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美国教师教育课程除了注重传统的任教科目的一般知识外,把思想、内容、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并强调掌握文理科教育课程和任教科目的知识结构,以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锻造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和提高其理解能力,从而培养教师良好的判断力,教师根据实践情景和学生学习特点决定如何表述和再现,有效地把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使教学成为真正激动人心的活动。这构成了目前美国学术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探讨其本质特征,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制定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知识与课程的内在关联极其深刻。该文从新知识的概念和特征对教师专业知识与结构进行了新的审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特征分析了传统教师教育课程的弊端,最后站在新知识观的教育立场,探讨了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3.
培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在于提升职前教师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足,与教师教育的研究者和承担者在思想观念上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视不够,课程体系、培养机制不利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相关.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植必须通过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实践课程提高到与理论课程同一高度...  相似文献   

4.
教师课程决定对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维持课程运作的有序进行、改善教师的工作意愿具有现实意义,并具有横向和纵向的课程决策范围和水平.教师课程决定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课程知识和课程研究能力等专业知识与能力做支撑,同时需要在现有校内课程决策机制发生改变、课程资源不断拓宽的条件下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5.
课程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政教专业的“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为: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学生能力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学生的本体知识、程序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加强课程建设和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略论高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困扰与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课程改革中教师常常感到困扰,困扰来自教师习惯的惰性、知识的陈旧,也有利益的担忧与体制的滞后,以及人际关系的失调等等。要消除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困扰,需要耐心的疏导,树立教师为本的改革观、建立和健全吸纳教师参与的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高师院校中,与教师教育相关的课程教学是面向未来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为应对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质量的要求,高师院校应从课程架构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教学的强化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教师特定知识领域中学科内容、教育心理学、课程学和情境知识等的特殊整合。研究者针对目前四川地区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实际状况,对该教师群体的学科教学知识进行了剖析,并对学科教学知识与其专业发展的联系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以台湾一所小学的课程与教学发展为例,透过行动后的反思,重新思考校本课程的发展与教师教学知识成长之间的关系.透过这一个案了解老师如何从一个生手教师变成专家教师.这个研究资料的搜集,最主要是透过参与者观察、教师课程设计档案以及教师教学档案的深度分析.研究发现,透过行动中反思以及行动后反思,教师的课程与教学的对话,对于教师教学知识的改变有深刻的影响;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对于教学知识的改变也有显著的效果;家长及学生的意见对老师的教学知识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综合实践活动与师资建设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培养合格的未来教师成为高师院校急需关注的话题.针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不够、数学学科素养相对欠缺的现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如积极组织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关注课程建设,改变学生知识结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自主性、实践性,提高教学效益等.  相似文献   

12.
推行高中课程改革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自2003年推行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已历时十多年,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工作在即。教师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为适应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综合化、多样化、校本化和国际化等特点,高中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方面需要有所提高,应以培养专家型教师为目标,按人才成长的规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此达到深化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小学优秀教师在新课改下对高师教师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对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探讨新课改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对250名凉山民族地区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优秀教师对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第一、教师思德素质的培养;第二、教学实践课程的增加;第三、教师技能的训练;第四、研究性教学的强化;第五、开设民族文化基础选修课程.结论中小学优秀教师对高师教师教育的建议,对于我们当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重建师生关系,开放性和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后现代课程观催化传统教师角色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拓展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大学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辅助体系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完善的课程辅助体系有助于大学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通过对比分析关、德大学构建课程辅助体系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大学的探索性尝试,提出应以整体论视野围绕素质教育建立课程辅助机构和制度,为融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培养基础,并为提升教师的素质教育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以此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课堂实践中的课程理解与文本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的课程整合了美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知,教师课程理解的生成性与批判性在本质上体现了教与学的意义。对教科书文本及其之外的教学参考文本、教具、补充教材的诠释,起到了复制与传承文本的意义。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是课程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角色,课程的理解与文本的诠释是对知识和价值的探索、争论、传承,内在地包含着解放的方向,这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形成和发展应根植于现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差异,体现丰富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展开过程就是语文课程的生成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个体经验的创生。本文运用后现代教育观点,对语文教育中被冷落的“虚无语文课程”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它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管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学习指导能力、组织实践活动能力与个性化评价能力在教师素质中较为重要。为了培养高师生相应的指导能力,建议高师的课程结构中增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论等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