市北区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以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为骨干、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推动了全区老年福利社会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抚顺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04]19号文件)精神,发展养老产业,破解遇到的人口老龄化和再就业的两难问题,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三级为老服务网络。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筹备,通过问卷调查、制定方案、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2009,(7):4-6
【核心提示】 曾经有一种养老产业化的说法,所谓“银色产业”。“产业化”是重商主义的思维.如果遵循这种法则,中国的养老福利是否将成为高价商品——仅有钱人才可享受?在注重社会建设的今天,我们必须反思市场经济所带给社会建设的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只有这样,才可能走出原有的一些思维“沼泽”。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养老经验证明,发展老年福利是善治政府的责任。在当下中国推进养老事业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摒弃行政功利所制造的“形象工程”,真正以老人为本,寻求养老福利事业发展的内动力和外驱力。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养老机构对象主要是“三无”人员和“五保”对象。1984年,民政部在漳州会议上提出“两个转变”:一是实现服务对象的转变。从传统对象转变为所有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二是要实现保障形式的转变。由传统的基本生存保障的救济型转变为全方位服务的福利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湖南醴陵市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不断健全养老服务工作组织体系,大力加强养老福利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倾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日前,湖北省孝昌县对40多名从事养老服务的服务人员进行“充电”。该县聘请专业教师和养老护理专家,分别就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操守、养老护理专业知识、老人心理疏导、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护等内容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同时,还现场观摩了福利中心工作人员演练养老护理操作流程,提升他们的养老服务护理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白发浪潮”的冲击,实现“六个老有”的养老目标,浙江省温岭市政府在提前完成省政府提出的3年内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的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一体,项目有别,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将城乡养老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并结合城市化建设及“百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嫁接现有的老龄服务资源和福利设施,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三门峡市将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业,通过实施“强点、展线、造面”的战略,充分发挥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群众五个层次的养老积极性,满足新时期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强点”,即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做强做大市级养老服务机构。“展线”,即上下联动,分级实施,积极发展县级综合福利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街道老年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相似文献   

16.
黄勇 《社会福利》2010,(1):28-30
在2009年9月召开的“中欧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王振耀司长就“中国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前景”作了重要讲话,提出“解决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困境的关键在于:业内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需要组建多种领域而又中外结合的养老服务咨询公司”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瑞安市积极探索养老福利服务新机制,初步形成了以乡镇(街道)养老机构为载体,以社区服务队伍为依托,以家庭老人为对象,以服务活动为主线的“三环一链”的养老模式,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居家供养为基础”的养老服务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8.
何琼  王君 《社会福利》2007,(2):59-60
为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按照湖北省民政厅和潜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市党代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启动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的要求,湖北省潜江市正着手建设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将市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光荣院、老年服务中心“四院合一”,2007年计划投资1200万元,兴建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集养老、康复、娱乐、服务为一体的“潜江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成后的福利中心可新增床位400个,将彻底改变全市养老事业现状。同时潜江市将“蓝天计划”作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将儿童福利服务部建设作为第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计划设置床位200张。  相似文献   

19.
陈欣 《社会福利》2007,(12):20-21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国内外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辽宁省通过落实“敬老行动”,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省情,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新路子,即“六位一体,城乡统筹”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的发展模式,这不仅为全国的养老服务社会化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也标志着辽宁省的福利制度逐步从传统的补缺型向低成本、高效率的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民政部关于“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实施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从2006年起,到2010年,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和完善儿童福利机构,推动儿童福利机构由救济型向福利型、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及教育型转变,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笔者认为,儿童福利院建设,各地的经济状况不同,收养孤残儿童的数量不同,孤残儿童的身体状况也不同,因此,在建设中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立足当地,着眼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